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清冷的清明节

编辑推荐 清冷的清明节


作者:东方笑 布衣,20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01发表时间:2017-03-20 16:59:28

连续刮了几天的冷风,似乎把绿了杨柳、红了桃花的三月暖阳吹到了爪哇国,水乡邮城的空气显得格外的阴冷,一些受不了冻的老人和孩子赶紧翻出冬衣重新穿在身上,倒春寒的余威还在。
   清晨出门上街,冷风中夹带着些许冰凉的雨点打在脸上,那雨点不密也不大,就星星点点却不断空,让人不由得缩起脖子。“节气到了,应景呢。”“不是吗?明天就到清明节了。”身旁两个行人在走着说着。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缅怀先贤、祭祀祖先的日子。清明节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据史籍记载周代鲁隐公五年(公元前718年)时,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当行至介休城东山林时,晋公子饥饿难耐濒临绝境,荒山野岭哪有吃的,随臣中只有介子推不知从哪里弄来一碗肉汤救了公子重耳的命,事后重耳发现,那碗救命的肉汤其实来自于介子推自己腿上割下的肉。公元前636年,重耳当上晋国君王,是为晋文公,晋文公重赏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介子推不肯为官,并不辞而别同母亲隐居到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介子推坚决不出,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悲哀不已。有人在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封血书,上写: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死而复活。便赐老柳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从此,清明节作为“墓祭”之礼,成为中国人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即使你在天涯海角,哪怕路途遥远,这一天你都要赶回家祭祖。
   清明节高邮流传有“不晒服”的习俗。这天,老人一早会叮嘱家人不要将洗净的衣服晾出去晒,就连平日里晾在外面风干的毛巾、鞋子也要收进屋里。民间流传:清明这一天,要专门留给先人晒衣服,活人不要跟先人争抢这天的阳光。当天的早餐,除了吃粥,有的人家还加了一大盘闪着晶亮油光透着翠绿颜色的豌豆饼,民间有“清明节吃豌豆饼,出门保平安”的习俗,咬上一口外脆里软,细腻微咸的豌豆饼,满嘴清香。民谚“早烧清明,晩烧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对于这一民谚,有人认为含有迷信色彩,其实,民谚中所反映的亲情成份才是主流,是要让出远门的家人牢记在祭祖的日子,早点回家团聚,让家人放心。清明节中午,每家都要设案烧纸祭祀祖先。家中大桌上供奉着米饭,红烧肉、煮鱼、油煎块粉、青菜烧豆腐等四样菜肴。有先人生前喜爱饮酒的,家人特别关照要斟上一杯白酒。老爷柜上点燃一对蜡烛,香炉上香烟缭绕。家中小孩率先叩首,烧纸,寄托哀思,祈祷祖先保佑家人安康。祭祀仪式结束后,由长者从毎样菜肴和米饭碗中用筷子夹出少许抛弃,杯中的酒要全部泼洒到地上,意思是表示饭菜先人已经用过了。菜肴回锅重新热一下,然后一家人吃饭。这天,小孩子还时兴头戴用杨柳枝条编织而成的圈形帽子,据老人讲戴柳帽可以辟邪。
   究其本义,清明节我们祭祀逝去的先人,是传承对先人的感恩和追思,是表达对先人创家开业艰难的敬重,也饱含着浓郁的亲情,所要剔除的是依附在祭祀仪式中的迷信糟粕,要继承和光大蕴含在其中的亲情和感恩的正能量。同时,让我们在对逝去的历史和先人进行感恩的过程中,感恩那些现在为我们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而作出奉献的人。

共 13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篇描写天气,自然引出对清明节的叙述描写。文章重点讲述了与清明有关的两个故事:一是清明节的来历故事,叙述清楚具体,写出了中国清明节的最初内涵;二是作者家乡高邮清明不晒衣服的习俗,具体描写了这一天的祭祀仪式等活动过程,起到了很好的民俗文化记载的作用。文章结尾,从思想的高度,写了清明的意义。【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3-20 20:52:40
  这篇文章扣住清明节,描写景物,讲述故事,讲述民俗,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清明节具有的传统内涵。文章结尾,把清明的意义充分揭示了出来。
语文教师
2 楼        文友:东方笑        2017-03-23 16:22:32
  春雨阳光编辑好!谢谢评点。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