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为远方
一个人到底有多少远方,他的远方到底还有多远呢?晖不知道,锦也不知道。他们是同学,但是此刻晖却不得不刮目相看锦了。锦已经不是几年前那个走在人群里找不到的普通人,他正一点点地脱颖而出,而且会更加行高于众。晖不仅开始了四十多年前的回忆。
1975年,晖和锦十岁,读五年级。一天下课,他们谈起了红领巾的事情。
“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我们要热爱它。”锦说起来是那么激情澎湃。
“你见过红旗吗?是做什么的?”晖问他。当时锦的爸爸在城里上班,锦和晖都在老家读小学。
“没见过。我爸爸说很多红领巾就组成了红旗。战争的年代,红旗是前进的号令,是胜利的标志。和平的年代,红旗是党的象征。”锦好像总比同学们懂得多。
“现在已经不打仗了,要红旗有什么用?红领巾也就是一块红布而已。”同学芳接着说。
锦很不服气地说道:“怎么没用,红领巾对我们来说也是进步的标志。不是每个人都是红小兵的。我们红小兵就应该为红旗添光彩,比别人做得更好。”
“可是,你的学习并不是最好的。你每天还领着同学们做好事,累不累啊?”
晖问锦,对于锦的学习,晖一向不怎么佩服。
“我的成绩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是我做了最大的努力,这就够了。领着同学们做好事,是每个红小兵应该做的,我喜欢做就不觉得累。以后你也要跟着我多做点社会上的好事。在班级里仅仅是学习好还是不够的。”锦说得振振有词。
“可是,做了那么多好事,尤其是帮助那个老奶奶捡柴禾,又脏又累,学校也不夸奖你,有用吗?”同学丽再次提出了疑问。
“说你落后了吧?为什么做好事就一定要学校表扬呢?红小兵就应该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不是吗?”锦说得令人佩服。
“那好吧,以后就跟你一起做好事。”同学们纷纷表示赞成。
——晖现在回想起那时的锦,那么小的年龄,看问题却那么全面。难道一个人的高尚是与生俱来的吗?
1980年,晖和锦十八岁,读高三。一个周末,同学们聚在一起说起了高考以后报考学校的事。
“锦,你打算考哪所大学了?我对报考有点犹豫。”晖用探寻的口气说。
“我只想考医院。我妈妈是医生,救治过太多的人,我觉得这个世界依然需要救死扶伤的人。尤其是那些身患绝症的人,就更让我意识到做医生的重要。至于你吗?你文字那么好,去新闻传媒或者中文系深造吧。”锦说得很坚定。
“当医生有什么好的,天天看着那么多阴沉的脸,人的心情都会受到影响。”同学芳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你就不懂了,当医生可以说是第二父母,甚至可以重造生命。如果没有生命,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医者仁心,这一直是我的最大追求。”锦毫不动摇。
“如果自己都不相信了,还能信谁呢?谁也无法预测自己的选择将来是否正确。但是我们要坚持自己的梦想走下去,没准哪一天就真正做出了成就。”
“可是,我不知道如果我选择了与文字有关的专业,是不是就适合我的发展。”
晖还是有点不自信。
“一个人最大的乐趣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有了乐趣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出色。”锦鼓励着晖。
“其实我们都看好你和锦的。将来你们肯定是我们之间的佼佼者。”芳和同学们附和道。
锦的脸上信心十足。
1994年3月。县医院体检中心采访现场。晖已经成为县里广播电视中心的主任,正带领一群人采访县医院体检中心主任锦。二人相见,紧紧握手,感慨万千。
“锦,十年磨一剑,没想到你真的做出了令人刮目的成绩。作为体检中心的主任,你是靠什么精神来做到这一切的?”
锦有些拘谨,稍微思考了一会说:“其实也没什么,这些年只是脚踏实地做自己喜欢的事,确实付出了不少的努力,也遇到了很多挫折。但我始终没有放弃,我想时间会证明一切,就算没有成功,也问心无愧。如果真的有所成就,那么就感谢我们医院的领导对我的认可,和给了我施展才华的机会。真的没有什么可夸耀的。”
晖听得十分认真,不时地被锦所感染,接着说道:“十年前,当你说要报考医学院的时候,我并不看好。尤其是体验中心的工作,很多人并不重视,你觉得最大的难点在于哪一方面呢?”
锦听得不断点头,感慨颇深:“当初医院把这个重任给我的时候,我也压力颇大。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大家对未病重视不够,很多人干工作不顾身体,等到身体出现了问题悔之晚矣。所以,我想告诉更多的人,我们是要好好工作,但是更应该重视身体的健康,否则身体垮了,一切将失去意义。”
“那么你采取了哪些办法来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呢?在实施过程中有没有碰壁呢?”晖深入问道。
“主要是加大宣传的力度,尤其是有我县典型人物的事件加以宣传。发了很多宣传资料,利用广播电视加大宣传。最大的一次碰壁是一个老干部说我心怀叵测,想通过体检赚他的钱。我也不急不恼,他不懂不怪他,怪我们的工作还没有做到位。现在看来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少了,证明我们的工作还是做出了实效。”锦说得头头是道。
“以后你在体检方面还有什么新的创举吗?”晖乘胜而问。
“有。要把工作不断向农村和边远山区延伸。实在不行先采取免费体检的形式,提升人们的意识,然后再一步步把他们引上正轨。或者向上级申请一部分扶持资金,或者可以采取公益捐款的形式,总之,想尽一切办法为老百姓做点实事。”锦深情郑重,似乎在规划一件很重要很大的事情。
晖不断地点头:“其实,我就佩服你这种坚忍不拔的劲儿,如果说以前我可能对你的选择有所怀疑,那么现在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也祝愿你走得更远更好。”
2004年3月。县政协会议正在召开。锦是政协代表,晖是采访记者。
晖看到了锦的提案,是有关扶助边远山区的事宜。令晖更加惊讶的是锦竟然是优秀政协委员,在接受表奖。他胸前的红花映衬得他的脸颊越发红润。表奖会结束,晖赶紧对锦进行了采访。
“请问这次表奖是因为你在哪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作为同学晖和锦一样兴奋。
锦有点不好意思地答道:“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对边远山区进行了送医送药下乡活动。”
“是不是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欢迎,效果很好吧?”晖追问道。
“嗯。农村人健康意识不强。很多人发现得病了,已经到了晚期,无法治疗。我们在下乡时检查出了好几个早期癌症患者,挽救了他们的生命。所以他们对我们十分感激。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锦说。
“那检查的费用问题是怎么处理的?还有重病者的住院治疗您也帮忙了吧?”
“对于特别困难的病人,给予了减免措施……”锦话没有说完。
“该不会你自己掏的腰包吧?”晖追问。
“有的费用医院有规定是不能减免那么大幅度的,但是如果病人实在负担不起,我就帮助负担一部分。”
“请问以后你有什么新的打算吗?”
“如果有可能,我会多做一些公益活动,去帮助更多的人走出困境。”锦深情地说。
晖再一次被感动了。她含着泪结束了采访。看来,她真的要重新认识锦了。他的思想境界已经到了如此高的程度。
2014年7月的一天,晖正在家里看电视,一个熟悉的人映入眼帘。竟然是锦,出现在了一个大型公益捐助的活动现场。她很好奇,什么时候,锦真的开始热心于公益事业了呢?她眼睛一直盯着锦不放,原来他已经成了某基金的公益使者。此次给残疾人捐款竟然捐了一万元。一万元可不是一个小数字,锦自己有两个孩子都没有安排。但是晖看到了锦高涨的情绪。锦总是把自己活得很有生气。晖心里暗自佩服。
过了一会,竟然安排了摄影拍卖的活动,晖仔细看了看,照片都拍摄于乡间原野,还有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瞬间。采光构图之精妙叫人叹为观止。但是当主持人说完这些照片的主人时,晖更是瞠目结舌。怎么,竟然是锦拍摄的,什么时候开始锦竟然在摄影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呢?而且他摄影不仅仅是个人的爱好,他是用爱好来做公益事业。晖彻底震惊了,与锦相比,晖觉得自己应该努力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活动结束后,晖拨通了锦的电话:“行啊,老同学,十年不见刮目相看。什么时候,你开始做公益和摄影了?了不起啊!”
电话那头的锦顿了顿,笑了笑:“没什么,就是做了点自己喜欢也愿意做的事情。能用自己的力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也特别高兴。”锦说得轻描淡写。
“那您夫人不会有异议吧,毕竟你家钱也不是那么充裕。”
锦停了一下接着说:“她起初不是很理解。后来在我的说服下终于想通了。钱吗,够用就可以,咱们又不图大富大贵。”
晖没有再问下去。其实一个人做公益与钱没太大关系的,关键在于爱心。虽然钱可以给人很多享受,但用在公益活动上,意义更大。
2016年12月,晖接到了锦的电话:“告诉你,我开始写诗歌了?”
听到的那一刻,晖差点笑出声来:“什么什么,我不会听错吧。你要写诗,咱们念书的时候,你的作文可是太一般般了。诗歌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写了的?”
锦在电话那头笑着说:“是的,我还参加了咱们县的诗词学会,已经写了很多诗了。告诉你,我写诗不是无病呻吟,我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生活不止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写诗就是我的远方。”
“好吧,口说无凭,你把你的诗歌给我看看?”晖无论如何不相信,于是,锦发自己的诗歌发给了晖:
宁城之春
似乎
还未感受冬的寒冷
哈河冰层已悄然解冻
似乎
还未看到草木萌发
宁城大地已春潮涌动
全委会胜利召开
为宁城发展筹划愿景
“两会”拉开帷幕
汇聚六十一万百姓心声
精准扶贫,温暖民心民情
设施农业,富庶万家百姓
美丽乡村,靓化村容村貌
招商引资,引擎经济飞腾
全域旅游,迎来四海宾朋
高铁架设,加快城市律动
远古文化,印证历史悠久
浓郁酒香,醉了城市的梦
春临中京,万物复醒
宁城之春,欢声雷动
百业俱兴,政通人和
大地飞歌,如日蒸蒸
晖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以她专业的眼光审视着,锦真的可以把诗歌写得如此之好,而且他的诗歌格局宏阔,充满正能量。晖再一次对锦肃然起敬。
新闻工作者的敏锐告诉晖,她要对锦进行专题报道,以时间为经线,以锦的发展为纬线,全方位报道锦四十年的发展,而且她已经想好了名字——只为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