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相约春天”征文】远去的蛙声(散文)
1
“呱呱呱……呱……呱呱呱……”一曲万众大合唱,穿插着一些悦耳的高音,抑扬顿挫,远近唱和,迭荡起伏,在故乡空旷的原野中,蛙鸣声主宰了夜空,夜色被这声音撩拨得荡漾起来,引得星月侧耳倾听毫无了睡意。
凡有江南生活体验的人,谁不会对这一幕感到熟悉而亲切呢?这印象早已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了,一辈子也无法抹去。这声音相伴的夜晚,寂寥没了立锥之地,我枕着蛙声入眠,次日醒来,徜徉在田间小路,寻找昨夜梦的伴侣,一路走着,那“扑通扑通”的跳水声告诉我,我是一个不速之客,我的脚步打扰了它们的清梦。禾苗间,青蛙眨巴几下惺忪的睡眼,两条曲美的腿划起小小的水波,悠然地游走了。那一刻,我见识了真正的蛙泳!
故乡是水乡,虽无多少江河湖泊,但一层层梯田却有别样的水的风情,弯弯曲曲的田埂划下一条条美丽的弧线,银色的水面上投下金色的光彩,间或涂抹上一团团树影,这平面的彩图中再跳起几只青蛙,这是怎样的一幅乡村立体图画呢?
稻田是青蛙的乐园,每年水稻收割后,农民们便把稻田翻耕一遍,用一捧捧黏土把田埂的裂缝糊严实,水就在稻田里安下心来,静静地孕育那里面的一个个新的生命。一到春天,田里除了欢快的鱼儿,最多的便是那胖乎乎圆鼓鼓的小蝌蚪了,那黑黑的身影在银色的稻田里特别引人注目,蠕动的小尾巴在水中划着一个个美丽可爱的轮廓。我用瓢盆舀起一些来带回家里,装进透明的玻璃瓶里,成天地瞪着眼睛观看,希冀有朝一日小青蛙能从瓶子里跳出来。不曾想,我的喜欢和好奇非但没有带给它们快乐,反而害苦了它们,小蝌蚪们在惶恐饥饿中奄奄一息了。我在大人们的提醒下把它们放回到稻田里,它们在自己的世界里才重新活了过来,学着父母的样子,藏起自己的小尾巴,在田埂和水里来回地跳来跳去,唱起欢乐的歌声。这一番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爱应有适当的方式,否则就意味着不幸和痛苦!
“呱……呱呱……呱呱呱……”我不知道,夜间青蛙们这忘情的歌唱是在震慑害虫,还是在庆祝它们白天捕捉害虫的胜利?我知道的是,青蛙把秧苗当作了它们的事业,是它们用这夜以继日的努力换来了水稻的茁壮和丰收,而禾苗感恩于它们的付出,又为它们搭建了一个巨大的家园,为它们遮风避雨。世界就在这相互感恩中演绎着一个个故事,这是多么让人感叹的深情厚谊!
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青蛙的一片好心却没有换来每个人的理解和同情,一些村民手持火把或电筒循声而去,用强光晃晕了它们的眼睛,它们不知所措,任由人们捉住放进袋子里,肉乎乎地挤做一团,在恐惧中等待命运的安排,有谁知道那一刻它们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记得有一次我看见一个邻居清早起来打开布袋,青蛙们重获自由,一个个像是不敢相信这际遇似的,它们略一迟疑便四散跳开,那副惊恐逃命的样子深深地勾起了我的恻隐之情。生存,是每一个生物的权利,人类不能无情剥夺!
2
离开故乡我来到城市的郊区上班,新修的办公楼座落于一遍稻田之中,旁边还有一个较大的水塘。春天到来,稻田被翻耕后插下了绿油油的秧苗,这里就成了青蛙们的乐园,“呱呱呱……呱……呱呱呱……”静夜里我耳听着那熟悉的鸣声,禁不住又联想到那些胖乎乎的小蝌蚪,还有那秧苗一样的皮肤、那圆鼓鼓的大眼睛、那曲美的长腿、那优雅的泳姿,赞叹这曼妙的身姿岂止“健美”二字可形容?
水稻收割后,这片田园就不再蓄水,土地日渐干裂,废弃的稻草禾桩腐烂变质,田园里没了半点生机,后来这里修建起来一个运动场,昔日的蛙声被刺耳的喇叭声取而代之,所幸单位小区里还剩一个人工小水塘,刚开始小水塘里还能传来“呱,呱,呱”的蛙鸣,断断续续的,像在呼唤自己的同伴,又像在叹息失去的家园,静夜里给人一种孤寂凄楚的感觉。这叫声让我心下戚戚,路过那个水塘的时候,我都要悄悄地寻找它的踪影,但它却畏怯地躲进假山里了,生怕引起我的注意。可是没过多久,那孤寂的蛙声也听不见了,水塘变得一片死寂,水也不再有半点涟漪,逐渐腐臭起来。
我再次搬家到一个更远的郊区,小区里绿树环绕、亭台水榭,人工河水哗哗作响,蛙声再次像故乡那样嘹亮起来,每到夜晚,这清丽的声音让我疲惫的身心很快放松下来,但妻却很不习惯这闹嚷嚷的声音,时时抱怨夜里的蛙鸣,我便劝她说:“这是多么自然和谐的乐章啊!你放松心情去听吧,白天烦恼的事情一定会随这声音消失的!”妻照我的话试了几次,与我有了同感。
可是过了不久,小区四周又很快矗立起一栋栋高楼,小区内人工河里的蛙声又渐次减少。我心里本失落,却听见一个邻居对蛙声恶毒诅咒:“这青蛙太讨厌了,夜里叫得人心烦,怎不都死去呢?老子要用药把它给毒死!”听见这话,我心里涌起阵阵寒意,正想劝慰他几句,他却怒冲冲地走了。我来到河边,那蛙却像听懂了人的语言似的,害怕地躲在草丛中不再出声,后来不知是邻居真的下了毒还是其它原因,蛙声终于又从耳边消失了,小区夜里变得一片死沉。
街上不少餐馆卖起了蛙肉,朋友几番邀请我去享受美食,我是坚执不去的,倒不是因为书上说青蛙以害虫为食身体里残留着很多对人体有害的毒素,而是因为我自小见到青蛙被剖肚剥皮时的惨状,特别是青蛙疼得颤动的四肢让我不寒而栗,我哪里还能把蛙肉当做美食?我反倒有些郁闷,号称高智商高情商的人类对自己的朋友何以这么残忍?
3
蛙声在城市里算是彻底销声匿迹了,故乡的山野也没有给青蛙留下多少生存的空间。老屋周围的稻田乏人打理,无法蓄水而长满了杂草,山野里零星的几块水田已不再有昔日梯田的光景,夜间只有零零落落的蛙声像是从天边传来,像是几个流浪的歌手的演奏,伴着几分凄惶,我的心愈加失落了,突然想起了一句诗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在这里,将“蝉”改成“蛙”又何其不是呢?
《晋书·惠帝记》:晋惠帝尝在华林园听到蛙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及天下大荒乱,百姓饿死,曰:“何不食肉糜?”这则关于蛙的典故,让我对蛙的前途有一种深深的担忧,据网传地球正在面临第五次生物大灭绝,我又担心人类这个所谓的地球最高等级的动物能否躲过这次劫难。“哎,但愿自己是在杞人忧天!”我这样自慰道。
翻开成语词典,关于蛙的成语鲜为少见,可见人们对蛙是极不在意的,仅有的几个成语都是对青蛙的贬低,如“井底之蛙”、“蛙鸣蝉噪”、“蝇声蛙躁”、“蛙蟆胜负”等。我纳闷,对人类有益无害的蛙,何以成了反面的代名词?
让我拍手称快的是毛主席的《咏蛙》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诗虽咏的是人的志向,但给了蛙一个正面的形象。
也读过一部小说《蛙》,那里面找不到蛙的半点影子,但我高兴的是,人类终于把自己的命运和蛙联系到了一起,而不再只是忽视、嘲笑甚至伤害、蹂躏。
记得曾看过一部动画片《青蛙王子》,电视剧里勇敢、正义的青蛙王子圆圆的眼睛、雪白的皮肤、可爱的举止一度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偶像,也深受大人们的喜爱,可悲的是这偶像正在从我们的身边消失,城市里它只存活在书本或影视里了,我在想,如果蛙声彻底从我们身边消失,那应该悲哀的何止只有青蛙自己?
“呱呱呱……呱呱呱……”愿世间这特异美妙的声音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