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诚
下午三点,朋友给我打来电话,问我衢州财政局的郑建中是否熟悉?我知道他的用意。年前有一次他就问过我,衢州财政局有没有熟悉的人,他正在报一个有关农业补贴项目,要经过衢州财政局审批。有熟人到时给打个招呼。
怎么说好呢?说认识其实我还真的不认识。我的工作是税务线,与财政线的交道很少,更不要说与上一级财政局的同志——虽然说财政地税是一家。说不认识其实也不妥,财政税务必竟是一家人,人托人不就认识了?!何况财政线工作的也有原在税务线工作转过去的同志。
“你有事?”我问。“我可以代劳。”我没说认识也没说不认识。既然朋友对自己提出了问题,说明朋友是有事要找自己帮忙;既然是朋友的忙,试试,能帮则帮。
朋友说出了个中原因:年前上报的材料已报到省里。省里审查后因份数不足要求再补三份。可是,由于朋友公司补做这件事,准备材料时只做了三份,没有留底。听江山农办同志讲,三份上报材料两直送到省里,衢州控办郑建中科长手上有一份。
朋友就是想让我帮忙明天到衢州控办找到郑建中到他那里复印。时间很急,明天下午就要送达省里。
我马上动用自己原有的“关系网”,不仅“认识了这个”郑建中,甚至连他今天就在江山开会的地方也搞了一个明明白白,并且取得了他的电话号码。
为了稳重起见,我先不急于打电话给我所想要找的人,而是先给朋友打了电话,对他直言相告:我们一起到开会的地方见他一下。一来表示一下自己的诚意,必竟是让别人帮忙;二来当面再问还需要补哪些材料;电话里有些话说不清楚;三来也是为了别人打算,明天搞不好就错失上报机会。
朋友同意我的做法。只是很不趁巧,开发银行两位同志刚到他公司,商量一笔贷款的事,作为董事长兼总经理的他走不开。他让他的弟弟马上开车过来陪我一起去。
正当我出发时,朋友又来电话。把他设计好的,由我面见郑科长时该说的话对我交代了一番,并一再叮嘱我按他的话去说。
我即没有说可以,好没有说不可以。因为我太了解我的这个朋友的脾气了,我很清楚他的用意,他不愿让别人感觉出他的工作上的失误之处,那怕是一点点的失误。
当我踏进他弟弟的小车上时,他弟弟就对我说:“我哥向我交代了,面见郑科长时其他话不要说的太多。就说江山农办的毛科长出门了,她留的一份原稿拿不到,明天到你郑科长这里拿来复印一下。”
“他也这样对我说了。”我坐好位置,一边推好自己的老花眼镜,一边漫不经心地回答。
“我想我们还是实事求是地对他说,我们就只搞了三份,全部送出去公司没有留底。”朋友弟弟带有征求我的意见,这样对我说。
“正合我意。”我高兴地对身边这位坦诚的老弟说。“对人应该真诚,特别是帮人家办事,我们没有必要隐瞒什么。真实地陈述事情的原委更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帮助。”
谢天谢地!还好我们如实说出了事情的原委,不然的话很可能就出大错了,最少也实实在在地闹出了一个笑话。因当我们到达郑科长开会的地方,约见到郑科长时,郑科长还不知道省里要求补送材料的事,让我们自己打电话给江山农办的毛科长,把她也叫出来一起问问是怎么回事?还好,毛科长也在这里与他在一起开同一个会。
也许是我们的真诚打动了人家,或者是我们真的遇到了好人,这位老兄不但同意把材料给我们复印,并且自己提出晚上就陪我们到衢州他的办公室去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