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抓泥鳅

编辑推荐 抓泥鳅


作者:涛声依旧涛哥 布衣,121.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63发表时间:2017-03-14 12:39:29
摘要:回忆儿时抓泥鳅的一些经历和对这种生活的深切怀念。

在我小的时候,野生的泥鳅可谓是春夏秋冬都可以吃得到的一道美味!阳春三月,早稻刚栽不久的夜幕乡村田野里,忙完了一天农活的乡民,不顾劳作之累(当然更多的是生活所迫),便一手提着煤油灯,一手拿起了刺泥鳅的工具,它是由十几根大概有缝衣针五六倍那么粗,二个它那么长,并排插入带有缝隙的扁平木棍或竹子一端,再用尼龙丝用力缠紧制作而成的简易捕鱼工具。刺泥鳅时,后面通常跟有一个手提塑料桶或竹篮的小孩。记得儿时,父亲是常常带我去刺泥鳅的。
   这活一要眼力,二要耐心,三要技术,四要胆大。在昏暗的油灯下,要发现水田里的泥鳅,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误把稻杆或木棍当成泥鳅的事时有发生,每每刺后定睛一看发觉不是,大人小孩都忍不住傻笑起来!
   水面下的泥鳅是灵动的,走在田埂上时,绝不能发出任何响动,否则它就会逃之夭夭。发现它时,要迅速把握刺入的方向力度,若刺偏刺轻,都没用!一次失手,它就会溜得无影无踪了!
   刺泥鳅不是一时半会的活儿,一般一弄就至少二至三个小时,才能扎到几斤,其间,要走遍田野的多处田埂。有时为了有更多的收获,去离村庄很远的深山脚下的稻田。夜风习习,漆黑的山林里,偶尔会听到几声鸟叫,令人毛骨悚然!可我的父亲是从不相信有鬼神的。
   那时或许是农药化肥等用得少的缘故吧,再则也没有现在人用现代工具——电瓶触泥鳅的手段,往往几小时下来,大多可以收获到四五斤!
   当夜色渐深,周围的媒油灯渐渐稀少的时候,也便是我父子俩凯旋而归的时候了!
   待到晚稻快要成熟时,又会有另一种捕泥鳅的方法。把稻田里靠岸的田沟用烂泥圩出一段小小的堤坝出来,再用脸盆,碗或喂猪用的勺把水弄干。这时候,就可以开始翻泥鳅了——用双手插入烂泥,一小撮一小撮翻转过来,并同时把翻过的污泥往身后摞去,泥里的泥鳅一出现,多半就逃不掉了,双手合成“弓”形,迅捷地把它“舀”进了旁边的工具里。有时也会误把污泥中的水蛇当黄鳝,待到抓入手中时,吓得惊魂落魄!一不小心,被丢弃的碎玻璃瓦片割破了手脚也是常有的事,待惊魂平复,血液止流时,我便照样开始这活了!翻泥鳅是个特脏的活,几小时下来,鼻子头发眼睛周身无一处不是烂泥,结束时,爬上岸的多半变成了烂泥人!它同时也是个累活,结束时腰酸背痛。
   但当我看着竹篮里滑溜溜钻来钻去的泥鳅时,疲倦顿即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若到了深秋初冬交替之时,我们便又用锄头等工具在干硬的田里继续抓泥鳅了!
   当然捕捉泥鳅还远远不止这些方法,还有用“醉鱼草”毒的和用竹制的鱼笼装的等等,我就不一一细述了!
   今日的稻田里,泥鳅锐減,用电瓶去触,据说一晚上也弄不到三四斤了,也鲜有用针刺它的乡人,现在,我爱人也常会从市场买些泥鳅回家,可再也吃不出儿时泥鳅的味道来了!是今天的它变了?还是今天的我变了?……

共 11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介绍了夜晚捉泥鳅的季节,具体描写了所用的工具,需要具备的能力。在概括叙述介绍之后,文章进入具体的描写中。写了夜晚在煤油灯下捉泥鳅的不容易,有看错的欢乐,有长时间却收获不多的无奈,稻田捉泥鳅的惊吓……文章描写生动,写出了真切的情形,写出了童年的欢乐,也写出了欢乐的消失和遗憾。文章语言流畅,故事感人,很有生活味道。【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3-14 13:15:27
  拜读老师佳作,问候老师,认真学习品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误把稻杆或木棍当成泥鳅的事时有发生,每每刺后定睛一看发觉不是,大人小孩都忍不住傻笑起来!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1 楼        文友:涛声依旧涛哥        2017-03-14 13:44:04
  谢友支持!
2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3-14 21:22:48
  作者家乡捉泥鳅的方式是独特的,文章把晚上捉泥鳅的工具、方式,对捉泥鳅的具体场景描写,具有身临其境之感。很生动,有生活气息和泥土味的文章。
语文教师
3 楼        文友:老土        2017-03-15 06:28:39
  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只有放宽视野,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泛土之间找到你真正的位置。无须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祝您写作愉快!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