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究”的错位
几年前的一个7月份去南方学习考察,落脚后的第一次就餐前,团长面对服务生端上的饭菜说:“这里不像我们北方人那样,有的吃一半扔一半,而是吃多少上多少。有人说,北方人太‘讲究’,大家想想,究竟是我们‘讲究’,还是人家‘讲究’呢?”不言而喻,真正“讲究”的还是人家南方人,因为讲究的是优良传统,是勤俭、节约、实际,而我们有些人的“讲究”,则是豪华、铺张、气派,在经济条件尚差的情形下,实为病症。
眼下,“讲究”一词很时髦,很流行,注重“讲究”的人也多了起来。有的人,尤其是有了一官半职后,在招待档次上“讲究”,一掷千金,反正“老公”结帐;在办公设施上“讲究”,办公室搞成了包厢式,来者入内须换“拖鞋”;在交通工具上“讲究”,坐下车骑一换再换,管它十几万、几十万;在私人情面上“讲究”,该办的办,不该办的照样办。
剥开“讲究”的表象,人们在那里清楚看到的,只能是贪图安逸,注重排场,唯我独尊,哥们义气等种种坏作风。为延长“讲究”的命运,某些人颇费心机,使其尽力披上合理的外衣。以大吃大喝为例,就有“什么是生产力,哥们儿就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关系,哥们儿关系就是生产关系”之谈。哥们关系既然如此,就该高度重视了。那么,怎么建立“哥们关系”呢?无疑,就得吃吃喝喝,铺张浪费;就得放宽原则,破格办事,违章办事了。当然,其间办出的副产品,自然就是办事者自家的了。“讲究”的错位,必然引起“反比”,助长了歪风邪气。
作为党员干部,作为人民公仆,我们是应该“讲究”些。“讲究”的内容无论怎样变,都应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应该以人民的意愿来安排我们的行动,不能随个人意志说改就改,说变就变。否则,各项法规、政策,非成了儿戏不可。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原本没这些毛病的。可一朝权在手,人则立即变,才逐渐开始“讲究”的。这就反映一个问题,那就是干部的监督与使用,在不少地方还没有真正对接起来,仍只停留在口头上。看来,解决干部监督方面的“重下轻上”问题,任重而道远,一点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