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心愿】悼夏云扬先生(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心愿】悼夏云扬先生(征文·散文)


作者:我的珠穆朗玛 童生,806.4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72发表时间:2017-03-18 16:26:51


   十六年前的春天,我是老家田园里的一介农夫。带着一身春泥气息,我在村口见到我仰慕已久的夏云扬先生。从庐江那块土地上走出去的、但凡有点儿“文化”的中年人,大约很少有不知道夏老先生的。他是我们当地现代文化的一个象征,是继老塾师蔡建侯先生之后,庐江县有口皆碑的文化泰斗。而我只是一个少年,一个稚拙农夫,一个连县城都觉得遥远和神圣的农家子弟。我把先生迎入寒舍,父母亲遽然觉得面上有了光彩;因而对我这个过早失学的没出息的儿子,也格外语气亲切起来。那时我们境况清贫,先生又阻止了家父去小镇上买肉,所以午饭甚是简素。我记得最确的,是一盘炒韭菜,因为韭菜是我自己下园子割的。先生吃得很少,却满饮了三杯薄酒;他兴致极高,似乎发现了一棵有前途的文学幼苗;谆谆教诲,对我寄予厚望。他告诫我,欲从事文学创作,必须耐得住长久的寂寞,必须是以她为终生的追求,必须让她成为你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织;而不是用作一块进身的基石,一面喧哗与炫耀的招牌。那个时候,文人是受人敬重的,也不似今天这般下作;老先生笑着说,我今年56岁,我愿拿10年时间,陪你涉过这片接近文学殿堂前的曲路和浅滩。但你必须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即更大的可能是:当你付出了一切,付出了你的青春、热血、智慧和爱情后你仍然一无所得。你必须是怀着一种宗教般的圣洁情绪来从事文学的探索和创作,你不能为了物质利益而决定创作的实践,否则你最好不要去做。你才十四五岁,还很年轻,现在抽身退步,去学一门手艺谋生还来得及……十六年啊!每想起这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先生那极清瘦的身材和面容,那一头灰白的头发,又像十六年前那般清晰的在我眼前浮现。
   此后我常去他那个小山村里拜谒先生。先生是清贫的,日常生活十分简朴。当时他大的两个儿子已经成家,小的两男一女,还需要他为他们的生活前途操心——不过是焦虑而已。他并不能为他的子女们铺筑生活的坦途。师母是一位安详可亲的农妇,几乎不识字;而我却在那清贫之中,感觉到了满心无法言说的温馨和宁静。夏天桃子熟时,师母会摘来满满的一篮,定要我吃够了才走;先生便坐在午后的日荫里,吸着烟,微笑着看着这一切。
   1983年我大病一场,自春徂秋,辗转床榻7个月之久,差点儿不能康复。三秋后,我在病体稍痊时,拄着木棍,在弟弟的搀扶下前去拜望先生。我向先生说,我要走了,我要去外面看看世界,十年后我再回来见您吧。先生神情有些怆然,而他终于没有劝止我,只是嘱以善自珍重。从那以后,一十二年,世事几多变迁,而我也再少见到先生,且连通信亦是寥寥。本指望有朝一日我能活得略为体面些时,再来拜谒恩师;熟料先生竟以布衣终老,辞世之际,惟儿孙在侧。我总以为,来日方长,来日方长,我还有许多答谢恩师的时间和机会,这使我一再的脱卸,一再的迁延……去年夏天,我从外地回到省城,本来也不是没有一点时间去拜望先生的,然而我没有去;春节几天里举家融融,其时先生却正在病榻上呻吟。三四月间,尚在读中学的弟弟告诉我,夏老先生的长孙约他去他家帮助农活,现在回想,那是否先生在病榻上婉转的呼唤我去?而我竟又没有去!究竟是什么迷惑了我的眼睛,直使我如此辜负先生,在生不能鲤庭趋步,在死不能伴守青灯?难道我真就有那么多不能满足的欲望,压迫我非得去尘世中寻寻觅觅,以至久久不能还乡?抑或是世俗的薰风已经熏得我通体碳化,冷漠的心中再也掘不出一丝柔情?——呜呼!可胜言哉!可胜言哉!
   我怀抱拙才,而欲纵横天下;自东北直至海南,足迹阅尽人间冷暖、世态炎凉。在我的多年漂泊生涯中,我有太多的理由堕落下去,但我幸而没有。每当我痛苦不堪,试图苟且偷生,做一点有愧良心的事时,先生的清癯面容,又会浮现在我眼前。我会情不自禁的问:如果夏老先生知道我竟做了这等不肖之事时,那将会怎样的痛心?因这一念,我在许多进退维谷的绝境中挺了过来。今天,虽然我满襟行尘,一贫如洗,但我终于还是比较完整的保留了我原有的那份真纯。我觉得,为这个,我应当永远感谢先生。
   文学是由生命创造的。真诚的作者,不可能不在他的字里行间露出他洗尽铅华的本来面目。一个人,不论他从事什么职业,人品的高贵,仍然应是他得以立身处世的基本素养;而倘要从事文学艺术的创造,人品尤其应当作为首要前提。夏老先生在文学创作上或许并未给我更多的指导和栽培,但他却教给了我怎样去做人,怎样逐步完善自己的生命,怎样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保存并酝酿出一种纯粹品性。尤其是,当我还在十五岁左右的年纪,还在蒙昧未开的少年时代,这种教诲,这种早期的熏陶,深深根植于我的心灵;它使我处身纷纭混杂的世务中,九死而不改其诚,终生受用不尽。
   将人类分为高尚和卑贱两大类,我认为是有道理的。在这里,金钱、地位不是决定人品的主要因素,道德情操才是品格高下的天然分野。有一些人生来猥琐,卑鄙下流;还有一些人,在生活的灼热空气中逐步挥发掉其原有的好品性,堕落到下贱烂污的泥坑里去。他们鼠目寸光,媚上辱下,惯于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无论再施以什么高明的洗脑,都无法改变其既定的卑劣天性。还有一些人,自吹自许是高雅之士,其实亦不过沽名欺世之徒;他们仿佛不属于灵长类的人种,而是两栖类的青蛙:太平无事时蹲在荷叶上高谈阔论,一有动静立即扑通扑通跳入水中,屏住呼吸,伏在水藻之下以观世变。等到世道太平了便又浮出水面,继续在荷叶上大发议论。……我要赞颂的不是这些人,而是另外一种:他们情趣高洁,豪侠大度,有古名士之慨;即便处身风尘之内,也仍然皎皎如素月经天,流光千里,令群星黯然失色。他们有自己的原则,不欺心,不苟同,不趋附,不下作;正直守信,一诺千金,为酬相知,患难与共;可托以大事,可咨以小节。这样一种人,才够得上称作人群中的“贵族”;他们高洁的品性,令浮华与喧嚣的世风为之愧赧,与现今盛行的骗子、流氓、无赖、暴发户们相较,其差别何止以千万里计论。
   夏老先生在文学创作上,未能有更高更多的成就,这与他长年久日的困顿生活不能说没有一点关系。但只要你与他接触过,尤其像我曾经的那样,在青少年时期,连续四年坐沐于先生的春风之中,你不能不为他的谦和、正直、淡泊和善良所感动。今天中午,我独坐办公室内闲翻报纸,猝然见到巢湖市文化局程小艺先生的一篇文章,始知夏老先生已于5月8日溘然长逝;当时我内心的震惊与凄怆,真是笔墨寸楮难以清楚表述的。回思囊昔恩师对我的知遇之忱,而今咫尺之隔,竟至悭于一面,不禁使我潸然泪下。
   像这样一位朴素而厚道的乡村文化人,在他生前,已经很久没有人来关注他的冷暖了;只有在他死后,才在报纸上偶忽见到一次他的姓名。可在这同时,报刊的版面上,依然几乎填满了歌皇影后们的倩影和绯闻,喧嚣之声,沸天盈耳。这种克制不住的浮躁的痉挛,算不算当代文化和文化人的一个悲哀?
   我有时想,自古以来,大贤若朴,大智若愚;夏云扬先生固未能像现今正当时令的那帮“文化人”那么盛名嘈嘈,但他贞静的品性,恰如空谷幽兰,使人离远而弥觉其芳醇可贵,久久含咀不已。宋人黄山谷有书云:士生于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士之处世,或出或处,或刚或柔,未易以一节尽其蕴,然率以是观之尔。——我观先生一生品行,其可以今之“不俗人”谓之乎?
  

共 29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为“悼念夏云杨先生”,作者以回忆式的叙述,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大贤若朴,大智若愚”的不俗之人形象,夏云杨先生谦和,正直,淡泊,善良,让作者心怀感激。作者的叙述真挚动人,富有文采,妙语佳言娓娓道来,可见作者的语文文字功底是多么深厚,在为夏老先生哀悼的同时,也在为作者的感激之情而折服,我们的社会不正需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人吗?感谢作者饱含深情的创作,晓荷有您更精彩!【编辑:小小的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小的船        2017-03-18 16:42:28
  遥祝问安,愿您的恩师一路走好……
回复1 楼        文友:我的珠穆朗玛        2017-03-19 00:21:46
  谢谢小小的船先生的赏识和精彩点评!辛苦了!
   祝好!
2 楼        文友:你猜        2017-03-18 16:43:41
  欣赏老师佳作,祝好。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2 楼        文友:我的珠穆朗玛        2017-03-19 00:22:41
  谢谢你猜君的鼓励!期待赐教!祝
   春褀!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