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点滴的感动
有朋友发微信过来,说她早晨在院子里放鸭子,母鸭先出窝,公鸭还在窝里没有出来,折腾一阵,公鸭才慢慢吞吞从窝里挪步出来,母鸭就一直在窝外等着公鸭出来才一起蹒跚着走向田野。此情此景,她很感动,感动着动物的恩爱尚且如此,我们是否更应该珍惜身边的人呢?
从小就是个心事重的人,却又总不知道什么叫感动,错过了许多表达感动、表达感激的机会。今天又拾起散碎的记忆,只为纪念些生活中点滴的感动,记下我抹不掉的情感。
记得,很小的时候跟家人去看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也不记得看了什么情节,突然就大哭起来,弄得旁边的人都莫名其妙的看着我,幸亏都是妈妈的同事们,他们没有怪罪我打扰他们看电影的情绪,还有大人伸出手来抚摸我的头以视安慰。我想,那次我可能就是被什么情节所打动(或是感动),只是我不知道而已。
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看到父亲第一次哭,是姐姐那年突发事故去世,人到中年的父亲听到噩耗,嚎啕大哭,连我都感到惊愕!因为我还不怎么懂事,不理解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不理解中年失女的痛。虽然我也伤心,但父亲的哭,让我更加伤心,我不知道怎么去安慰他。后来,看到父亲在我们当地文艺杂志上发表的一首小诗,才明白那锥心的痛留给他的伤害有多大。第二次,竟是我即将出嫁,父亲与我们谈话,声音中有些哽咽,稍后就流出了眼泪,我那时明白,父亲是舍不得我,他不想女儿从此就嫁去好远,不能经常在饭桌边跟他谈谈新鲜事,与他争论些无关紧要的道理;他不想女儿有个病痛他不能知晓,他舍不得女儿长大从此要承担更大更多的责任,总之,是一切的不舍得。再后来,就是奶奶去世,按照习俗,他守灵几天几夜,我看到他默默地流泪,显得那么悲戚,我不忍去看他,他也任眼泪肆意地留,全然不顾及他平时在乡人眼中的体面。
母亲是个身世很苦的人,每每与我们说起她的苦事,倒也不怎么看到她哭,我们也从她身上学会了坚强和坚韧。但母亲在情感上却是很脆弱,切是越年纪大,越显得脆弱,或许是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对她的打击太大,她把儿女亲情看得很重,因为从小就是孤儿,她把友情也看得很重,总之她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她可以什么都不要,但不能没有“人”和“情”,她太怕失去、她太怕伤害。不管的亲人还是朋友,只要进了家门,她就恨不得把所有的东西都拿出来招待,放下所有的事情来陪着天南地北的聊,张家长李家短的,几十年前的邻居、新结识的牌友只要聚在一起,她就高兴。年纪约大,此番情结越发表露出来,所以我们都怕触动她的神经,怕她伤心。我生小孩那天,母亲陪在我的身边,我阵痛发作,声声叫唤,却突然发现母亲在旁边呜呜哭泣,我不知所措,又忍不住叫唤,母亲急得跺脚,此刻,才明白,痛在儿身疼在娘心这句话的含义,终于生下小宝宝,母亲又乐呵呵的去忙了,望着母亲背影,我又忍不住流泪,想着自己从此也当上了母亲,会不会也会象妈妈一样呢?
记得我刚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和同事总是找着借口出去吃饭、玩。从没意识到,父母盼望着我回家吃饭,其实就是想要我回去陪着他们,和他们分享天伦之乐。只想着,回去吃饭,还要帮着妈妈做,还要听妈妈的唠叨,烦!却没想到他们是在言传身教影响着自己的儿女。那时,弟弟当兵,就我在他们身边,我家的晚餐时刻,是最欢乐的时光,一边吃饭,一边聊着各自单位发生的事情,有时候乐呵呵的,有时候笑哈哈的,有时候也挣得脸红脖子粗,现在回想起来,那一刻是那么温馨。此时,那一刻,却成了自己的追求,也成了自己心底的痛。
儿子是个很坚强很懂事的孩子,从小就不爱哭,那怕是摔了跤也不会象别的孩子那样嚎啕大哭或是哭泣不停,所以特招人喜爱。也许是我平时对他的教育有关,他摔了跤,我都是鼓励他站起来,告诉他,没关系的,所以,他也让我意外。那是我刚刚买了一台电动的摩托车,从商店出来,因为还没掌握车的性能,才出商店,一上坡拐弯,就连人带车侧翻,我和儿子都从车上摔了下来,我还没回过神来,儿子却爬了过来牵我说:“妈妈,没关系的,你肯定会骑好的”。听到儿子稚嫩的声音说出这样的话,我惊奇的望着,这时才想起看看儿子是不是摔伤了,儿子笑着说没事,我看见他小手掌和小腿都擦破了点皮,他却没有哭,还跑了安慰我。
有一年的母亲节,儿子一天待在家里,也没有对我有所表示,临要上学去,儿子背起书包,准备离开。我没有提醒他,今天是母亲节。我让他把垃圾带下楼去,他像平时一样,亲亲我的脸,我拥抱了一下他,他关了门走了。我空落落的……过了一会,手机响起,儿子打来电话说:妈妈,我忘记跟你说母亲节快乐了。我说,谢谢!其实,我的眼睛已经湿润。
点滴的感动,时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它是人生命的组成部分,也是生命中最好的营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