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心愿】印象绩溪(征文·散文)

精品 【晓荷·心愿】印象绩溪(征文·散文)


作者:柳拂桥 秀才,185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16发表时间:2017-03-10 10:58:50

一、
   一个地方有了水,便有了灵气,宛若亭亭玉立不染纤尘的花,便有了意境、风致。水多条,如丝绦,离而复合,倒映着粉墙黛瓦、袅袅炊烟,这是绩溪名字的由来,绩溪被称为古老中国和谐文化的源头。这里有皖南朝晖夕阳、气象万千里的村庄院落、祠堂牌坊,还有赋予一方水土以超拔灵性和生存智慧的文化。
   据《元和郡县志》记载,绩溪城“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绩溪曾经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如今属于“文房四宝之乡”宣城。抚今追昔,早在六千多年前,这儿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北宋宣和三年改歙州为徽州,绩溪一直是徽文化的源头和腹地之一。明清以降,绩商崛起,“无绩不成街”的口号,曾经叫遍天下。在贾道儒行的思想影响下,绩溪一直崇文重教,孕育了灿若星河的名人巨贾,他们各领风骚数百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灵动隽永的山水自然画卷与幽深古朴的文化旅游资源融为一体,确立天人合一的基本思路与框架。天目山主峰清凉峰黛色苍茫,迢遥逶迤,自古以“宣徽之脊”著称。那是一个海拔的高度,也象征了绩溪人不断自我超越的精神纬度。翚岭,又称徽岭,当地民谣唱道:“新岭迢迢,翚岭高高:走新岭,要歇夜,过翚岭,摘蟠桃”,形象地道出了翚岭高、奇、险、峻的特点。王安石在此曾留下“晓渡腾溪霜落后,夜过翚岭月明中”的诗句。石镜山由于石镜神奇,又称石照山。宋元丰八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任绩溪令,有“故留石照邀行客,上彻青山最后重”的佳作。传说这首诗还引来乾隆皇帝兴致勃勃夜过徽岭,错将露出半截石碑的“翚岭”误读成“羽岭”,以至一直讹传至今。故事像长了腿脚,穿越历史,四处蔓延。
   绩溪既有雄奇峻拔的徽山,亦有灵秀娟美之徽溪。绩溪水系自丛山关分流,北入长江,南入新安钱塘。县内无一过境河流,都是源头水。所以古《新安志》上有“据浙江之上游水云深处,处新安之最高鸟道萦纡”的记载。马头墙此起彼伏的村落就聚族而居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们大多一村一姓,由于受程朱理学影响,非常讲究风水。无论是鱼形华阳、船形龙川,还是跌宕起伏的坎头村、襟山带水的上庄村等,无不遵循着“枕山、面屏、环水”的格局,处处展示出随形就势、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取向。而最为突出的莫过于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龙川了。从空中俯瞰龙川,整个村落就像系在登源河畔的一条小船。它东耸龙峰,西峙凤冠,南则天马奔腾而上,北则长溪蜿蜒而来,被称为和谐之源。此外,湖村呈“太极”地貌奇观,三道徽州绝佳水口“狮象把门、日月当关、龟蛇拦水”,为安徽省历史文化重点保护区,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传承区。
   当诗歌和传说都已经缄默的的候,建筑还在说话。徽派建筑早已成了徽文化的一个符号,三雕是其中最可触可抚的所在。龙川胡氏宗祠木雕其正厅隔扇,上首以鹿为中心,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刀锋细腻,刻画清晰。东西序以荷花为主体,茎叶花联,无一雷同。寓意“和顺、和谐、和美、和鸣”,被人们称为“徽州和文化之源”。湖村门楼巷一组七户相连的门楼砖雕,造景层次多达九层,门楣上镂空雕刻,小巧玲珑,窗门可随风启动,人物形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被誉为“中华门楼第一巷”。而龙川奕世尚书坊是古徽州境内精品中的精品,该牌坊为表彰两位尚书胡富、胡宗宪而立,体现了盛明时代徽州石雕粗犷、雄浑、大气之风。建筑学家郑孝燮称赞其为“石雕艺术中的瑰宝”。县城内的周氏宗祠,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绩溪县三雕艺术博物馆”,也都有可圈可点之处。穿行于古老的街巷里弄,当年绩商耕耘苦作的故事还在口耳相传;那层层叠叠的砖瓦之间,依然有当年的脉息和时光的坚守。
   绩溪是徽菜的发祥地之一。2005年和2007年,它先后被中国烹饪协会评定为“中国徽菜之乡”、“中国厨师之乡”。徽菜讲究用油、用色而重火功,善于保持原汁原味,擅长烹制山珍野味。而绩溪菜,则与其本土历史与民俗有着难以割舍的渊源。
   据统计,自清康熙年间至建国初,绩溪在全国各地设有庄、行、馆、店、栈1800多家。长三角、大西南一带,绩商几成垄断局面。相比较于其他徽商,绩商具有商路宽、行业全、发布广、商人多和延续久五个特点。胡适因此说,“一个地方,假如没有徽州人,那里只是个乡村,徽州人去了,便变成了集镇”。
   在前赴后继的绩商中,“鉴古斋″业主汪近圣、“胡开文”创始人胡天注,他们不仅开创了缋溪的徽墨业,奠定了在文房四宝界牢不可破的地位,也为传承文脉,百年树人,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而创设“胡庆余”堂国药号的一代巨贾胡雪岩,生平事迹极富传奇色彩,历来有“红顶商人”的说法。汪立政祖孙三代从事茶业.有“上海茶叶大王”的美名。路文彬数十年创制,并推出传统徽菜200多款,被当时报界称为“上海徽帮领袖”。吴兴周在芜湖首创安徽明远电灯股份公司,为安徽全省第一家。绩商前赴后继,代不乏人,他们既能缔造富可敌国的商界神话,也不忘造福桑梓,遗泽后人。可以说,绩溪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乃至节令物候,风土人情,都留下了绩商的印迹,见证了绩商的苦难与荣光。山水溢清气,岁月铸造辉煌。绩溪曾经以和谐之源、文化古城、名人故里和徽菜之乡享誉海内,也必将有更辉煌的明天光照千秋!
  
   二、
   为进一步传承绩溪徽文化遗产,提升传统文化教育品位,因地制宜发展和繁荣文化产业,立足当下,造福子孙,绩溪从2009年开始,结合全县“三区一廊”规划建设,谋划筹建绩溪徽文化博物馆。2010年7月,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陆建松教绶梳理出博物馆性质、功能定位、展览主题定位和框架。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李兴钢总设计师提炼出“演绎绩溪地形,聚会绩溪之气”的设计理念。
   博物馆定位于中型地方历史文化综合博物馆,由鸟巢中方总设计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李兴钢设计,包括展示空间、4D影院、观众服务、商铺、行政管理和库藏等多个功能。它的设计基于对绩溪的地形环境、名称由来的考察和对徽派建筑与聚落的调查研究,整个建筑覆盖在一个连续的屋面之下,起伏的屋面轮廓和肌理仿佛县域周边山形水系,是“绩溪之形”的充分演绎和展现。建筑与城镇形态自然地融为一体,整体布局中设置了多个庭院、天井和街巷,既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室内外空间环境,也是徽派建筑空间布局的解构与重释。
   博物馆展陈由复旦大学陆建松教授梳理定位,从山水之形、人文之神、商道之气、菜肴之味、艺术之韵与风俗之醇六个方面,点面结合、由表及里地向人们展示了绩溪悠久的山水自然之积淀和历史文化之魂魄。
   “赛琼碗”把民俗和饮食有机结合,它既是一场祭祀,也是一年一度的饕餮盛宴,一大批名厨与绩溪菜因此而诞生。明王世贞说,“徽俗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绩商在外以经营徽馆业者占大多数.绩溪菜不仅是他们的谋生与致富之道,也是联络感情,推广文化和排遣乡愁的有效手段。而关于绩溪菜的故事,也一直在民间流传,活色生香,也早已成为饮食文化的一部分。朱元璋屯兵绩溪快活林,演绎了脍炙人口的“毛豆腐″故事:戎马十数载的胡宗宪返回故园将携带的海味与家乡山珍同烩一锅,烹制了深情厚谊的“全家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上川村,成就了岭北名肴“一品锅”:红顶商人胡雪岩启发了上海大酺楼徽厨创制了“腐乳炸肉”。最值得一提的是,1956年6月1日,武汉大中华菜馆为接待毛泽东主席,徽菜名厨程民开、邵在维完成12道徽式鱼宴,毛泽东因此创作《水调歌头》“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古徽州人重宗法,尚儒风,将“耕”与“读”、“贾”与“儒”完美集于一身。宋景德四年起,绩溪首建桂枝书院,开徽州“文风鼎盛,人文荟萃,尊师兴教,办学育人”之风气。绍兴二十五年开建学宫,留下如今皖南最大、最完整的孔庙。金紫胡氏家族曾被蔡元培誉为“汉学世家”。清乾隆以后,该族涌现了享誉学界百年的“礼学三胡”。经商获利后的绩商不惜巨资回乡办学,极大地推动了绩溪文化教育的发展。流风所及,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绩溪名人辈出,巨贾如云,如东晋胡焱止征役,复垦田,修水利,兴农桑,初步奠定缋溪山水田园生活之格局。隋末汪华在烽火连天的年代举义兵,保乡民,被古徽州人敬为一方神灵。明胡富、胡松、胡宗宪三位尚书,奕世传承。邵作舟、胡铁花、程秉钊以“三奇士”之名跋涉于清末危难之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胡适,更是以36个博士头衔,成为世界级文化名人。此外尚有宋胡仔留下百卷本《苕溪渔隐丛话》,明胡宗宪辑集刊布《筹海图编》,证明钓鱼岛等岛屿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理学三胡”、“茶叶大王”汪裕泰、三泰茶商胡炳衡、“辛亥老人”汪孟邹、诗人汪静之、女农学家曹诚英、医家胡震来、汪惕予、工程专家程士范、地矿专家曹诚克、抗美援朝用胸口堵住敌人枪眼的一级战斗英雄许家朋等等,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翘楚,验证了绩溪历朝历代,代不乏人的人文轨迹。故历来有“邑小士多,绩溪为最”的评价。
   在山水相依、风物茂盛的绩溪,人们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俗文化。花朝会既庆祝节日,也考较厨艺,热烈而简朴。清乾隆以后,由于绩商资助,花朝会慢慢变得奢华起来。吃过了,再翩翩起舞,便是舞囬了。它和傩戏、跳钟馗一样,都是“徽戏”的前身。“戏路即商路”,徽戏很多时候成为徽商公关的手段。在徽戏的发展过程中,徽商有意无意地充当了推手的角色。千百年来,绩商不仅源源不断地向外推销着自己的制墨业和菜肴,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物质财富,也极大地助力和推广了绩溪的本土文化,为徽文化的传播,跻身三大显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共 38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绩溪源于一个说法:一个地方有了水,便有了灵气,宛若亭亭玉立不染纤尘的花,便有了意境、风致。水多条,如丝绦,离而复合,倒映着粉墙黛瓦、袅袅炊烟。写绩溪印象,先是写了绩溪名字的由来,然后追溯历史,写了关于绩溪由来的来龙去脉,绩溪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乃至节令物候,风土人情,都留下了绩商的印迹,见证了绩商的苦难与荣光。山水溢清气,岁月铸造辉煌。绩溪曾经以和谐之源、文化古城、名人故里和徽菜之乡享誉海内,也必将有更辉煌的明天光照千秋!正史野史记的引用让我们了解到许多文人墨客与绩溪的缘分和过往,还写到徽州和文化等等。构思严谨,结构合理,记叙自然。推荐阅读。【编辑:一分流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312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分流水        2017-03-10 10:59:43
  感谢赐稿晓荷,推荐阅读共赏,期待更多精彩作品。
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 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2 楼        文友:何叶        2017-03-12 07:50:11
  恭喜精品!真棒大师!
何叶
3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3-12 07:56:55
  柳老师在这次征文中已经斩获十六精,已经稳居榜首,无人能撼动。祝贺祝贺!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4 楼        文友:你猜        2017-03-12 10:02:59
  祝贺老师精品。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