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微型小说 >> 【荷塘】葫芦笙艺人(小小说)

编辑推荐 【荷塘】葫芦笙艺人(小小说)


作者:水墨灵溪 秀才,2467.9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81发表时间:2017-03-10 10:38:53
摘要:究竟什么才是我们这些人的停靠点

有好几次,我从朱家坟出来,在公交车站碰到过他。一个口操川贵口音的中年男人,身材偏瘦,个头不高,脸色略显得有点儿苍白,但是,每次见到他,他总是低着头,匆匆忙忙赶入人来人往之中。
   最使我记忆犹深的一次是在北方车辆旁边的小广场上,饭后闲余,我信步走去了那儿,从围着的人群缝隙里直视,正是这个中年男士坐在了地上吹奏着手里的葫芦笙,声音如泣如诉,似哀怨又似欢乐。这使我想到了街头卖艺,耍把式的流浪艺人。我在想眼前的这个中年男人是不是也是在为生活而卖艺挣钱。人严严实实地围成了一圈,许多的人也停下了急促的脚步围看了起来。的确,中年男人手里的乐器吹奏出来的声音未加点缀,纯自然的。听起来着实悦耳,宛若天籁。
   我迟疑着,举步蹒跚于蟒牛河旁。透向远方山峦的轮廓在云影的漂浮之下,愈加清晰。暖风拂过河面,荡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北京城城市的高空持续着一股暖流,这对于偏远的郊区而言,还算是一种幸运了。在我移目匆匆时,一曲已甫毕。人群中想起了一阵稀稀疏疏的掌声。紧接着有的人掏出了钱朝着他的跟前缓缓扔下。中年男人放下了手中吹奏的葫芦笙,抬起头冲着给他施舍钱的那人道:“多谢大家的好意了,我不是卖艺挣钱的,这些钱还给你们。”他边说着边把扔在地上的钱拾起来给人还去。有时还向着人深深地鞠一躬。此时此刻,我似乎该为我先前的判断而可笑了。显然,这个中年男人不是为了钱而给大家献艺的。这时候,我对他登时有了种更加好奇的表情了。
   真正意义上和他交谈,是在一次偶然的公交车上。我和他并排而坐,因为我瘦小,他坐在我的旁边。他将身上背着的成串成串的葫芦笙贴着座位放在了地上。知道这个乐器的名字就是从此时此刻才知道的。
   其实,对于笙这个乐器还是比较熟悉的。在我们家晋西北,就有这个乐器。古老的“老五班”其中就包含了笙。但此笙非彼笙,这种笙形状像葫芦因而叫做“葫芦笙”。相谈之中,他还是较之于北方男人而言,缺少了那种豪迈的气概。起先,也只是问什么答什么。随后才渐渐随心所欲而言。当我询问到他是哪里人时,他还故意以川音对答。我顿时想笑却又难以笑出,脸上我却溢满了鼓鼓的笑容。
   他说他来自遥远的四川凉山州,还给我讲述了几句那里的人文景观。最后,才谈到了他的职业。在谈到职业时,很明显他瞬间言语时断时续。从他的脸庞上我分明看到了一副久经沧桑岁月磨练的痕迹。他迟缓了片刻,忽而才莞尔笑道:“我是个吹奏葫芦笙的艺人。不过很久再没有吹奏它了。现在出来只是为了卖些家乡乐器,吃口饭而已!”这句话说完,他的手颤抖了几下,险些把旁边的葫芦笙碰的发出了声音响。在我还继续想追问他的人生经历时,车子已经行驶到了六里桥东。结果,由于各自忙事,我和他在六里桥东地铁站分道扬镳?临走的时候,他睁着双眼,望着我笑了笑,道:“我就在这里,回头你再过来。我给你说说另外的故事。”
   我憨笑着点了点头,向他作了个好的手势。
   当我步入地铁站的时候,他已经漫向了茫茫人海去寻觅他的停靠点去了。
   北京这座繁华似梦的城市。究竟什么才是我们这些人的停靠点。一阵思绪闪过脑海,像闪电般疾驰而去……

共 126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葫芦笙历史久远,在我国西南地区广为流传。小说中的主人公操川贵口音的中年男人,常常在街头献艺,自然悦耳,宛若天籁,却不接受大家施舍的钱。在公交车上“我”偶遇神秘的中年男人,才知道他因生活所迫,装扮成四川人卖葫芦笙讨口饭吃。作者巧设悬念,人物刻画细腻,情节生动,尤其结尾非常精彩,耐人寻味。拜读佳作,倾情推荐!【编辑:老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土        2017-03-10 10:40:14
  感谢作者赐稿荷塘!荷塘有您更精彩!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2 楼        文友:老土        2017-03-10 10:43:46
  生命中,总有些人,安然而来,悄然而去,来去都如风,梦过无痕。在喧闹的城市生活中,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停靠点,匆匆!拜读学习老师佳作,祝您创作愉快!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3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03-11 08:21:26
  欣赏学习精彩小说,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