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应当如何努力
释迦牟尼曰: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余窃以为是。
人终其一生追寻之意义,何出求不得之苦耶?生老病死,万法诸相之规律亦众生之苦,自然之苦也。不破生老病死苦,求不得不生、不老、不病、不死。
昔年华夏之地,常有王霸者一呼中原,欲比天地之寿享万世之禄。然其何也?怏怏乎,风烛之残躯受以煎熬,否有成焉。余尝言,不破生死苦,毋以不畏神鬼。神鬼之说,始于人之惧死,衍之则畏强权。权贵者亦凡之人也,何可畏也?身家性命者也。是以此心不执生死苦,可破畏之苦也。怨憎会,爱别离,此人情之苦也。破怨则无憎会苦,破爱则无别离苦。人可不畏生死不惧病老,然则情之何物?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是以,怨之怨爱之爱不尽憎会别离苦。今之世人,最以人情苦苦甚。何为?执于情也,亦可谓贪于人世美好而恶離情。
吾观人之一世,不过须臾片刻之美好,憎会离别苦多。执于短暂之好,而得漫漫之苦,悲夫矣。苦情场中人,不能见晓旭霞彩之光,毋以睹花草树木之气,更毋以会春风十里之妙。是以深情不若无情也,无情之人堪破怨憎会,爱别离。
尘世熙熙攘攘,欢乐少,悲苦多,常有无情之情,当其妙时得片刻须臾之美好足慰平生,不再多求,堪破憎会,别离。更有闲情把盏东园枝,不作徒劳之工,自可免去苦怨,无情之人,观山是山,观山亦不是山。情纵远以,格物致知,不复追寻东去之流水,转而见之点滴万物之细,可闻鸟语花香,通达天地之理,自是别样境界。盖无情之情,非无情也,是以见晓旭霞彩之明亮,微微人心之冷暖,乃大情者也。
【编者按】人生八苦可以分为二类:第一类是生老病死,这是人生的自然过程之苦;第二类是忧悲恼、怨憎会、恩爱别离和所欲不得,这是主观愿望所不得满足之苦。最后归结为“五蕴盛”,“五蕴盛”指对人生的爱恋与追求,以此为苦,说明人的存在本身为苦。这样,苦就具备了普遍的性格,凡是有生命的个人,苦都是在所难免的。堪破“八苦”,乃人生最高境界。精妙随笔,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3-23 07:39:37
欣赏拜读老师佳作,认真学习品读:苦情场中人,不能见晓旭霞彩之光,毋以睹花草树木之气,更毋以会春风十里之妙。是以深情不若无情也,无情之人堪破怨憎会,爱别离。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