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檀香.某人杯】春暖流年(随笔 征文)
闲来无事,随意聊聊。文无章法,意无正观。不妥难免,仅当娱乐。
———题记
央视的“诗词大会”节目,让陈年迂酸的诗词又火了一把。学着附庸风雅,我也翻出多年不看的诗词书籍,装着摇头晃脑吟诵起来。这不,读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色烟柳满皇都。”时,不免也感叹颇有意境。是啊,眼前,春天已经打开了扉页,而这扉页上,看似青翠已现,细观却仍是斑驳枯黄,陈迹犹在。就像匆匆逝去的日子一样,希望于落寞里催生,岁月留下的痕迹,在流年里沉积,让人些许感慨,五味杂陈。
都说流年逝水,纷纷争争的日子里,不经意间,年轮圈圈,抬头纹里铭刻着惆怅。春去春回,落花和流水,是谁钟情了谁?又是谁哀怨了谁?起初的上善若水童话心境,已成为东流入海的无奈。一撇一捺勾勒成的人生蹉跎,谁的清泪在月下无声滑落?
回望渐远的年味,不清楚每年的春节有什么新意,家有什么魔力。出门的人儿,如黄鱼群落的回归,精疲力尽的归途里,绽开乡愁点点如灯花。都说回家看看父母,和妻儿老小团聚,挤上列车的人儿,长喘一身轻松,没能搭上未班车的人儿,长叹一声忧伤。都是因为春节,传统的习俗,无怨无悔的要回家,只是因为要见的是爹娘,要聚的是妻儿。这就是年年依旧的缘由,没有新意的流年情愫,拚命工作挣钱,为了家,也为了自己爱和被爱后的肩负。日子里的抗争和期盼,执着了谁?又温暖了几许万户千家?
而今,春回大地,又是一批批外出务工讨生活的人儿,别妻离子,在爹娘的叮嘱声里远行异乡,劳碌生计。天下爹娘同一心,我娘在电话里又问我何时回家,到清明节总该回老家来了吧。我回答老娘,清明节一定会回家来的。嘿嘿,也真是的!过年回老家这阵子,陪父母亲闲聊胡侃了好几天,乐得俩老天天哼着小调,屁颠屁颠,出出进进,张罗饭菜起居,唯恐我这个难得回家的出息儿子,吃不好,睡不着似的。从不抽烟的老父亲,看我美滋滋抽烟,竟然也笑着伸手向我讨一根,说尝尝好烟的味道。结果,抽了两口后,就硬是塞给了我,说抽烟就是糟蹋铜钱,这烟吸了还是要往外吐,没好处,划不来。还不如喝点酒,全货真价实地进了肚子,一点没有亏本。哈哈哈,听起来似乎还真是这个歪歪理!父亲要我陪他喝点酒,劝我学着喝点酒,说酒才是好东西。我是从来想不到喝酒的,天生没有遗传父亲的嗜好。挡不住老父亲的好心情,陪他来了一杯。结果,头晕目眩了半天,好在老人开心就好。能让年迈的老父亲开心一刻,我觉得还是应该的。
曾经的记忆里,父母的头发也是乌黑的。不曾想流年复流年,连自己的青丝也已几缕霜染了!同事说我不老,赞誉五十岁的年华正灿烂。这喜感的安慰,没有亢奋我,却柔软了我原本不够坚强的情怀。都说经历多了,阅历丰富了,人就会变得坚强。然恰恰相反,耳闻目睹诸多人间的苦难和不平,在力不从心里走走停停,众多的无可奈何会让心融化,一如春水般柔情切切。这也诠释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句老话。也共鸣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些古诗词的内涵。抑或应了“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类文人骚客的心境。落寂奈何之余,更是心系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云鹤意。呵呵,这么多的古人诗词,倒是说明了前人活得也不如意。现如今,后人的欲望骤然高涨,分分秒秒的烦躁,浑浊了似水流年,详和安宁的日子,就成了眼泪点点和胸怀难抒的奢望。
学生时代看三毛的书,羡慕她万水千山走遍,顶赞她敢爱敢恨的秉性。不曾想,如此洒脱的人,竟然悄无声息地自杀了!当初,真是想不通这般自由行走的花会黯然凋零。后来,慢慢深读了她的书,了解了她的人生旅程,一股凄凉的冷风便从心底由内而外的掠过,懂得了哀莫如心死是多么的让人绝望。生命的价值就如同落花溅起的水泡,轻盈脆薄得瞬间随流水消逝。都说岁月如歌,又有多少人清楚歌声的如诉如泣。
近日的夜晚,一人静居,闲来无聊,又看了遍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也复翻出原著小说,掀开随意看看,震撼之余,再次深深领悟到了作者路遥的沧桑笔触和无助情怀。电视剧中一个画面,成为我脑海中难以抺去的经典历史感触。农民的日子悄悄活起来了,饭桌上也能见到白馍馍了,穷了半世的孙老汉,啃着馍,捡着落在面前的馍末子,塞回嘴巴里,儿子少安看着父亲这一刻,眼里泪花落地……这样的镜头,让人感慨,感叹生活着,是多少不容易。然而,活着,只要有念想,有抗争,也是会有幸福盼头的。再例如,作者路遥写这鸿作的后记所示,他恨自己把田晓霞写死了,但又不得不把她写死,以至于自己把田晓霞写死时,自己搁笔,竟泣不成声,直至嚎啕大哭。作家的情怀,如入了戏的戏子,悲如孟姜女哭倒了长城,祝英台哭开了梁山伯墓。这悲天动地的情节,催落了多少读者观众的泪。其实,活在当初的路遥是不幸的。大时代背景要求他不得不如此违心地让田晓霞死,也让深爱田晓霞的读者和孙少平一样,难以自拔于人性自然的挚爱。时光如梭,时代的变化让人应接不暇。春风秋雨,洗涤了尘埃,带走了多少世间凡人俗事。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过,如果路遥能活在当下,他的“平凡世界”里,田晓霞应该不会死的,那个时代的政治氛围和人性光环,就是如此的“高大上”,和眼下的物欲横流,小鲜肉戏子刷屏的格局,自然是天壤之别,无以同论。由此,我们或许有些悲天悯人,但我们也应该庆幸,我们毕竟活在了一个逐渐峥嵘朝气和包容万象的时代,流年里的喜事毕竟渐渐越来越多,生活总是比从前好了。
春寒料峭,春水微寒。季节总是在冷暖交替里执着流转。春江水暖,万物竞天。我们感怀大地春来,也不必耿耿于草木一秋,结局些许寥落。借着春天万物复苏的朝气和欢悦,观望家国里的温暖情怀和人性亮点,即使眼下还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但是,人还是应该一切向前看,怀揣春天般的活力,一如春水微澜,滋养草长莺飞。我们或许真的应该笃信,一切都会慢慢如愿的……
———2017..3,1.晚,红灯花随笔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