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致敬沈老师

编辑推荐 致敬沈老师


作者:黄江山 举人,3111.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83发表时间:2017-03-06 14:03:20


   尽管说在撰写本文之前,我一直在流泪,一直在哭,自从我在《江山文学》找到回家的感觉以后,就一直在流泪,是这么多的好老师、好作家、好编辑,他们默默地牺牲着自己,“俯首甘为孺子牛”,默默地在替他人做嫁衣裳,默默地把全国各地的文学爱好者的一篇篇力作,如大黑母牛产仔,一篇篇捧出来,飨食给全国的文学爱好者以及读者,因此我想到我风雨人生之路四十年的风风雨雨,也想到众多不遗余力帮助过我的众多老师,黄耀光、林斌龙、杨西北等等等等,也想到我曾经在1993年到1998年在平和县文化馆文学报《花间草》当主编的经历了,我还为本文学报题写了主题歌《花间草》,词和曲都是我自己创作的,歌曲还是我亲自演唱的,当时我的音乐启蒙老师黄长春还派了好多他在教的学生,带来好多乐器为我做现场伴奏。岁月匆匆,对于一个缠绵于文字和音符的人,我已经走过风雨人生四十多年的文学和音乐创作之路,虽然生活的脚步曾无数次踉跄过,我历经坎坷,涌动了三次的文学浪潮,波峰波谷,起起伏伏。但今天我终于在五十开外之年又写开了,所以今天写了《致敬沈老师》,也是对所有曾经爱过我,帮助过我的这些我特别特别崇拜和敬仰的老师的一个衷心的感谢!
   也是一个极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沈老师,其实当时在微信里他的昵称是“八髯公”,所以我并不知道他真名是叫沈顺添,后来才知道他是二十几年就在《闽南日报》任记者、编辑的沈顺添老师,说真的,在《闽南日报》《九龙江》文学副刊我发的散文、散文诗最多,20多年前的1994年10月1日国庆节,是我的散文诗《山鹰》在林斌龙老师的帮助下刊载发表出来了,做为一个放牧的孩子,痴痴的文学梦,从很小的童年时代就种下了萌芽,还有音乐萌芽,书法萌芽,但是当时还不知道山外的世界有这么多比这更辉煌、更眩丽的东西,所以井底之蛙,坐井观天是山里的孩子的极限性。
   是啊!从山里慢慢走出来,接受教育,生活又给我太多的逼仄,一路总在坎坎坷坷当中浅斟低唱。
   事实上,当时的闽南日报社石龟头宿舍,就住着我的很多老师,有黄耀光、江福全、黄振盛、杨西北、林斌龙等。
   就这样一发而不可收拾,我在闽南日报《九龙江》文学副刊,发表很多散文和散文诗,这得益于林斌龙老师,这是我的第二次文学创作和音乐创作的浪潮。
   就这样发着发着一直到香港回归去中国电信打工时最后发出的《声音的梦》和《晨曲》,可以说哪种寂寞和坚持是别人很难想象的,随着后来在单位下岗了,当时女儿还要读书,所以我在2005年做完我的二胡和小提琴独奏曲四个音乐专辑以后我又放弃写作和音乐创作;2005年,我女儿刚刚高中应届毕业考上厦门大学。
   当时我又在平和教师新村买了一套毛坯房子进行装修。所以在沉重的经济压力下,我又一次停止了写作和创作。
   应该特别感谢的就是林斌龙老师,他竟然给我刊载出那么多的文学作品,我也特别喜欢《九龙江》文学副刊,他不仅代表了漳州人民的母亲河,也蕴育出漳州人很多很好的文学作品。
   第三次又举笔是得益于我的文友,乐友蒋兆星,我们在江滨搞了个“凌波清歌”,我们是维妙维肖的好搭档,“一胡一笛”撑起了江滨的好长岁月,使江滨凌波亭也成了很多歌友,乐友向往的好地方,它是在漳州市元光南路与江滨路交叉口处的江滨公园九龙江边的“凌波亭”。
   所以老蒋又一次激发了我提笔告慰人生。其实文学创作和音乐创作都是很辛苦的,既要忍耐得住寂寞,也要不停辛勤的思考和耕耘。
   路是人走出来的,认识沈顺添老师他已经是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漳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还是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的特聘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省级画院燕石海西画院的院长,昨天他送给我他在漳州开画展的介绍,他的头衔之多我也不可能一一列举出来,但是他的画作和书法作品我揣摸了好久,就用文学艺术的语言来概括就四个字:“神似”和“形似”。他画的山,群山巍峨,气势磅礴,很大气,在“形似”与逼真上已经巧夺天工,绝然的维妙维肖,有独特的自己的构思和标新立异,而且把这种不同寻常的气势描绘出来了。这是一个有棱角,有独特建树的大画家的基本形态,形兼备了,神又刻出来了,这就是形神兼备了,在画的基本范畴里,就是形很象啦,神又逼出来了,这就是鬼斧神工、栩栩如生、神灵活现的画作了。还有他的书法,也堪称妙笔神章,还独创一手绝活,叫“指套版书”,当场挥毫,就是能用面巾纸,卷了卷成为套卷,套在手指上,当场蘸上墨,泼墨挥毫,书法写字,而且字体雄豪,遒劲有力,龙飞凤舞,我好几次都为他的当场献技和献艺而喝采。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写过很多好诗作,作品曾入选中国百位现代著名诗人名录,被刊载在书中,与艾青、臧克家、舒婷等等名人同录入百位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名录,这就更不容易了。
   沈老师可谓德高望重,多才多艺,但为人却厚德载物,非常谦和,慈爱善良,和睦待人,平易近人,并且信守佛道,积极传播书道、画道、佛道、与及很多传统文化和民间文艺,做为主席和名人,他有诸多的社会事务要应酬,还要带学生写书法,学画画,现在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功德布乾宇,但是尽管说是这样的一个名人、名家,他却还象一头勤于耕耘的老牛,契而不舍,默默求知和上进,这就更不容易了,因此我想起了两句话:“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真真地希望:一代名家,一代名人的沈顺添、沈教授、沈老师能有更多好书法,好画作,好文学作品鼎世,以飨今人和后人,也祝我的心中的好老师,好文友,好朋友沈顺添(八髯公)老师岁岁平安!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更辉煌!更灿烂!
   附七律诗一首鞠躬之《贺沈老师》
   相识恨晚几踌躇,
   百事齐昌画劲书。
   路径千回有神启,
   功名万载没鬼扶。
  
   冬眠猛虎深山住,
   夏嵌勤蝉茂树呼。
   栈道常修画作里,
   挥毫泼墨书法独。
   (二)
   刚刚想凝心静气对散文《致敬!沈老师》进行修改时,沈老师已经把文章进行重新编辑了,沈老师原为闽南日报专业记者、编辑,文学天份也是挺高的,一个虚怀若谷的人,每天肯学习别人先进的东西,加上之原有的天份就极高,指的是智商和勤勉,在这两点上,沈老师都是具备的,在他的画作里面,我学到很多东西,从灵与悟启迪的角度,我又更进一步对他的书法、诗歌进行研读,所以感触颇深,犹其对他的根须,触觉之灵敏而深深折服,能有对大千世界之敏慧的洞识力,识平常之事于不平常之中,识物见物,端其平常于其中,把不平常的悟与觉採拮出来,这是一个不平常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独到之处,其实认识沈老师之前,机遇已经铺排了一种天意,似有意安排,似有意撮合,就等这机缘,一拍即合,浑然相见……
   在半个世纪的求知中,不知遇到过多少的神人异客,能端祥天地奇丽于笔端,能海纳百川于自然,然后洞识于笔,这笔有执文之笔,执画执书法之笔,还有抖擞音乐音符之笔,总之概称文笔,所以道也好,佛也好,但凡高深之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所以英伟,所以神采,所以芳名享誉一方,沈老师则属此“一方水土一方人”之写照!
   三国之人诸葛亮,避之茅庐,遁迹深山,研习政治、军事、经济,天文、地理、文学、音乐等等包括玄学与自然科学,包括社会科学数十年,其中甘苦中均匀寂寞,寂寞中祥和智慧,宁静中致其远方,淡泊中定其远志,所以隆中一对,能定三分,后刘备纳其智慧,所以西蜀兴旺,三国鼎立几十年,各领风骚数十载。
   哲人魏源在《海国图治》中的一句话“思夷长技以制夷”,日本人是把它贯彻到国民教育与军事教育当中去的,一个肯学习别人先进的东西的人是天天在进步的,一个能团结一致的民族是天天在兴旺的。我记得唐“贞观之治”的贞观年间,日本人还有“23次遣唐使”到中国来学习政治、军事、经济、建筑等等学科中国先进的东西,我们的佛教高僧,还东渡日本,进行传教,日本人经过了“明治维新”和“大化改制”的两次社会制度大变革,所以已经进行了两种社会制度的大跨跃,所以日本迅速强大了起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已经想充雄东南亚了!
   所以一个有希望的民族,落后时就该急起直追,肯于把别人先进的东西、强于自己的东西学到手,取人之长,弥己之短!还有另外一点,就是要团结一致,众志成城,这样,这个民族才会强大,才会复兴!
   昨天我曾跟一位文友说“南京大屠杀”,中国人实在是太可怜了,我们没能去屠杀日本人,却被我们常常骂的“小日本”人端着枪枝,张开刺刀,象赶鸭子一样,成群成群把我们的泱泱大国的人赶去屠杀,赶去活埋,而这些日本人,却是曾经落后了中国人几百年发展的日本人,为什么能在我们的国土上,任意杀人,任意强奸,烧、杀、抢、掠、奸、无恶不作,难道我们中国人就没有值得总结反思和总结的所在吗?
   如果说中国人的智慧,还有中国人的创造力来和美国人、日本人来相比,我看他们是很难超过我们的!
   可是我们的泱泱大国,我们的窝里斗,我们智慧的扎堆和互相践踏!……也是举世无可比拟的,又加上中国人的奴颜婢骨……
   所以殊异之人,总能掘平常于不平常,又能把不平常的事抹成平常,所以沈老师在这方面,是有标新立异,独到之处的!这也是成就他成为一方名人,一方名家,一方杰士之独特、独异的内潜和核力之所在。
   路漫漫其修远兮!其实任何一个远志之人,其修学的时间有时50年才是一个驿站,只有等到山花烂漫时,它才会在丛中笑的!所以鸡嘲笑鹤顶红的历史,看来也应该即将结束了吧!
   我想今天就写了这篇散文,以表示对沈老师以及那么多“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患难与共、关心过我、帮助过我、提携过我的编辑和老师表示一致的感谢吧!
   2017.3.5.写于漳州。

共 39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该文两个章节,以沈老师为核心,写了众多的老师和事,写出了值得我们思考的内涵。第一章,作者回忆了带给作者影响的多位老师,表达了作者的感激之情。在作者的艺术生涯中,有一位老师带着学生来给作者伴奏,这对作者是一种巨大的关心;沈老师的绘画和书法艺术,不仅留给作者深刻的印象,也带给作者巨大的艺术影响。第二章,作者由沈老师的学习精神,想到了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文章论述从国家兴亡的角度展开,写出了深刻性。文章有感激之情,有积极的思考,写出了值得品味的内涵。【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江山        2017-03-06 14:42:44
  春雨阳光老师:我向您们、向《江山文学》的编辑们三鞠躬了!除了感动!还是感动!除了感激和感谢!还是感激和感谢!黄江山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勤勤恳恳,努力创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报答众多老师、编辑的厚爱!谢谢大家!
《江山文学》永远都是最棒的!
2 楼        文友:欣雨文萃        2017-03-06 15:43:22
  摘要,指的是文章要点。你的自我介绍可以在你的江山界面最上方“个性签名”上键入。
因眼睛问题已删除数百全部好友有事可飞笺
3 楼        文友:黄江山        2017-03-06 16:14:59
  好的!谢谢欣雨文萃老师!谢谢!
《江山文学》永远都是最棒的!
4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3-06 21:53:39
  黄老师谦虚了。正如老师在文中表现的一样 ,老师得到了不少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让老师在音乐、文学等方面都有了不小的收获,这也是老师谦虚的结果,向老师学习。
语文教师
5 楼        文友:东辰        2018-05-07 20:29:20
  很是感人华章,一人成长路上得遇良师益友,乃是幸池。你的沈老师就是你前进道路上的太阳。也是你的内在因素美,才迎来明媚春天。欣赏,当大赞。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