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手
那是四年前,孩子金榜题名要到千里之外的学校报道。
“第一次出远门,孩子能适应吗?”夜深了,他妈妈仍然不放心。
“应该行吧,儿子都十八了。”一想起孩子从未离开过我们,我也说不准。
第二天一早,我们带好大包小包,开车把他送去。
顺利报道后,我们开始浏览景点,去征服号称“奇险天下第一山”的华山。儿子很兴奋,主动要求背东西。遇到难走的石阶还拉着他妈的手,鼓励着他妈攀登。一路上蓝天白云如悬头顶,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真的忘记了将要分别的痛苦。当我们来到华山论剑的石碑处,遥望青松白云,耳听风声大作,令人心惊目眩。不禁想起了宋代名相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的脍炙人口的诗句,我们赶紧合影留念。到了千尺幢,有石梯370余阶,盘旋于悬崖峭壁之上,我望而生畏,儿子手握铁索,手足并用,机智灵活,沿陡峭的山路攀登,儿子的勇气和不畏险阻的精神让我由衷地高兴。华山就能征服,人生路上的山头还有什么不能超越的呢?
吃饭时,我习惯性地给儿子倒水,儿子站了起来。
“爸爸,不能给我倒了,我自己倒。”儿子接过茶壶先给我倒满,再给自己倒。嗬,懂事了,长大了!
傍晚时,一起散步。他妈拉着儿子的手,千叮咛万嘱咐。
晚上休息时,儿子熟睡了依然是抚摸我的耳朵,这是儿子从小养成的习惯。只要和我一个床,总是这样,否则儿子就不塌实。我听着儿子均匀的呼吸声,一动不动。儿子啊,以后的路可就靠你自己走了。
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看不出孩子的表情,反正紧拉着他妈的手。可是注定要分手啊!
终于要走了。临来的时候,我在宿舍里给孩子再整理一下蚊帐、床单。
“我们走吧,你好好学。”
“走啊?走吧。”儿子有点不舍。
“走!”我下了决心。
“我送你。”
从宿舍到校门口短短的两里路,我们走了足足半小时。走出校门,握手道别,我尽量保持平静,唯恐出现失态现象。
“回去吧,我们走了。”坐在后车厢的我摇下玻璃对着儿子摆手,儿子脸蜡黄,也机械地挥手。
车开动了,我从后玻璃看到儿子呆呆地站在原地挥手,挥着挥着,突然儿子本能地朝着我们跑了起来,儿子极力地追赶,就像电影《英雄儿女》王芳哭着追他爸爸的情形一样。
车越来越快,距离越来越远,儿子怎能追得上呢,真想让车停下来,和儿子痛哭一场。不行,为了儿子的成长,不能儿女情长。
我们狠下心来继续往前走,我一直从后窗注视着儿子的一举一动,只见儿子慢慢地停了下来,依然快步往前走,直到车拐弯看不到为止。
车内静悄悄,光听到车轮向前行驶涮涮的声音,我们眼含着眼花,不敢出声,害怕司机老师笑话。从小把孩子养这么大,一天也没离开过,就要把儿子放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儿子行吗?但为了儿子的前程,作家长的还是放手吧。对,就应该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