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挨得了的八棒槌,挨不了的八棒槌(随笔)
古时候清水出了个党阁老,他是三朝老臣,位高权重,做人处事嚣张跋扈。话说老皇帝死后,他一手扶持他八岁的外孙登上了皇位,更是想只手遮天,大权独揽。
一日,党阁老手托着小皇帝去上朝,路过金水桥时,他随口吟道:“手托手,过金桥,莫要忘了党阁老。”意思是要小皇帝记住是自己把他扶上皇位的,日后应当更器重自己,给自己加官进爵。小皇帝听后,肃然对道:“路归路,桥归桥,王子犯法也不饶。”意思是不管是谁,只要违法乱纪,有损朝纲,他一个都不会轻饶,绝不徇私。党阁老不觉心中一跳,看来这外孙可不是任人拿捏的平庸之辈,他日若是长大,凭自己做过的许多违法之事,肯定不会轻饶了自己。如此一想,心中便有了及早引退的打算。故而等上得朝来,新主龙椅坐定,便上了一道奏折,说自己年事已高,不能再为国家效力,恳求辞官,回乡养老。小皇帝连想都没想便开口准了。
党阁老灰溜溜地下得朝来,心中不免有些失落。他一人到街上游转,无意中看见有个老人推了一车棒槌在叫卖,可是生意冷清,无人问津,此情此景,与自己如今是何其相似。他不觉忆起小时候在家乡,经常拿着棒槌帮母亲槌洗衣服,那时他是多么单纯啊,虽然日子苦了点,可少不了许多有趣的记忆。于是他走了过去,仔细一看,这不是他小时候最要好的伙伴铁牛吗?党阁老真有点喜出望外,问清了缘由,说道:“不着急,我帮你卖,且随我回府,咱俩好好叙叙旧。”
再说众官员见党阁老辞官归隐,心中莫不称快,可他毕竟是皇亲国戚,不敢得罪,指不定哪天还有用到他的地方,晚上三三两两约了来他府上辞行。叙谈多时,党阁老见能来的人差不多都来了,便拱手说道:“诸位,老夫不日就要归去,可有一难事,还请诸位帮忙。”众官员齐声许诺。党阁老叫铁牛推出那车棒槌,道:“我这位故乡好友家中遭灾,无以为生,拉了这些物件来京城,指望着卖些银子,以解饥荒。不料一来数日,竟无人问津。是我今日街上碰见,邀来家中。各位看老夫薄面,每根十两,每人八个买了去,如何?”众官员不敢违逆,只得买了去。
这样一来,对那些贪官富官来说九牛一毛,毫不在意,可把一些穷小官员坑苦了。
这件事传到小皇帝的耳朵里,他借机下令彻查官员资产,整肃朝纲,结果有包括党阁老在内的不少官员贪污受贿、中饱私囊,分别视情节给予撤官免职、抄没家产、拘捕下狱的处罚。
这个事件之后不久,街头巷尾就流传出了一首童谣:
手托手,过金桥,
狼子野心党阁老。
路归路,桥归桥,
王子犯法也不饶。
没钱的,真难熬,
八个棒槌捆紧腰。
有钱的,也难逃,
八个棒槌进了牢。
事隔多年,人们在饭后茶余总会谈起这个故事,进而总结出来“挨得了的八棒槌,挨不了的八棒槌”这句话,比喻做事搞一刀切,不顾客观实际的官僚主义作风。
如今的人们,是不是也应该以这个故事为鉴,守住底线,结合实际,不忘初心,廉洁从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