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正在返乡途中的缺席者(杂文) ——短篇小说《回家》创作手记
为何我的双眼含满泪水,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记得2012年,我在东莞虎门,欣闻家乡举办“我心目中的湖口”征文,便写了一篇散文,侥幸得了二等奖。
时隔4年,征文的机会又来了。这一次,我能把握住吗?当然,能否获奖倒在其次,重要的是我必须参与,因为今年,我已回家,在湖口上班。可是,征文启事已刊登快一个月了,《湖口报》上已发表了好几篇参赛者的文章,我依然毫无头绪,不知从何处下笔。
小时候(未上小学之前),我有时会因为白天突发的某件事对大人不满,晚上就故意生气不吃饭,空着肚子躲在床上睡觉,任谁喊我吃饭,我也坚持不起来。可是,没吃到嘴的那餐饭,就算没有什么特别好吃的菜,我也会在被窝里偷偷地流着口水……
长大成人后,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事情缠住,我们常常会错过某次盛宴。对于这场没能参加的盛宴,我们在心里,有时是不是会更想知道:当天究竟有哪些人去了?吃了哪些山珍海味?酒桌上谁喝醉了?谁又和谁开了玩笑?谁又在背后议论了谁……
对于湖口旧貌换新颜的这场建设盛宴,我就是那个缺席者。这篇注明小说体裁的文字,实质上依然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篇纪实散文,我用的是叙述性的散文语言,少了描写和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不同的只是,我将人物的背景或个别经历,稍微作了一些淡化的处理。小说中的邹二狗,一岁丧母,九岁丧父,高三未毕业就成了孤儿。为了生存,他只能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他在别人的城市日夜流血流汗,一次因车祸险些丢了性命,为的是能找个老婆,能早日返回湖口有个温馨的家。这种朴素的愿望,是作为一个普通的男人,对于生活和生存本能的正常追求。这些年,他的人虽在外地,心却一直在湖口。近几年,家乡经济的迅猛发展和面貌巨变,像一块有着巨大磁场的吸铁石,在无形之中吸引着他;更像有一种强而有力的声音在他的耳边,对他反复说着两个字“回家”。但他一直处在犹豫和徘徊之中。最后促使他下定决心回家的,是小区分房时对他的特别关照。我不知道这样的文字处理,在事实上和情势上是否合理或合法,但我只想让理与法的天平销微倾斜一点点,我想借助这点好心的帮助,去温暖一颗在外漂泊已久的游子的心。这种就算是当事人违规操作的正能量,比起过去发生的那些拉关系走后门的丑闻,绝对要亮堂得多。回家后的邹二狗,很快有了女朋友,并入股加盟了同学的运输公司。因此可以这样说,回家,是邹二狗人生的一次新的转折点,也可以说是他的一次新生。
其实,邹二狗就是我的化名,我也住在洋港小区,20年来我一直在外打工,期间很少回家。我把自己对家乡的爱和对这片土地的真实情感,通过邹二狗的言行或心理活动表现出来,它是率真的,是不容置疑的。对于湖口的发展与变化,这些年我只是一个远距离的旁观者,我没有资格参与到湖口热火朝天的一系列改革的前沿阵地中去。虽然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但我没有出过力,也不认识相关的人,更不了解其中发生的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那么,怎么办?我要怎样去写我心目中的湖口呢?
作为一个从小就爱好写作的人,我知道,文贵情真。另外,我还知道,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为了符合我的身份,我只好避实就虚,从侧面进攻,以农村包围城市,以侧面写正面,以虚面写实面,以一斑窥全豹。于是,“邹二狗”这个人从我脑海里跳出来了!我披着邹二狗的外衣,在小说中唱着独角戏,还不时地拉着一位老同学张三欢和我一同登台。文中所有的数据来源于网络,所有我对“五个湖口”的诠释,完全源于我个人肤浅的、不成熟的理解。为了便于在网络上宣传湖口,我特意在文字中融入少量的湖口元素:例如湖口的风景(石钟山、鞋山)、湖口的特产(豆豉、糟鱼、粑食、舜叶茶)、湖口的方言(哎葛嘞)、湖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青阳腔、湖口草龙)等。
在小说的结尾,我有意识地郑重地添加了一个梦境。佛祖给人的启示是: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一切结果皆有原因。人之初,性本善。世界在进步,人类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与获得会日渐丰厚,但是我们必须记住一点:不忘初心。
最后,真心感谢沈海斌老师平时对我的指点和鼓励,非常感谢所有参与这次征文评分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