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寻崖畔寨记
一座凋敝了几十年的寨子,因为传颂着几位英杰的故事而令人敬仰。我带着这份心情,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骑上轻快的摩托车,一路风驰电掣,来到了寨子所处位置的古镇。古镇位于我们这块土地的最北部,地势北高南低,因此沿路一直慢上,车速自然也减了几分,但在这缓慢的节奏里,倒可以放松心情,游览沿途风景。
秋天的田野,是一派收获的景象。高高的玉米杆依然挺立在土地上。不过,叶子已经枯干,一派满目萧萧的气氛。已经收割了的土地,呈现出宽阔的胸怀。沿途高大的白杨、葱茂的古槐遮天蔽日,给人洒下一片清荫。树上飞来飞去的鸟儿时而振翅欢歌,时而飞落地面,给人一派山林秀美、群鸟欢鸣的气氛。也许远离厂矿吧,环境静美的没有一点儿污染,空气干净的都能拧出水来。
到了古镇,我沿着曲曲折折的小路,询问了好多乡人,终于见到了传说中有几分神秘的古寨。古寨位乡村大约几十米,向西走,然后折南,沿小路前进,只见东边沟壑险立,西边土塬阻挡,两边杂草横蔓,荆棘丛生,路确不好走。这样的徒步穿行,在人烟稀少的旷野,还确实让人感到有点稀奇。然而,为了满足我的一段探寻,便是书里写的“龙潭虎穴”,我也决定闯一闯。经历一番周折,寨子到了,我心情大悦,有种“识得庐山真面目”的感觉,神秘的古寨就像一本古书,即将被我打开,而这独特的风景也将为我窥见,心里忽生探骊得珠的感觉。
谁知不巧,厚重而又饱经沧桑的寨门大关,我只好从门缝向里瞭望,但见田园宽广,恍惚有世外桃源之感。只是不见黄发垂髫,怡然自得,前来迎接。叹息之余,恨不得生一对翅膀飞越进去。此种失落之感,好似一番热情,被一位主人拒之门外的感觉,让人扫兴。没办法进去,我只好在四周查看,只见寨墙高立,虽饱经风雨摧残,但依然威严耸立,高不可攀。此种北方黄土版筑的土墙,栉风沐雨,百年以来,竟依然结实,令人赞叹。寨墙之下,只见壕沟环绕,古树老木,荆棘蔓生,确有一番古韵与苍凉,让人生发无穷的感慨。
我站在寨前,面朝北方,只见开北方地势开阔,一马平川,已经收完苞谷的苞谷杆在风中静静伫立,仿佛一个个历史的见证人,可惜它们默默不语,只是显示出一番古老与沧桑。与古寨默默相对的,是巍巍黄龙山脉,一道天然屏障,自东向西,延伸开去,再前面是哪里,让人遐想无限。既然进不去,我只好沿着寨墙边向西走,大约有十多米的样子,就到尽头,向前一望,又是深不可测的沟壑,近前,只见雾岚弥漫,看不见底,令人望而生畏。我折身向东,还好,寨东边沟旁有一条小路,通向山下,只是走了几步,再不敢走,老鸹沟中飞旋,发出“噶噶噶”的恐怖声,足以让人毛骨悚然,望而却步。
此情此景,只能让人想起几十年前发生在这里的英雄陨难、壮士洒血的壮举。一群热血军人,不满反动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勾当,决定响应张杨举义,配合“西安事变”,联红抗日。谁知队伍拉到寨里,深夜里被叛徒出卖,大批反动军警突然包抄了寨子,堵住了寨门出口。瞬间,枪炮齐鸣,子弹横飞,黑漆漆的夜空打破了死寂,一场悲剧就在这里上演。由于猝不提防,义军没法突围,加之敌众我寡,火力悬殊,沟里沟外遍是敌人。几十号人的武装力量虽奋起反抗,英勇还击,可最终弹尽粮绝,血洒古寨。据说,当敌人攻破寨门要活捉英雄张氏三兄弟时,有人纵身跳崖。所有义军战斗到底,无一人投降,其气概可谓感天地而泣鬼神。此次事件被本土作家王志君先生小说《高原绝唱》生动描述,书中英雄形象栩栩如生,笔法高妙,诗意弥漫。
古寨独特的地理位置,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乱世百姓防避匪患之所,谁知最后竟成英雄蒙难之地,真是可悲可泣啊!带着沉重的心情我走出寨子,到塬上,遇到一位放羊老人。遂与老人闲谈,老人说:“这个寨子叫崖畔寨,以前是避匪之所,后来住了百十户人家,有房舍,现在人都搬迁到了平处。后来又成了大队林场。”关于那几位英杰的事情,老人说听上辈人说:“他们筹谋起义,响应张杨两将军的号召,与北边红军有联系,最后泄密,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最后弹尽粮绝,跳崖壮烈牺牲。寨子里有一块碑石,上面记载了他们的光辉人生。”可惜,碑石我是看不到了,因为寨子空无一人,大门紧锁。这不免让人感到遗憾。
不过,寨子虽没能进去,但我一路风尘仆仆,也非没有一点收获。我终于来到了生我养我的这块土地的最北端。再向前,越过黄龙山脉,老人讲,就是一山连一山的陕北境地。在空旷的田野上,仰望着那些连绵起伏的山头,横亘在苍茫的大地上,似一道天然的屏障,挡住了南北通道。可是啊!莽莽山河,你即使再如何阻隔,却阻挡不住英雄们火热的爱国情怀。
“那山,远不?”我问老人。“不远,我经常去。”老人和蔼地说。“既然不远,那么寨子离山这么近,为何不把部队拉到山上呢?守住这个寨子,也是一条死路。敌人只要把北门围住了,你就是插翅也难逃。”我看着周围的形势分析着。老人也频频点头,“就是。只要到了山上,回旋余地就大了。那山连山,梁连梁,纵使你十万大军也难以围住。更不要说你一个团的兵力了。不过,这是猝不提防的事情,关键是叛徒出卖,不然,哪能这么轻而易举呢?他们也不是吃素的。”
是啊!历史很多悲剧都是叛徒搞的鬼,正像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一样,这样的教训不得不汲取啊!即使在和平建设年代,人们也不应当掉以轻心。“斯人已去不复返,此地空留古寨城。多少英豪壮烈事,惟留今人吊古情。”面向猎猎西风,凄凄残阳,我不禁吟出一首七绝。放羊老人似懂非懂地点着头,又给我指指点点四周的去向。在瑟瑟的秋风下,我带着无限的怅惘之情走向了返程的归路。末了,耳边又响起了老人的话:“看景不如听景,古寨听起挺美的,其实没有什么看头。”然而,我却是感到自己不虚此行,因为看景,虽然没有描述的那么壮美,但是,这一程也确实满足了自己的一个心愿:凡事只要尽了自己的心愿就好,何必要那样完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