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江南红楼梦】试遣愚衷——读红札记(随笔)

精品 【江南红楼梦】试遣愚衷——读红札记(随笔) ——读红札记


作者:王栋 童生,643.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98发表时间:2017-03-14 02:20:02
摘要:木心先生说,《红楼梦》是他的枕边书。我的枕边书也是《红楼梦》。读的时间长了,那种愉悦,可以说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私下里,我做笔记,札记,也研读大家大师们的红学著作。每有共鸣,则欣喜若狂。曹公“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这是他的谦辞。我的读红札记,愚衷试遣,则是实情

“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200多年来,一部残本的《红楼梦》,让无数读者痴迷。而且催生了一门研究该书的学问:红学。研读《红楼梦》的著述汗牛充栋。这在世界文学世上就一部小说而言,也是绝无仅有的现象。缘何如此?《红楼梦》太伟大,太璀璨,太瑰丽了!曹雪芹曹公太伟大,太天才了!
   木心先生说,《红楼梦》是他的枕边书。我的枕边书也是《红楼梦》。读的时间长了,那种愉悦,可以说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私下里,我做笔记,札记,也研读大家大师们的红学著作。每有共鸣,则欣喜若狂。曹公“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这是他的谦辞。我的读红札记,愚衷试遣,则是实情。
  
   一、红消香断有谁怜
   身处大观园里的宝玉,身边莺莺燕燕,美女如云。虽然有时宝兄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虽然看到宝钗雪白丰润的臂膀也有上去摸一把的冲动,虽然宝玉对那些女儿“体贴”关爱,但她们于宝玉,宝玉对她们,在心灵上有着很大的距离。不管是薛宝钗,还是青梅竹马的史湘云,还有贴身的大丫头袭人——她可是书中唯一一位与宝玉身体零距离接触的人,还是其他人,如麝月,秋纹等,都没有走进宝玉的心灵。能作为宝玉知己知音的人,只有几个:林妹妹,妙玉,丫鬟则是晴雯。
   林妹妹,当仁不让的是宝玉的知心爱人。更是通部书中的第一女主角。——一位红学大师,考证出评书人署名脂砚斋者,乃是一名女性,是史大妹子史湘云的原型。史湘云是红楼梦的女主角,林妹妹只是主角史湘云的陪衬——这个结论别有用心,姑且不说。女主角是林妹妹是毋庸置疑的。曹公开篇就为宝黛做足了文章——宝玉的前世是西方赤瑕宫神瑛侍者,他用甘露浇灌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的一株绛珠仙草,这仙草得以脱掉草胎木质,得换人形,成为绛珠仙子,在离恨天外游荡,渴饮灌愁海水,饿食蜜青果。神瑛侍者要到人间造历幻缘,绛珠仙子为报答神瑛的灌溉之恩,也随后投胎人世。神瑛侍者就是贾宝玉,绛珠仙子则是林黛玉。这为“木石前盟”。黛玉孤苦伶仃,无以为报,只得用眼泪还债。泪尽则人逝。
   现实生活中,宝黛有血亲关系。他们是姑表亲。比起宝玉宝钗的姨表亲,更亲近些(俗话说,姑表亲,辈辈亲,折了骨头连着筋。姨表亲,不是亲,死了姨,断了根)。宝黛初见,宝玉就说这个妹妹在哪里见过,好生眼熟。一则是他们有血缘关系,二则是他们有前世姻缘。
   在贾老太君的安排下,宝黛住在一起(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啊,如老外说宝黛上床那样,是个误解)。后来又一同进驻大观园,怡红院和潇湘馆比邻。温柔富贵乡里,宝黛爱情百转千回,俩人是在一次次误解,口角,试探,泪水欢笑交织中,成就了一场知己之恋。
   宝玉是那个时代的叛逆者,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他讨厌应试教育,“愚顽怕读文章”,其实,他厌烦的是八股文,对庄子,对诸如西厢记等书籍并不排斥。他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他讨厌“文死谏,武死战”,讨厌别人劝说他应该走经济仕途之路——虽然不免偏颇激进。如史湘云这样劝他:“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作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他一点面子都不给湘云,让人家去别的屋里去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第32回)。宝姐姐也曾劝说他,他这样说人家:“好好地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话好伤人啊。唯独林妹妹从来不曾对他说这些“混帐话”,“若她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这是背着黛玉说的,出自由衷的肺腑之言。
   不想黛玉听到了,“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差,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刻骨铭心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
   多愁善感的心灵预感是这样的令人痛彻心扉!任凭宝黛如何的心心相印,在当时的封建礼教桎梏之下,自由恋爱不会开出幸福的花朵。宝黛爱情终于以悲剧收场。<<红楼梦>>后四十回是无名氏续写,黛玉在宝玉结婚之日憾然离世,“苦绛珠魂归离恨天”,“宝玉,你好……”弥留之际黛玉的话让人不忍卒读。这也是续书中难得的精彩之处。但绝非曹公的本意。续书写什么掉包计,什么薛宝钗出闺成大礼,不仅损坏了贾老太君,薛宝钗,凤姐的形象(贾母是黛玉的姥姥,一直为宝黛婚恋保驾护航,还有凤姐,她最会看风使舵,她能违背贾母的意思?至于宝钗,她说不上多么爱宝玉。虽然她一直是黛玉的假想情敌。她嫁给宝玉,当在黛玉死后,出于某种原因才嫁给他,宝玉也并不爱她),还有悖于曹公的整体构思。
   黛玉之死,续书写她病死,凄惨,凄凉。现在许多红楼梦研究者,提出来黛玉是“沉湖而死”(黛玉湘云联诗,黛玉有“冷月葬诗魂”的句子,据此。),还有的说是吊死的(“玉带林中挂”嘛),恐怕都不怎么符合曹公的意图。黛玉当是病死。(像晴雯那样死去?不太可能,曹公不会走老套路,肯定有更感人至深的文章,但可惜我们看不到了。)清朝皇室贵族富察明义有<<题红楼梦>>20首绝句,其中第18首曰——
   “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就是说,葬花吟里的一些话,得到了应验。如果能得到返魂香的话,黛玉的病就能得到救治,也就和宝玉结为夫妻了。估计明义看过,或者得知红楼梦的结局,不然不会有此说。
   林妹妹走了,带着对宝玉深沉单纯的爱恋。也留给宝玉无限怅惘:“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岂止是宝玉,作为读者的我,我们,也不是为黛玉的悲剧而一掬热泪么?她是诗魂,是花魂,是美的化身啊……
  
   二、 孤标傲世偕谁隐
   自打红楼梦问世以来,喜爱它的读者就分为两派:拥林派和拥薛派。两派都抬高自己的拥护对象,同时极力贬低对方的偶像,以致口角不断,延绵至今。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也会有一千个林妹妹,宝姐姐。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也是人之常情。
   就文本而言,曹公的心目中理想的生活伴侣是“兼美”,也就是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遇到的警幻仙子的妹妹: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可毕竟这是梦,现实中的不可存在这样完美的人物。如此,有了缺点的林妹妹,宝姐姐才真实可信,这是曹公的高明与伟大。
   我跟宝兄一样心性,爱妹妹,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对宝钗不讨厌,没有太多恶感。相比而言,我更喜欢林妹妹。
   无疑,林妹妹是个美人,颜值比较高。人们常说,某某貌若天仙,黛玉本来就是来自天上啊。宝玉眼中的她“与众个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眼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呆霸王薛蟠眼中的黛玉“风流婉转”,以致这小子“酥到”。曹公则说“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书中第26回写黛玉担心宝玉被父亲叫去,一日不回来,后听说宝玉回来,便去探望,不想怡红院门关着,恰巧晴雯跟碧痕闹别扭,气没出撒,不问是谁,不给黛玉开门,黛玉吃了闭门羹,“悲悲戚戚呜咽起来”,这一哭,惊动了附近柳枝花朵上的鸟儿,鸟儿看到黛玉的容貌,听到她的哭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诗云:“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你看,黛玉差不多有沉鱼落雁,羞花闭月的美丽了。
   “颦儿才貌世应希”,她的容颜可谓倾城倾国,她的才学——主要是她的诗才,在大观园儿女中是首屈一指的,虽然三次比赛,她只得了一次第一,跟宝钗湘云并驾齐驱。但就数量质量上说,她是堂堂正正的 魁首。曹公赞她有“咏絮才”,她虽不如宝钗博学,但却是大观园中的诗魂。多愁善感的心灵,寄人篱下的身世,和着落英缤纷,伴着秋风萧瑟,秋雨缠绵,化作血泪,倾泻笔端。于是我们读到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的凄惨;于是我们读到了“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的悲凉;也读到了“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的孤寂。有人说,黛玉的诗做内容太狭窄,除了悲,就是愁,还有泪水,就像她的人生一样,除了流泪就是流泪。这说法有点不够全面。元春省亲,宝玉和众姐妹献诗称颂。那首“杏帘在望”,元春认为最好,实际上是黛玉捉刀代笔:“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这有点主旋律的应景意味了。可见,黛玉不是不能做这些假大空的文字,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她更多的是关注自己心灵深处的体验。
   有人说,林黛玉除了哭,除了会作诗,实在不太讨人喜___她不会为人,不会处事,不会待人接物;她尖酸刻薄,醋坛子一个,有时不可理喻;她没有才能,不会如探春宝钗那样理家,不能成为好妻子……我说这也不全面。是的,黛玉是泪人,这也是曹公的精心策划。她本来就是为还债而来。她为人处事,也是用了心的,第一次进贾府,她不是“步步小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么?她不是留意座位的排列,听完解释以后才肯落座么?她不是也给小丫头们分钱么?她和丫鬟紫鹃,名为主仆,实则情同姐妹。没有她的宽厚大度,她们的关系怎么能如此亲密?黛玉醋意盎然,完全是“情情”的自然流露——她太在乎宝玉,爱情的排他性使得她对假想的情敌宝钗湘云有着十分的戒备。有宝钗湘云宝玉在场的场合,黛玉总是醋意泼洒。然而,对宝玉的大丫鬟袭人,她叫她“嫂子”,因为她知道,袭人顶多做个姨娘,而不能成为正式的宝二爷的太太。她不曾吃过晴雯的醋,尽管晴雯是宝玉的知己。她不曾吃过妙玉的醋,宝玉踏雪寻梅栊翠庵,黛玉支持宝玉去,她明了妙玉对宝玉有好感,但她知道他们的不可能。至于理家才能,曹公没有黛玉施展才华的机会,探春理家,大刀阔斧,免除重复发放的少爷们小姐们的零花钱,这实际也触犯了黛玉宝玉的切身利益,黛玉却为探春点赞,她对宝玉说:“(探春)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节俭,必致后手不接”。(第62回)短短几句话,黛玉的治家才能也小露峥嵘,他日若有机会,她也许不会比凤姐探春们逊色多少吧。至于她会不会成为好妻子,除了身体不怎么健康之外,黛玉对宝玉的体贴爱护___如替他戴好斗笠,如送他灯笼(宝玉有这样的灯笼,只是舍不得用。),嗔怪他“跌了灯值钱,跌了人值钱?”(每读到此处,心里都感到一股温暖的热流在涌动,谁说林妹妹只会耍小脾气?),莫不表现出一个少女的温柔贤惠。况且一个人是伴随岁月不断成长不断成熟的,焉知黛玉出嫁后不会是位贤妻良母?只可惜这是出无可奈何无可挽回的悲剧,作为读者的你我,只能抱恨终天了……
  
   三、 浓淡由它冰雪中
   “金陵十二钗”正钗中,贾家的女儿媳妇占了八位: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亲戚是三位:黛玉宝钗湘云。剩下的一位跟贾家不沾亲不带故,却位列十二钗的第六位,——曹公的排名不是随意的,而是用心良苦,这足见妙玉在曹公心中的重要性。妙玉何许人也?她怎么会是宝玉的知己知音?
   书中说妙玉是苏州人氏,祖上是读书仕宦之家,她自幼多病,替身不中用,就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父母双亡,“文墨也极通”,“模样儿又极好。”。王夫人让人下帖请她,她却说“候门公府,必以势压人,我再不去的。”一个“再”字,似乎另有隐情,探佚派们可以就此深挖一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牵强附会一篇<<妙玉前传>>也不错哦。
   虽然如此说,但妙玉还是进驻大观园的栊翠庵(曹公的有意安排,就像宝钗来姨妈家,不然怎能有这样一部经典)。大观园里的明媚鲜妍,欢声笑语,妙玉一直是旁观者吧?她好长时间游离于红楼梦的故事之外。直到第41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邀她游大观园,妙玉才正式登场。于是我们见识了妙玉的“矫情”;见识了妙玉的洁癖;见识了妙玉的“不俗”(她说黛玉“俗”,自然她就不俗了);更主要的是我们看到了她与宝玉的微妙情感。妙玉拉黛玉宝钗喝梯己茶,宝玉也跟了来。这自然也少不了宝玉的茶。但妙玉却说,宝玉是“托她两个福,”沾了她们俩的光,“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宝玉倒也会接话,说是“不领你的情,只谢她二人,”不谢妙玉。哎哟,这两位真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妙玉拿出好茶,拿出古董级别的茶具给黛玉宝钗用。对宝玉却是——“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她那么有洁癖,唯独和宝玉共用一个茶杯(有思路跑马的读者认为妙玉与宝玉有亲嘴的意味,天!真是奇思妙想……),还跟宝玉说这带刺儿的话,明眼人都可以看出端倪来。有人说妙玉特矫情。想想,真有一点啊……

共 773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对红楼梦很有深度解析的好文,作者汲取了小说中几个重要人物进行叙述,各种看法也娓娓道来。红楼梦把中国古典文学推向了高峰,不说后无来者,至少是前无古人了。红学一度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引发轰动,一本残书引得无数红迷前赴后继。从文中不难看出,作者对红楼的喜爱程度应该是高居所读书中的榜首。也在不断地细细品味中,解读到了曹公的诸多心血。很多人嘲笑红迷之人,说一本书哪有那么多思想?这样有意义吗?其实,此类人一看便知是缺乏内在精神之人,鲁迅先生的文章能够唤醒愚昧之人。也曾自嘲医术只得治身体,难以治思想。曹公经历十载春秋,在笔墨纸砚都相对空乏,写小说被誉为下九流的年代里不辞辛苦,不惧重重困难而写下的作品自然而然融入了诸多当时社会的因素和个人的情感思想。确实,红楼梦的出现是对时代一个巨大的挑战,在礼教森严的古代,女子所处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曹公最起码知道人人平等,也云自古英雄出闺阁。作者精读红楼,也有理有据的大胆地猜测八十回后的,给我们看到相对不同的结局。文中最为难能可贵的便是作者也想宝玉一般,对其中女子颇有怜惜。感谢作者支持江南红楼梦征稿,望再接再厉,继续深入研究曹公对人性的剖析。【编辑:何太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315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何太痴        2017-03-14 02:21:36
  很精彩的一篇文章,感觉自己按的有些偏离了,望海涵。
无所谓人,无所谓事。
回复1 楼        文友:王栋        2017-03-14 11:47:48
  谢谢小何老师的辛苦编辑。深夜工作,注意身体。水平有限,望多多指教。
2 楼        文友:天堂尕保        2017-03-14 10:05:04
  感谢作者对江南红楼梦主题征文的支持!期待更多精彩
倚天观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回复2 楼        文友:王栋        2017-03-14 11:50:58
  谢谢天堂老师的鼓励。也感谢江南社团举办的这次很有意义的征文,让我有表达的机会,并领略众多红迷的精彩。我会继续努力。
3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3-14 13:22:56
  欣赏拜读老师佳作,认真学习品读:每有共鸣,则欣喜若狂。曹公“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这是他的谦辞。我的读红札记,愚衷试遣,则是实情。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3 楼        文友:王栋        2017-03-14 18:16:07
  感谢老师留评。水平有限,多多指教!
4 楼        文友:沐风兮        2017-03-16 15:55:54
  一字不漏的看了作者的这篇《读红札记》,既惊叹于作者对《红楼梦》的了解和感悟,同时,也为曹公笔下的诸多女子感怀神伤。毋庸置疑,《红楼梦》是伟大的!过多的言语已无法表达心中所想,唯有一遍遍反复地阅读文本,才是对《红楼梦》的尊重,对人生的感思,对曹公的致敬。
回复4 楼        文友:王栋        2017-03-16 20:51:45
  谢谢沐风老师鼓励和认同。红楼梦一句话两句话说不完。很感谢江南社团能举行这样一次征文,我是抛砖引玉,期待各位老师的精彩!
5 楼        文友:王博        2017-03-23 08:34:51
  赞!一万个点赞!王栋先生己将红楼梦吃透消化了啊!
回复5 楼        文友:王栋        2017-03-23 12:43:18
  王博先生过奖了!我只是特别喜欢红楼罢了,多读了几遍,,有些小想法,愿意分享读书的愉悦。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