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舟】男人情怀(随笔)
一、新年感悟
入了腊月,倏忽新年,又一眨眼,年已箭逝。想想这个年过得实在无味得很,也是挨日子罢了。除了腊月二十帮岳母家蒸了一日馍,另外买了点蔬菜,其他也懒得身历亲为。
大年初一即飘洒起小雨,外面冷得很,便囚在屋里豢愁养郁。不知为何,心里非常闷,时常不知不觉叹气。觉得这人生至此,也就如此而已。歧路怅惘,何处为家,何处陶然有亭;何日有星火样的悸动点亮浓稠的哀怨;何日送来一缕白云样的、山泉似的风,吹乱我的眼,令我喜欢日子的远;何时让笼着我的积云被邻人的鞭炮轰走,我从“东风破楼”冲出来,折枝柳送给让梦变紫的人,黯然而笑,举起手指向她晃晃。我见她憔悴的脸上多了泪痕。
忘记来路,看不清去路。童年远得无踪,青年也无影,我站在哪里,傻痴痴得如丧家之犬,失怙之子?没有人跟我说话,虽然很多人擦肩而过,好像入屠之畜,各怀心思,徒然前行。
窗外烟火四起,灿烂得无以名状。世间越艳的东西越易逝。美人迟暮的小凤仙令人惨叹,光华璀璨的宋氏女人,沦落成尘。其间悲寒,无庸赘言。风雨无情恋黄昏,黄昏落寞几叶寒。叶寒无声冷尘心,尘心寂寂入流年。非草木无情,只是人老得太快。或许千万年诗赋吟颂,皆由此而发吧?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王翰边塞饮风吞雪,怆然泫涕:“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东坡于月下赤壁,块垒难消:“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一代伟人毛泽东悲秋风之纨,抚皤首而《诉衷情》:“当年忠贞为国筹,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竟,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况我辈乎?况我辈乎?
释氏睹人间之八苦而断然披剃,观明星而悟生死。纵而下之,万万佛人,唯以“了生脱死、离苦得乐”为宗旨。青灯古寺,声声弥陀,脱却缠缚娘胎衣;暮鼓晨钟,叮叮磬鸣,唤醒沉沦名利客。
除夕上午,于老家贴门对。一邻人老妪踱来问:“今年不该贴对联?”我说:“该贴了,九月刚烧了三周年纸!”
“哪有那么快?二周年吧?”她声音苍老地问。
我只管贴对联,没有答她的话。大事三年方可贴红听响。做儿子的,何忍数流年!三年三把霜剑,剑剑割心头。
三年里,我怕想起母亲,怕想起母亲的音容笑貌、慈言婉语,想起就心痛,想起就泪奔。自失母后,我方自内心体会道“伸手不打无娘子,张口不骂老年人”的古语,其间含着慈悲,包着仁爱。
每次回家,我有意无意中就会各屋各间看看,多么希望能再看到母亲那熟悉的身影,慈祥的笑颜。陪父亲说话也不敢提母亲的事,怕寒了冷了他孤独的心!
我如此颓废得惨然,若母亲有知,定会心疼!宁可对不起自己千万次,也不能一次对不起母亲,无论活着或逝去。望着窗台上翠绿的垂盆草、绿萝和龙须兰,好像有春意从外面挤进来。人生若如此,你我如此都如此,人生若不如此,你我何必又如此!蓦地想起一句广告语:“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人通行!”我戏而谑之曰:红尘有爱休绝尘,绝尘未必是行路!
小区门口热闹得很,套圈的风雨中蹲守,不时有小孩子的欢声笑语传来,非常悦耳。
二、男人情怀
男人情怀无非豪爽和洒脱而已。豪爽借酒而薄云天,洒脱因酒而放浪形骸!豪爽易流于傲然,我行我素、睥昵天下,遭人忌恨;洒脱也易沉于颓废,耽酒昏噩、不思进取,这是男子之宿命、死穴而无法避开。
古今豪而爽者莫过于唐之李白,宋之东坡。“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是李白的醉酒豪气,豪则豪已,而并未爽,“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背后却隐着痛苦的颓废,这是诗人满腹积怨累恨,醉酒后的如洪宣泄!诗酒人生,李白佳话,谁又能真正懂得他酒里的酸苦,诗中的闷愁?月白风清或黄昏小雨,于江上舟头,或萤窗背后,细细品味,性情中的李白就会跃然而出,浑然宛如你,你宛如他,如深谷共鸣,如万山回响……
东坡比之于李白,虽少了点酒中酣畅,但其豪爽则贯于千古江山,荡乎天地之间。借古抒怀更淋漓尽致,更豪气万丈。《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首词充分状写他那种胸藏万机、豪情冲天的抱负,激人之志,荡人之魄,手舞足蹈而不足畅其兴。东坡这种浪漫不羁的情怀贯穿他颠沛流离的一生,虽遭“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因被人诬陷、曲解、诽谤,胸中郁结之愁无法排遣,人生失意沧桑之情,无人可诉,夜游赤壁,面对茫茫江面,想起生命短促,如沧海一粟,愁肠哀颓,悲不自已。而苏子之男人豪放情怀,又洒然而脱,屹立舟头,淡然物外,物我两忘,释然而笑曰:“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子老年犹不失浪漫洒脱情怀,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在《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中更旷逸豁达:“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此等胸襟,千古难效!此即为男人之情怀,心中既有理江山,利百姓之宏猷,又有俯仰天地之壮观情怀。顺境则扬帆济沧海而豪爽薄发,逆境则游山水淡然处之,不迷醉风月,不颓废声色,待时而发,伺机而起,终老林下而随缘诗酒书画,生命逸然洒脱足矣!
三、冬雨
清晨从外面回来,天上蒙星起雨来。我也没当回事,因昨天就如此虚张了几点。谁知上午竟淅沥不已,地湿汪了水,人家屋顶也漉漉得灰暗,天地间顿然失去生机,也冷了许多。屋檐涓滴打着雨搭寂寞而单调地响着。远方树木田畴笼着淡淡的湿霭,好像溺水的人无助悲哀。坐在沙发上,一点高兴不起来,心中郁郁着,如那水里布着绿苔的旧岸。其实人生本来温暖的时候少,灰漠的日子多,无须着意起浮!蓦地想起童时看过的影片《红牡丹》:一个阴冷飘着雨丝的冬晨,一条黑色乌篷船泊在孤零零的码头,凝涩的河面锁着灰白的雾蔼,被逼无奈的红牡丹父女,提着简单的行李,目光里浸着愤怒、无奈、凄凉和绝望,步履沉重地登上乌篷船,决然而去……我望着那阴冷的灰黑的水、天、舟,如一失鹤,如一寒鸦,渐去渐无,心凛如冰。在弱小的内心,我第一次透骨地感到人生的苦难,其实那时的我们,乃至全国正处于苦难贫穷之中,只不过习以惯之而已!这肃杀悲凉的画面一直烙于记忆里,挥之不去,且阴冷了我的禀性和生活。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络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当在凄绝的冬雨里。
当时王昌龄正遭贬惹人诽议,其心情阴郁无奈绝望可想而知。《河岳英灵集》谓其“奈何晚节不矜细行,谤议沸腾,再历邀荒,使知音者叹息。”《唐诗纪事》:“晚节谤议沸腾,言行相背,及沦落窜谪,竟未减才名,固知善毁者不能毁西施之美也。”
人一至此,满腹苦闷无处发遣,又逢至友辛渐远行,且寒冷的冬雨淅淅沥沥被北风裹夹着,弥漫白茫茫的江面,抽打着孤冷乌篷船,悲从心来,诉泣于诗,自明心迹:“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以忠节贞信作为人生困境中的一种道德自信和超越力量,同时也表明,他对时代的公正并未失去信心。
人生过半,一事无成,窝在湿闷的角落,任檐涓一声声敲在危脆的心上,凛然不知如何也。杯冷不堪独酌,怕泪流,谁人知,碌碌秋复秋。何日会当凌绝顶,定击水三千,濯尽人间万里愁!
窗外雨里又夹了雪花,那无助的凄冷透进来,休管他东西南北多歧路,且裹紧衣服,拨开火炉,倒杯热茶,品一丝余温,看几眼苦的人间,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补缺拾残!
四、由戕树而思
院内西南角有三棵杨树,院外东南角有一棵也是杨树。现在命运都是一样,殒在冬天将要过去,春天不会远的时令。猛然望见诺大灰的天空,内心惊异。存在总是平常,失去总是可惜。万物皆然。这也是人的通病,总认为存在就不会消失,所以也就漠视,也就不珍贵,也就不珍惜。佛家讲,世界万物都有成、住、坏、空四个过程,只不过有快慢问题。于宇宙无量和历史长河里,人目不盈尺而自以为是!其四棵树也如此,平时去广场,皆见之,或春发夏荣,或秋落冬瘦,总以为今年错过春天,还有明年,谁知现在竟齐根锯去了,唯余惨白的树桩,无声泣诉。还好,根在,翌年春天肯定萌蘖而荣!怀着这点温暖每晨忍疼而过!
其实如今世上树是愈见其少,环境愈见其坏,这是不争的事实。三十年前,我的家乡处处皆“菩提”,槐、榆、杨、柳、桑、枣、楝……整个春天热闹得腻人!叶叶相递,花花相覆,蝴蝶翩翩、蜜蜂嗡嗡,几十个调皮孩子,捋榆钱,吞槐花,摘杨毛虫,采桑椹,煮青梅,打绿枣,一年到头,猴在树上,折腾得父母们窝火憋气!
“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这是唐人赞柳诗句,折柳也成为聊寄友谊之媒。而如今几无柳可折,每年清明我要骑车去很远的野外才能折得几枝。河边公园垂柳每至清明皆伤痕累累,惨不忍睹。后管理者罚金,人们便涌至野外,大小软弱之柳无一幸免!清明无柳折,所祭不知谁。徒形无意义,不如蠲除去。
我辈尚且无柳可折,无槐可食,无榆可摘,长此以往,数代皆畏出户也!树凋零,霾猖獗。一枯一荣,这里面含着多少愤怒,多少忧患,多少无奈?鼠目寸光、见利忘义,已成为自我毁灭的毒药!若想人亡,必欲令其疯!古今皆然,亡国之君勾践欲令仇吴之衰亡,故购西施以惑夫差;晋欲灭虢而献璧马于虞,虞惑璧马而忘唇齿相依,终假虞灭虢而自亡。古之痛恨不可追,今之存亡,庙堂及野老能不存心而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