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红楼梦】 永远的红楼梦 (散文)

精品 【江南红楼梦】 永远的红楼梦 (散文) ——读86版电视剧《红楼梦》有感


作者:吴需荣 举人,3527.4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92发表时间:2017-03-11 01:43:43


   重新观看了86版电视剧《红楼梦》,发现电视剧中故事的结局没有按照高鹗的续书拍,想必是周岭先生根据其他文稿加上探轶形成的自己的理解。以前读过刘心武的续书,觉得还不错,看了电视剧,发现电视剧的结局并不比刘先生的续作差。
   《红楼梦》可能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一个奇迹,一个写了一半的小说,居然形成了一个学科,有多少人为这部小说呕心沥血。高鹗的续作价值并不高,纯粹就是凑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其情节完全不符合雪芹原意。以前总觉得遗憾,觉得雪芹原作没有能够流传,但从另一方面说,不完美本是世间常态,也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间。
   电视剧在我看来,是比较符合雪芹先生原意的。我一直怀疑薛宝钗是不是喜欢贾宝玉,从她的性格来讲,她不应该喜欢不求上进的贾宝玉,更何况,她到京城是为了选秀做皇妃的,这才是她的野心,所以她对贾林二人走得很近一点都不在意,甚至薛姨妈还试图撮合两人。薛宝钗作为一个深受传统影响的女子,她的价值观是比较符合统治阶级意志的,她个人也是有野心的,她的爱情是服从于她的立身处世的,她的功业富贵是高于她的爱情观的。电视剧展示得很合理,因为薛蟠犯了事,皇帝革去了薛家的贵族地位,所以她没有了选秀资格,只能是一个普通民间女子了,而当时贾家并没败落,所以尽管贾宝玉本人不能经纶事务,薛宝钗还是乐意嫁入贾家的。
   当然,过去没有自由恋爱,在婚姻问题上,当事人是不能做自己的主的,所以,在贾宝玉的婚姻大事上,贾林薛三人均是没有发言权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剧。这里,就看到了林黛玉的悲怆。她和贾宝玉再心心相映,再两情相悦,由于没有了母亲,没有人能为自己做主,她的心事虽有宝玉相通,又徒唤奈何。
   作为贾宝玉母亲的王夫人,当然希望能娶薛宝钗,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和宝钗的亲戚关系,也是因为薛比林更入世俗人之眼。所以,准备做小姨娘的袭人,也是希望能有宝钗这样的主子的。而作为最高统治者的贾母,是倾向于林黛玉的,原因也简单,因为黛玉是她亲外孙女,而宝钗相对来说是外人了,她眼看着黛玉为了宝玉要死要活、宝玉为了黛玉成疯成痴,知道两人如不能成亲,可能就注定了黛玉的死亡和宝玉的不幸,她是舍不得的。剧中展示地很巧妙,问题的解决,最后是取决于贾府中最大的实用主义者,也是地位最高的贾元春,她当然是喜欢薛宝钗的,所以贾母也无能为力了。让人意外的是,王熙凤居然违背了王夫人的意志,倾向于林黛玉。当然,细思之也不意外,如果薛宝钗成了宝玉夫人,凭她的能力,完全是可以和熙凤一较短长的,贾府总管事的,可能就不是熙凤了,而黛玉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利益,赤裸裸的利益,就横亘在了这些至亲骨肉之间。
   贾府是一个小社会,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关系确实是利益关系,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每个人都在社会上,争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这是社会的常态。而雪芹先生,则从自己经历的社会冷暖中痛恨这种常态,痛恨在社会中孜孜努力的这些人们,他以反社会的姿态,告诉人们,每个人不是想“好”吗,好就是了,只有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放下,什么都不去追求才是真正的好,反之,一些努力都将成为泡影。贾政经常教育宝玉要结交的那些经纶人才又如何?贾政倒台了,清客们立即作鸟兽散,雨村落井下石,可见贾政的经济学问本身就是笑话。当然,雨村也是笑话,他最终自己也没有好结果。熙凤这些年巧取豪夺争得的体己,无一不成为虚妄,无一不成为笑谈。那些在大观园中靠着能力如鱼得水的各式人等,最终覆巢之下无完卵,所有的心计都是空谈。这是红楼梦的反社会主题,是曹雪芹的愤世嫉俗之语,是应该值得批判的。当然,雪芹先生痛恨社会的冷漠,于是寄心血于男女之间脱离利益纠葛的真情实意中,连他自己都知道是不可能的,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就在这样的心酸泪中,我们读到了痛,读到了爱,读到了无奈,读到了真善美,读到了人生。
   红楼梦中是有政治斗争的,比较明显的是忠顺王府和贾府的对立。所以,当贾府得势时,四大家族横行乡里肆无忌惮,但当忠顺王得势以后,贾府的任何小过错,都会引起轩然大波。最典型就是薛蟠的两次打死人,初期压根没当回事,后来也确实由葫芦僧糊涂结了案;但后期打死人,想尽一切办法,还是被夺爵要处斩,这明显不是法治的问题,而是执政人的问题。当然,我总认为,刘心武的探轶太过匪夷所思,我还是更倾向于从作品中读作品,政治斗争不过是背景而已,不值得深究。其实,作品中充满了道家满则溢的主题,当贾家膏粱纨袴之时,是要谨慎盛世危机的,千万不能逞强放纵,否则就会祸到临头无可救药。
   刘心武先生探轶得匪夷所思的还有秦可卿。刘先生居然能断定这是所对应的废太子胤礽的女儿,而义忠亲王就是胤礽,元春由可卿获宠也由此丧生,太不可思议了。当然,刘先生能自圆其说,我也很佩服,但我还是倾向于从文本到文本,不必臆测过多。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应该是符合雪芹原意的,当然,雪芹可能处于某种世俗考虑,文本改动了。电视剧也采取的这种说法。由于焦大的骂街,贾珍和可卿的不伦恋被声张,这才有了丫环之死,这就显得比较可信和自然多了。电视剧中也有了狱神庙的情节,基本符合刘先生的探轶,即贾芹和小红等人忠心护主,而刘姥姥义救巧姐,这应该是雪芹原笔了。
   红楼梦是真正的才子之书,描写情感细腻,塑造人物形象,更有那么多的巧言妙句。这是文学宝库,可以永远让人有说不完的话题。
   贾瑞
   贾瑞,在红楼梦中是个小人物,但不幸的是,他是个倒霉鬼,爱上了不该爱的人,最终被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还正照风月宝鉴,一命呜呼,为爱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更为可怜的是,他不是为爱情,因为他只是单相思,而且是被所爱对象瞧不起,还被所爱对象陷害。
   风月宝鉴。风月宝鉴正面是美人,反面是骷髅,寓意红颜如枯骨,不值得爱。如果贾瑞明白这个道理,他会看破世事,会心如枯槁,然后会益寿延年。但是,他不明白。他只是被美人吸引,为了美人春梦,最终身死如灯灭。当然,贾瑞是不明白,而不是有意选择了死亡。
   我想知道的是,如果贾瑞可以选择,他会选择死亡吗?这在作者和普通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毋庸假设,所以风月宝鉴才有警示意义。可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心如死灰地活着,和轰轰烈烈地为爱去死,难道前者一定比后者强吗?
   记得以前看《茶花女》,最感动的是,茶花女年纪轻轻离开人世,但她感到幸运,因为她将美丽永远留在了人间。其实,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中国人信奉好死不如赖活着,但是,中国人也信奉为了某些追求可以放弃生命,只是这些追求大多大而化之的为国家、民族、人民,为忠义仁等大爱。其实,这是中国集体主义思维的反映,集体重于个人。但是,当社会强化了主体的自由概念以后,个人的价值,如爱情、审美等等,同样是非常吸引人的价值追求,为什么不能为了这些价值,放弃生命?
   所以,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贾瑞看成为了追求爱情而放弃生命的人?所以,他正照风月宝鉴是他的选择,是多情种子,是宁死不悔。反而,情不情的贾宝玉,最终情至到无情,将残生付诸青灯古佛,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死——心死了。哀莫大于心死,而身灭亦次之,贾瑞和宝玉,孰优孰劣,见仁见智吧。反正,在心如死灰的土偶木梗这样的生活以外,还有一种轰轰烈烈的为了自己理想而死的生活,尽管自己的理想也许普通,也许谬误,但为了理想而死,并不错。
   当然,在作者看来,贾瑞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所以风月宝鉴才有了警示意义。其实,如文中所言,贾瑞对王熙凤是爱吗?他分明是被王的美色所诱,直接追求的鱼水之欢,见到贾蓉装扮的熙凤时,迫不及待地欲行苟且之事,才被贾蓉抓住了把柄。在国外,男女之爱是离不开性的,但是,在中国,男女之间更强调精神上的交流,肉欲之爱是低等的,粗俗的,所以,贾宝玉与林黛玉之爱才是真爱。从这个角度讲,贾瑞也不可能爱上王熙凤,他和熙凤没有任何情感上的交流。
   贾瑞死也死在他的肉欲之爱上。红颜枯骨,王熙凤之美是真,亦是假,她对贾瑞的款款之言,实际是假,贾瑞以为真。这确实有着象征意义。当一个男孩爱上一个女孩之后,往往以自己的想法为真,臆想中认为女孩也对自己有意,这不就是典型的贾瑞吗?更有甚者,为了一己执念,在“爱情”的名义下做出害人害己之事,其过甚于贾瑞多矣。
   熙凤祝寿
   熙凤祝寿是曹雪芹笔下很精彩的故事。
   红楼梦中最高统治者是贾母,她有两个儿媳,邢夫人和王夫人,连她自己都知道自己偏心,可能由于痴爱宝玉的原因,喜欢王夫人多些。而且贾政也居于正室,所以王夫人地位显然高于邢夫人。王熙凤是邢夫人儿媳,又是王夫人内侄女,本应八面玲珑,但她是爱有差等的,首先奉承贾母,然后王夫人,其余她是看不上的。
   贾母当然很喜欢王熙凤,所以当熙凤过生日时,贾母出主意大家凑份子为熙凤祝寿。这时,充分显示了熙凤的老练和毒辣。当她听说贾母要为李纨出份子时,很大度地表示自己出以讨好贾母,但实际上惠而不费,自己压根就没出。贾宝玉和林黛玉生活在贾母跟前,于是她巧妙地理所当然地把两人的份子推给了贾母,然后又出主意让二位夫人一人领一人走,实际上套牢的是邢夫人——贾宝玉本就是王夫人儿子,他那份应该是王夫人出的,熙凤貌似公平地把林黛玉的份子推给了完全不搭的邢夫人。随后,她还提到了根本没有地位的两位姨娘,实际上就是榨取她们的钱,也算机关算尽。
   尤氏负责熙凤祝寿的全部事宜,有点类似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熙凤恃才弄权,以严苛的手段治理宁国府,实际上讨得了一片骂声。她辛辛苦苦为宁国府操劳,显然吃力不讨好,尤氏也没多感激她。能理解,熙凤越能干,不是反衬出尤氏越不能干了吗?所以,当尤氏主持熙凤生日事宜时,尤氏反其道而行,大做人情,退还了好多人的份子,免蹈熙凤协理宁国府的覆辙。
   熙凤生日撑足了面子,是大喜。然而,大喜之后就是大悲,这也是整部《红楼梦》的主旨。就在她风光祝寿时,她丈夫贾琏却在勾搭他人成奸。她喝了酒,醋劲上来了,大吵大闹,痛骂贾琏和奸妇。可以理解吧?但是,在封建社会,王熙凤此举是大错,男子三妻四妾甚至在外寻欢作乐是可以理解的,妻子吃醋却是大不该的,于是贾琏怒从心底起,恶向胆边生,居然拔剑欲杀熙凤。当然,熙凤逃到贾母处,巧妙地推掉了自己骂人吃醋等情节,只说贾琏要杀她,于是,贾琏被贾母怒斥。尽管如此,贾母从内心来讲,认为整件事情还是起源于熙凤的小题大做,贾琏不就是在外偷个人,熙凤为何不睁只眼闭只眼,让自己生日都不得安生。
   作为事件的余响,贾琏私会的鲍二媳妇居然自杀了。我倒觉得,鲍二媳妇生性本风流,怎可能为此事自杀,只是雪芹暗指凤姐之威逼死人命而已。鲍二媳妇因此事而死,鲍二当然不会善罢甘休,这时候,最聪明的做法当然是花钱消灾,偏偏熙凤恃强逞能,就是不许花钱。她没想到,这样虽然可以遂了自己的意,出了自己的气,但后果是严重的。当然,贾琏用自己体己把事情处理了。这里已经分明看出了熙凤的弱点:胆大妄为,不知厉害。所以,她是一个悲剧,她虽有才华和手段,但正因为她的过度自信,才不会得饶人处且饶人,必然导致盛极而衰的下场。这也正是曹雪芹所说:“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探春理政
   探春,贾政和赵姨娘之女,属于庶出,但由于自身为人处世精明得当,颇受人敬重。最能表现出她的才能的,就是她对大观园的管理。
   熙凤生病后,大观园就由李纨进行管理。但李纨生性疏懒不善治事,于是探春成了真正实际上的管理者。贾府上下,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平时熙凤尚能震住,如今换了个人,下人们自然会出各种难题给主子们。自古,管理和被管理者就是对立的,可以理解。
   探春理政碰到的第一件事,是她亲娘舅去世的礼金。由于袭人之母去世,贾府出的礼金是40两,所以赵娘舅的去世,李纨理所当然地也要出40两。这本是小事,但由于下人们都在审视着探春的理政,所以小事也是大事。对贾府而言,这种事应该是有先例可循的,但下人们欺负探春,就不告诉她该如何,实际就是出她洋相。好在探春精细,没有擅自同意40两的礼金,而是责令下人去查询先例,发现是20两。这充分显示了她的精明。平儿生怕探春不清楚,也赶来告诉她先例,谁料她已经处理好。这时,赵姨娘作为她的生母,不乐意了,跑来闹事。这让探春颇为尴尬——从法理上讲,探春是主子,赵是姨娘,姨娘本质上也是丫环,或者说介于主子和丫环之间,所以探春地位是高于姨娘的。而且,探春虽然是她所生,但探春法理上的母亲并不是她,而是正室王夫人;但是从血缘上将,毕竟探春是赵所生,总不能和她翻脸。探春气哭了,但在大节上毫不动摇,宁可个人受点委屈,这正是合格的管理者的必备素质。

共 664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曹雪芹的《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涉及范围之广,然而红楼梦的残缺也让后人有了更多设想和研究的空间,这本身也就是一种价值。本篇散文主要从小说情节内容对《红楼梦》进行了简要的剖析。贾府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散文中提到在这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关系为利益关系,而争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就是这个社会的常态,散文主要列举了支持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人、支持贾宝玉和薛宝钗人,以及为何如此支持,不过是与自身利益相关联。散文从《红楼梦》中的政治斗争——忠顺王府与贾府的对立,道出了一个道家“满则溢”的思想,也可以说是物极必反。散文还提到了《红楼梦》中的一个小人物——贾瑞,将其与贾宝玉作对照而言谈,一人身亡,一人心死,辩证而言,两人各有其执着。散文最后写到王熙凤、贾探春、尤二姐这三个女人。王熙凤纵然精明,但和探春相比就又显得鼠目寸光,不识时务,胆大妄为,无法无天,和尤二姐相比,更显得太过强势,不饶人,自然会有其大喜大悲,更体现了物极必反的一个道理,盛极必衰。散文在描写探春时,将探春与王熙凤做对比的同时,提到薛宝钗在处理细节方面较之更为妥帖,体现出薛宝钗八面玲珑的形象。文末写完王熙凤便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散文在短短几千字中便涵盖了《红楼梦》中贾府的主要人际关系,也阐述了一个“物极必反”的道家思想。散文很精彩,倾情推荐共赏!【编辑:苏芥隐】【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317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苏芥隐        2017-03-11 01:50:33
  感谢作者赐稿江南,期待更多精彩!编按不当之处,请海涵!
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
2 楼        文友:天堂尕保        2017-03-11 16:31:39
  我也看过87版红楼,我一直觉得这是比较贴近曹公原著的。作者写凤姐和尤氏,人物分析透彻,到位,但有一点我一直不喜欢,就是红楼爱好者把凤姐解读的没有人情味,女人味。拜读学习了
倚天观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3 楼        文友:天堂尕保        2017-03-11 16:35:22
  问好老师,老师对贾瑞的分析深刻,学习了
倚天观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4 楼        文友:天堂尕保        2017-03-17 19:08:02
  祝贺摘得精品!
倚天观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