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职业”与“干事业”
摘要:处理好“找职业”与“干事业”的关系。
“职业”与“事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有“找职业”与“干事业”之说,而无“干职业”与“找事业”之谈。
“找职业”与“干事业”本应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找职业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干事业;正因想干事业,才去找职业的,二者相辅相承。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将“找职业”与“干事业”混为一谈,结果是,职业到手,学习到头,事业抛脑后。对于这种人,我想,只能算是“找职业”者,却算不上“干事业”的人。
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大概是人们共有的企盼心理。这没有什么不好,没啥值得责怪的。但倘若失去“干事业”的良好心理,就在岗的公务员而言,恐怕就大有思想问题了。
一个人究竟是“找职业”者,还是“干事业”者,只要稍加留意,是很好分辨,且界限清晰的。
“找职业”者,往往是职业到手,事业到头,寅吃卯粮,胡度春秋。而“干事业”者则不同了,往往是,岗位落肩,事业开头,不忘宗旨。
当然,只顾“找职业”而不想“干事业”的问题,不只囿于官场,在其他领域也大有人在。只不过官场中较突出罢了。
“找职业”的本身尽管没错,但对某些公仆而言,倘若不是为了“干事业”的话,我以为,这标准无论如何是低了一点。因为“找职业”,满足自身利益所占的比重,毕竟似乎多了一点;而“干事业”,才能给他人,给百姓们带来较大的利益。前者多在忧己,后者多在利民。
事实上,党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伟大业,所需要的正是一批又一批的真正“干事业”者。而那种岗位到手,学习松劲,终止拼搏,事业到头,不能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做出贡献的人,不能在岗位工作中优质高效,努力创新的人,只能算是时间的荒废者。
【编者按】“找职业”与“干事业”这种现象不是个例,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实况。很多人一旦找到“职业”,便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可以高枕无忧地松口气了,于是,便可以整天混日子了。像这种找“职业”的人,我们的用人单位或组织部门必须擦亮眼睛,严把用人关口,千万不能到了马谡失街亭后,再去上演挥泪斩马谡的闹剧。直面现实的杂文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