
【柳岸】围山青 杜鹃红(散文)
出湖南省会长沙城,溯浏阳河蜿蜒东上,车行二时许,被誉为湘东明珠的大围山便赫然在目。
雄峻挺拔,方圆数百里的大围山为罗霄山脉余脉。登临海拔1700米的五指峰巅,迎着扑面山风,极目四周,万千气象一览无余:观浏阳眺长沙,都市灯火依稀可见;倚铜鼓揽万载,井岗风雷隐约相闻。
大围山是国家级的森林公园,也是避暑休闲的旅游胜地,更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
俯仰天地,气象万千:山内峰峦叠嶂,壑幽峰奇,花繁叶茂,树荫如盖。其间飞瀑流泉危崖异石,四时美景举目皆是;蝉鸣鸟啭天籁和鸣,八方乐音依时可闻。
清早,晨曦初绽,山花带露,翠竹含珠;午后,阳光明媚,蝉噪林静,树影扶疏;傍晚,青峦夕照,山幽鸟鸣,牧樵唱归。入夜,月朗星稀,流萤闪烁,万籁俱寂。
晴朗季节,湛蓝的苍穹白云苍狗,葱郁的林壑蝶舞蜂飞、清澈的溪畔花团蔟锦。饮一捧甘冽的山泉,沁人心脾;品一枚醇绵的山果,唇齿留香。下雨时分,空灵的山崖染成黛色,云遮雾罩,氤氲绕峰,树梢竹尾在晶莹剔透的风雨中婆娑舞动。
季春雨后,天地葱茏,翠竹婀娜,杉松傲立;仲夏阳骄,峦岱阴晴,陇岗谷黄,山花吐蕊;金风初起,碧空如洗,浏河似练,溪浪堆雪;隆冬雪霁,山峰素裹,冰针雾凇,红梅斗艳。
此间的大围山俨然一轴轴一帧帧浓淡相间、疏密有致、花团簇锦的巨幅水墨山水丹青,置身其中,令人心荡神驰,遐思悠悠……
巍巍大围山可佐证:一九二七年的九月间,在鸟铳枪炮与鞭炮锣鼓和农友的奋力呐喊声中,“毛委员”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取白沙,克东门,战达浒,几经转战起伏后,涉过湍急的浏阳河,踏着崎岖的山间石板路,经“千秋徘”,过“栗木桥”,攀“白面石”,登“五指峰”,迤逦进入罗霄山腹地,创建井岗山革命根据地。所播星星火种,渐次燎原,最终红遍赤县神州。
滔滔浏阳河当诉情:每当春夏之交,面对漫山遍野怒放的杜鹃花,老人们常常动情地说,这些鲜红的杜鹃花,当真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大革命后的白色恐怖时期,大围山遭到了反动派的血腥屠戮。山林过火,石头挨刀。大山深处距浏阳河源头不远的双江口与田心的两座石桥护栏桥墩上,时常有被残害的革命者的头项摆列其上,清澈透底的河水数度染成血色。尽管如此,不屈的山民没有被吓倒,在地下党的组织领导下,他们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前仆后继,英勇斗争,就在同一座桥上,常常是:白天是革命者的首级,过了一夜便换成了叛徒、败类及反动分子的狗头。反复拉锯,异常惨烈。有史可鉴:湖南革命英烈中,在大围山牺牲或曾在此战斗过的,象周光满、罗梓铭、寻淮洲、张启英这样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千百人之多。乃至大革命失败后,昔日三里一纸棚、五里一油坊,号称“小南京”的富庶的浏东山区成了四处断瓦残垣,田土荒芜,山民流离的境地……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还没有恢复到大革命“闹红”以前的人口数量;昔日肥沃的田土生长出面盆粗细的大树、布满密匝匝的冬茅草及金刚刺。
夕阳几度,山河日新。一切皆已远逝,唯在密林深处,尚存些许弥足珍贵的“打土豪,分田地”口号和聚会地址等遗迹,静待后人去瞻仰缅怀、追思凭吊。
而今,当我们惬意地驻足于这远离城市喧嚣、鸟语花香,风景宜人的森林公园,观赏这山水浑然一体的旖旎风光,自在地呼吸着绝无任何污染的清纯洁净的空气,在这鬼斧神工般的自然造化中尽情寻幽探奇之余,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翻天覆地变化之际,是否抚今追昔,再追循一番先烈们的足迹,见证一下那段鲜红的历史及难忘的岁月呢?
很有内涵的一篇游记散文,知识性文学性交融,欣赏拜读,推荐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