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网间的无聊(杂文)
手不离手机,手机不离微信,微信不离朋友群。朋友群每时每刻在转发……每天每人每个“日子”在这种“链接”中膨胀发酵。比如,昨日的三八节,反反复复各种花样的问候不绝于网。
三八节过去,问候仍在:“今天是三九,三九天的回忆,三九二十七,三九比三八好,三九快乐!”
这是今早一睁眼在一个群里看到的“信息”。这,有意思吗?
信息垃圾着,人无聊着。没有网信,看不出来,有了,人的“刷存在”的孤独感或“晒幸福”的表现欲有意无意地暴露了出来。却是以无聊的方式。
有了网络,如今,每个事件都能引起持续几天的鼓噪,比如这些天充斥网络的抵制“乐天”。说“如果没有一百万人转起,中国就失败……”,云云。天地一片激愤,人人做一派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舍我其谁的爱国之“状”给人看,捶胸顿足义愤填膺,几乎要跨过鸭绿江,灭此朝食,转过脸去,韩国照样跑,整形照样做,韩货照样抢,韩剧照样看……中国人,说是说,做是做,从来是不一样的。说别人,人人都是道德家,自己会怎样?岂不知,如同一首歌救不了国也亡不了国一样,一桩买卖是亡不了国也兴不了国的。不是反对保护主义吗?(不要批判我,我也爱国,我也反美反日反美国人在韩国栽那个“萨德”)
再比如,前日看到的一个帖子,说“市园林办通知:本月15-25号,室外不要晒被子,衣服,不要吃外面的食物(烧烤等露天食物)。尽量减少郊外,户外活动。飞机撒药治白蛾,大家把爱心传递下去!”
接着便看到政府的辟谣,如同前年去年。
我便跟帖说:谣言年年有,脑残的是也不换个花样,更脑残的是这样的事年年有人信,有人转。
国人的习气在微信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做看客。二,从众。三,起哄,架秧子。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我想起前几年发生在上海的一件事,上海同全国一样,老人免费乘车,朝九晚五,上班高峰时总是成群结队的老人在同上班族挤车争座位,老人们去买菜去晨炼,或只是去从终点坐到终点……不为什么,就是因为免费,不掏钱,不坐白不坐,坐了也白坐,不能吃亏。交通便拥挤,社会便有了指责抱怨的舆论,日甚一日……上海市便出台一个政策,将老人免费乘车改为给他们每月发放老龄交通补贴,立竿见影,公交车立马宽松多了。道理很简单,钱一旦装进自己的腰包,再叫他们掏出来是很难的。
人性使然。
同样,微信,就是这么个不掏腰包不费脑子不负任何责任的东西。不转白不转,转了也白转。所以,也就满网激情满网鸡汤满网的养生和满网的谣言了。
无聊让精神枯萎,泡沫让文化窒息,吐槽让我们普遍犬儒。自从有了网络,尼尔·波兹曼所预言的,全民廉价的,娱乐至死的时代已经开始了,起码在我们这里。
人人不见面,人人在呵呵。
当年,鲁迅在《电的利弊》中是这样谈到国人的:“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鲁迅并没有过时,国人也没有多大的长进。比如,网络。同是科技,外国人用网络学习,我们用网络闲着扯蛋。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呵呵。
2017.3.9 于海南万宁
问好猿人大哥,拜读闲文,感悟些许……致意了……
现在的好坏并存,是飞速前进的时代产物。不必怪罪国人,全民网络毕竟是一个时代的进步。
少数人掌握知识的时代一去不再有了。QQ:857908382枯野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