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 苏中虎胆英雄张秉粟(纪实报告文学)

精品 【星月】 苏中虎胆英雄张秉粟(纪实报告文学)


作者:杨宝军 布衣,132.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394发表时间:2017-03-15 14:20:15


   张秉粟,马庄潘南村人(现江苏泰州市姜堰区淤溪镇潘庄村),生于1926年11月,死于2008年1月。青少年时期因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欺压,于1943年8月参加了新四军联抗部队。194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受尽欺凌,毅然投奔新四军
   张秉粟,从小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读过三年私塾,帮助堂哥放过牛,十五、六岁时,由于家庭经济贫困,中途辍学,为了糊口,他请人帮忙借了五担小麦,买了一条小木船,做了年把时间的水产生意,好不容易把借的五担小麦债务还清。之后,经本庄伪乡长袁质彬介绍到伪区公所停差,月薪五斗米,由本庄乡公所发放。有一次,伪区长刘耀庭的叔子为了吸毒,由于没钱,找到张秉粟,要他和一个保安队班长一起到港口至周庄之间的大运河去敲竹杠,进行拦路抢劫,张秉粟非常害怕不敢去,结果被他们用枪托打得死去活来,躺在家中十多天不能起床。为此,他气愤地辞去工作。此时张秉粟暗暗在想,如果有一天我当上了新四军,一定会好好教训这些狗杂种。
   毛泽东曾说:“那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有一次,伪区公所被新四军神不知、鬼不觉突然来了个袭击,打死打伤6名伪军,乡亲们兴奋不已。许多在伪区公所停差的纷纷逃跑回家,这时张秉粟也乘机把船送回了家。
   1943年8月,受尽国民党反动派欺凌压迫的张秉粟,毅然投奔到了新四军联抗一团三营七连当了战士,时年17岁。到部队经过一年多的锻炼成长,1944年10月光荣入党。不久,被提拔为连长。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新四军十分艰苦,随时有生命危险,张秉粟和他的战士经常利用空隙时间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每天天不亮就起身出操跑步,学习刺杀本领,夜里进行警机结合和长途行军锻炼。夜间宿营,身上的衣服从来没脱过,皮带套拴在腰上,四个手榴弹当着枕头,一旦发现敌人,迅速进入战斗。
  
   二、殊死搏斗,身上两处负伤
   抗日战争时期,张秉粟所在的联抗一团、二团经常在海安至姜堰之间的运河两侧的白米、曲塘一线和泰兴的马甸、口岸、宣家堡以及海安至东台之间的富安、梁垛、方家窑和时堰等地与日本鬼子和汪伪和平军打过多次硬仗、恶仗。那时部队中有一个顺口溜,打鬼子叫做“啃骨头”,打国民党税警团叫做“吃卜页”,打伪和平军叫做“吃豆腐”。这期间,不仅与日本鬼子打埋伏战,同时还经常与驻守在溱潼的国民党税警团的反动部队交战打仗。有一次夜里,他带的一个连潜伏到青墩西边的一个庄里,第二天上午九点左右,溱潼税警团部队一个营的兵力和部分还乡团下乡扫荡抢粮,当敌人先头部队进入到前哨埋伏圈时,遭到前哨班机步枪火力的猛力袭击,打死敌人10多名,此时,敌人后续部队追了上来,张秉粟见机不妙,与指导员果断决定立即撤退,敌人的数量超过我军好几倍,张秉粟命令一排以最大火力掩护二、三排撤退,三排掩护一、二排撤退,互相交叉掩护,灵活作战,阻止敌人追击,敌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我军有多少人,更怕我军诱敌深入,再也不敢前进了。张秉粟带部队撤到安全地带后,及时做了相互检查,检查中,张秉粟发现只有自已背包后边被打中了四、五颗子弹,我军没有一人伤亡。
   1945年初,张秉粟所在团上升到三分区抗联团,同年3月,奉命由泰兴古溪出发到宝应王营休整待命,行军途中要经过敌人多道封锁线,首先要经过姜堰以东的大练庄到白米、曲塘再到时堰,然后要经过兴化茅山、陈家堡和江都县的黄思庄,在由高邮地区的新庄到三郎庙、临泽和宝应地区的王营。在王营休整一个星期后,接到上级动员命令,要他们在这个地区打一个大仗、恶仗,同时必须保证只能赢、不许败,这对张秉粟和每个战士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汪精卫的伪军有一个加强团2000多人,200多名日本鬼子。4月上旬的一天,从宝应县城调防到兴化地区驻守。敌人调防路线须经高邮三垛河至河口一线,张秉粟苏中抗联五团奉命和五十二团、江高团和一分区抗联营等三千多人,连夜急行军以最块速度进入各个埋伏地段。按照命令,张秉粟苏中抗联五团和五十二团埋伏在三垛河至河口之间约二十华里的正面公路两侧隐蔽待命阻击敌人,江高团和一分区抗联营奉命打击两头增援的敌人。整个部队统一听从指挥,这天中午12点左右,敌人浩浩荡荡行至到我军埋伏圈时,突然从两头听到枪响,狼狈逃窜,此时,五十二团和张秉粟的抗联五团从中间两侧互相夹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猛烈战斗,两千多伪军被全部歼灭,两百多名日本鬼子负隅顽抗,死不投降,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天黑,大部分鬼子被打死打伤,剩下的20名鬼子从麦田里仓皇逃走。那次战斗中,张秉粟身上两处负伤,直到下午五点多钟才被担架队抬走离开战场,他与上百名伤兵员一起被送到苏中后方野战医院。战斗一结束,部队快速转移到其他地方,以防敌人大规模报复。此次战斗中,我军伤亡五六百人,敌人伤亡两千多人。负伤后的张秉粟经过半年多治疗,逐渐恢复了健康,年底回到家乡叶甸区政府继续养伤休息。
   1946年秋,蒋介石背信弃义,撕破了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签署的和平停战双十协定,解放战争暴发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分多路向我人民解放军进行大规模进攻。毛主席采取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最后达到各个击破的重大军事战略。为了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进攻,上级号召所有恢复健康的伤残军人全部重返前线,张秉粟带头响应这一号召,溱潼区委副书记王向明(王向明,原名王赓祖,江苏泰县(姜堰)人,1922年10月出生。1939年11月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下河区委宣传科长、区委书记、溱西办事处主任、兴化县县委委员、溱潼县县委委员、叶甸区委书记兼区长、溱潼县委副书记、代理书记、兴化县委副书记、书记,泰州地委组织部副部长,泰州市委书记,吉林铁合金厂党委书记,中共吉林市委统战部部长、市委常委、秘书长,东北电力学院党委副书记,吉林市计委主任、吉林省吉林市副市长等职。1983年5月离休。)和区政府民政科科长陈立人要求张秉粟负责提前将叶甸、周庄两个区30多名的干部家属子女和10名革命残疾军人,提前北撒转移到兴化与盐城交界地区的安丰、大港一带进行安全疏散隐蔽,等前方形势好转后再回家乡,其中有一位已上了年纪的军旅级干部父母,要他特别关心照顾好,为不负所望,他出色地完成了这次北撤隐蔽任务。
   下半年,我军在毛主席十大军事原则的策略指引下,全国各大战场军事形势开始好转,国民党部队被我各路大军打得落花流水。在这大好形势下,溱潼县独立团和我各地方武装都陆续打回本地,与国民党土豪劣绅以及还乡团进行殊死搏斗。这期间,为了表彰北撤有功人员,溱潼县政府在附近的焦家舍召开庆功大会,张秉粟受到表彰,并经县政府批准荣立一等功臣,还奖励他两百斤大米,鼓励他继续努力工作。
  
   三、机智勇敢,及时侦察和报告敌情
   溱潼县所属部队和各级北撤单位陆续回到本县后不久,毛主席又向全国各个解放区提出了坚持原地武装斗争战略。张秉粟响应党的号召,在荣军中带头重返前线,县委副书记王向明指示张秉粟和周庄区原游击连连长汤铭同志负责叶甸、周庄两个区的情报工作,汤铭任站长,他任副站长。没多久,他又被调到溱潼团情报站任情报组长,负责侦察收集周庄、港口、泰州三大据点里的敌情动态工作。为了方便他开展情报工作,叶甸区区长孙友琴在野俞垛任命张秉粟兼任泰州里下河地区游击乡长。两年多来,他在泰州里下河地区到处发展秘密情报关系,冒着生命危险风里来雨里去,千方百计把有关方面的情报,特别是敌据点里驻军兵力、武器、指挥人员名单收集到手,深入到泰州附近的老鱼行、桥头、魏家垛、南家头、害家舍等地进行了括大风、打土豪、产墩子、填塘子活动。张秉粟和他的战友在害家舍消灭了伪自卫队武装分子,缴获二十多支步枪。在魏家垛,由于伪乡长负隅顽抗,被打伤。有一次,上级部队为了攻打周庄据点,要张秉粟提供敌情。从平时掌握的情报看,他知道正常情况下周庄据点里常驻一个营的保安队、外围还有一百多名还乡团。为了保证特殊情况下的敌情变化,他连夜从胡官庄、东浒垛、蔡家堡、殷家庄一下子插到周庄的边沿,并秘密派一名女情报员在天快亮时化妆到周庄据点里探亲,说有急事需要找某某排长。明知敌营有危险,但为了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张秉粟最终搞到了准确情报,使我区游击连一区中队和两县的独立团不失时机打击了周庄敌据点的嚣张气焰。
  
   四、善做工作,促使顽伪弃暗投明
   国民党反动派经常对农村边沿地区扫荡,收刮民财。张秉粟及时发动群众秘密组织起来,同伪乡保长、自卫队斗争,以摆脱敌人的控制。在同敌人斗争中,他积极争取和分化瓦解部分顽伪人员弃暗投明,为我军秘密传送情报。南桥村伪保长秦文林有一支好短枪,在周围村庄无恶不作,见到漂亮姑娘拉拉扯扯欲行强暴,张秉粟根据乡长魏北富提供的可靠情报和伪保长秦文林在庄上活动的规律,征得区长同意,连夜带上一个班的人员将秦文林短枪缴获到手,他留下了二十多发子弹后,及时把短枪上交了区中队。
   孙桥乡伪自卫队经常驻守在董家谭过宿。有一天,张秉粟接到可行情报说,伪区长王锦江于某日晚到董家谭开会同自卫队训话,他把这一重要情报及时向团首长赵家轩作了报告,团长和团参谋一致同意派一个营由他亲自带路兵分两路连夜从东边和南边猛扑上去,打得伪自卫队措手不及,但由于敌人在四周外围布满了岗哨,听到动静后,敌人迅速鸣了枪,部队冲进董家谭庄上时,敌人吓得从西边上了船,逃窜到下游的南岸朝里。张秉粟和战士们从大庙里收缴到十多条步枪、两支手枪。从此,伪区长王锦江再也不敢轻易下乡了。
   1947年6月,张秉粟接到调令,要他到江都县独立团情报站工作。三个多月后,他主动请缨,要求调回溱潼独立团情报站继续担任情报组长。在江都情报站,有一次,他接到一个重要秘密情报,泰县伪县长丁作宾和第九区伪区长王锦江在泰州向一百军汤恩伯司令请求派一个营的国军配合掩护返乡团人员到小纪、吴家堡等地收租抢粮。张秉粟将此情报直接向赵家轩团长和参谋处朱相处长做了回报。王锦江,吴家堡人,于八月某日带着二百多名返乡团人员从泰州出发直接到小纪、吴堡地区,我军超前行动,提前隐蔽埋伏在敌人经过的路途前面。天刚蒙蒙亮,枪声在里华地区打响,两个多小时的猛打猛冲,歼灭国军一个连,活捉到30多名返乡团成员,其余敌人纷纷逃跑退缩到泰州。这次战斗打死打伤敌人一百多人,俘虏一百多人,缴获轻机枪四挺,八二迫击炮一门,子弹数万发。这一仗打出了我军的威风,彻底消灭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泰州的国军再也不敢下乡了。
   1948年初,张秉粟和里溪伪保乡长王秀领做向导,为溱潼团一个营的部队深入到朱庄、杨庄、周庄、尤庄统称南五庄打土豪做出了贡献,这一仗,活捉到伪保长一人、土豪、劣绅和大财主四十余人。这些活捉到的人员全部移交给叶甸区公安科,然后政府根据各人的政治身份和地方势力、家庭财产状况,分别每人处罚轻机枪一挺、子弹十箱、黄金一两、二两或相当数量的西药,由担保人带回去,让他们到泰州找靠山和亲友关系,从国民党队伍中购买机枪、子弹和药品等。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我县、区政府的财政,而且有效武装了地方部队的军事实力,更重要的是恨恨教训了当地的土豪劣绅。
   马庄熊金堂原是孙桥乡伪自卫队老班长,那时一直想投奔新四军,经常从港口把武器和子弹秘密送到界沟的何官庄。何官庄是我军苏中地区秘密情报联系的地方,也是张秉粟住宿的地方,熊金堂向他提供过好多次港口驻军的情况,但张秉粟发现熊金堂金钱观点较强,一直利用他,但始终没有吸收他当新四军。
   里溪的王秀领原是淤溪、里溪和南五庄乡的伪保乡长,张秉粟通过王的姨侄季广成(我方人员)的关系,多次动员王秀领弃暗投明,最终使王下了决心,秘密跑到何官庄把短枪交给张秉粟。由于王秀领积极投奔新四军,且经常立功,解放初期当上了人民的乡长。
   裕垛庄的周恒裕,在和伪保长争风时,他用短枪把伪保长打死,之后连夜跑到潘庄找到张秉粟的亲戚戴庆年,戴庆年领着周不顾严寒,冬天跑冻来到何官庄将短枪交给了张秉粟,区领导及时表扬了周恒裕弃暗投明的表现。解放初期,周当上了潘庄乡的乡长。
   潘庄原孙桥乡伪自卫队老班长刘汉书是弃暗投明的一名代表,有一次,张秉粟在潘庄工作时,刘汉书主动将短枪交给了张秉粟。
   张秉粟经常带部队到泰州和港口附近袭击敌人、打击敌人,让敌人闻风丧胆,谈张色变。港口第九区的伪区长王锦江时常在自卫队和各乡保长中扬言放风,如能活捉到张秉粟奖赏大米一百担,打死张秉粟奖赏大米八十担。马庄的熊金堂和其他情报人员纷纷提醒他,提高警惕,注意自身安全。他父亲曾被敌人抓去过,敌人对他使用过种种刑罚,打得他死去活来,无奈之下,采用诱惑方法,将他父亲又放了回来,说明敌人也怕张秉粟报复,留下了后路。

共 639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多少热血男人浴血奋战,为我们共和国的红旗飘扬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本文作者所写的老军人张秉粟被誉为苏中虎胆战斗英雄,可以说是潘庄人的骄傲。作者依时间顺序,分五个小标题《 受尽欺凌毅然投奔新四军》、《殊死搏斗身上两处负伤》、《机智勇敢及时侦察和报告敌情》、《善做工作促使顽伪弃暗投明》、《渡江剿匪屡次建立革命奇功》记述了张秉粟多姿多彩的军人生涯。这是一篇记实报告文学,是作者于2014年根据原马庄乡副书记王金荣与张秉粟的通信遗稿加以整理而成。通过这篇报告文学,我们不仅通过他的侦察工作看到了机智勇敢决断,还通过渡江剿匪看到了他们的细心认真和功勋卓著。一篇具体真实而又形象动人的报告文学,推荐欣赏。【编辑:快乐永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320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7-03-15 14:21:55
  问好杨老师,感谢支持星月。
回复1 楼        文友:杨宝军        2017-03-15 14:31:49
  谢谢快乐永远社长的力推以及精彩、精细、精准的点评!
2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7-03-15 14:24:56
  根据这篇稿子,让我知道了战斗英雄张秉粟,并由此知道了潘庄,知道了这篇报告文学的成因,也知道了老英雄的儿子得知文章发表在《姜堰日报》找寻作者感谢的故事。能够记录英雄事迹,并使之广为流传,真的是功德无量的一件事。
回复2 楼        文友:杨宝军        2017-03-15 14:38:18
  不足挂齿,愚生仅尽了微薄之力。不顾,如果我知情,不将英雄事迹见诸于众,倒是终身遗憾,亏对英雄,亏对时代,亏对读者。
3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7-03-15 14:27:10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老英雄,才有我们共和国的今天。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英雄。
回复3 楼        文友:杨宝军        2017-03-15 14:41:49
  感谢社长的认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为共和国翻身解放,浴血奋战的英雄。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