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柳岸】另册何时休(随笔)

编辑推荐 【柳岸】另册何时休(随笔)


作者:若水一生 童生,709.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81发表时间:2017-03-22 13:21:10
摘要:打入另册的现象,共和国前几十年屡见不鲜,如今还要做吗?

【柳岸】另册何时休(随笔) 2015年12月25日,一条消息让许多人兴奋:知青研究国家立项。选择在大力推行城市学生上山下乡的知青运动号召者毛泽东生日的前一天宣布,究竟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我不是政客,也不想沾惹政治,所以没有兴趣去做揣摩。
   细看视频,得知是上海的一群人,拿到了这一课题。知青,牵扯近两千万青年,同时也波及到上千万的家庭,数亿的老百姓。是该研究研究,接二连三的政策失误,产生了这么个畸形儿,不研究,如何总结反思,如何向世人交代?
   我没有一点兴奋,甚至还有点愤然。知青课题研究,居然从1968年开始。这个定调,是上意,还是一些人的故意回避?外地我孤陋寡闻,不了解,但是长沙我清楚,1963——1965年,带着知青帽子离乡背井的,不下2万人。
   我们也是知青,而且是一批遭受特殊对待的知青。1963年是小放,人数不多,出身清白的也有一部分。1964——1965年是大放,仅仅一个江永县,就因为6000名长沙知青,硬生生把全县人口推高到接近7万。一个县十分之一的人,是刚出校门的学子,这不正常,而这批学子,就因为某大人物来湘推广“经验”,号召全面贯彻“阶级路线”,未参加升学考试已被结论:不予录取。
   一个荒唐不经的“出身不好”,剥夺许多成绩优秀的学子上学深造的权利,再用类似逼迫恐吓手段将他们流放到边远地区。这种源于封建专制的株连九族的迫害,难道不是知青运动中的一笔浓墨?写史,研究历史,不可以恶意取舍。害怕真相,可以不去考究,如果故意在这样一件大事件中,把最具代表性的一段抹去,那只会说明,哪怕国家立项,也只是又一次的为苛政粉饰,又一次制造假史。
   年轻时读过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复活》,书中间接地提到沙俄时期政治犯。因为异见,以12月党人​​​​为代表的政治犯,沙俄政府将他们流放西伯利亚作为惩罚,被流放的人,人身自由无人看守,吃得好穿著体面可以读书著作,由于当时的政治犯大多出身不俗,均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精英,对于这种在意识形态上可以动摇国本的叛逆者,在我们受到的教育中完全是凶狠残暴的沙俄政府,只是采用区域隔离以减轻影响的手段,其家属在彼得堡,在各大城市,依然过着原来的生活,该享受的享受,该风流的风流,该潇洒的潇洒,亲人的流放,仅给家人增加了一点念想。
   作为列宁主义的坚定信徒斯大林,本人曾被逮捕和流放过四次,居然逃了三回。他得出的结论是沙俄的无能。于是,以他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牢记了教训,就是惩罚制度必須特別严厉,于是就有了苏联的大清洗,大屠杀。如今,暴君斯大林早已被历史鄙夷的唾沫淹没,只留下遗臭万年的恶名。
   不幸,我们国家有过一段全盘照搬苏联体制的过程,把“阶级斗争”发扬光大到了极致,专政的对象不光是本人,还有他们的亲人,直系的,旁系的,沾着边,就被虎视眈眈,就被打入另册。​​​​
   当年,我们被过早的打入另类,只能以困境求生的动物本能活下去,这和铸就共和国的灵魂半根毛的关系都没有,而偏偏,就有人高唱青春不悔,高调那是一种难得的锻炼。这样的人,用千万人的心酸苦楚,去化作你谄媚乞怜的工具,良心何在?
   知青史,是一部由荒诞不经起,又无可奈何止的倒行逆施,研究它,写它,要有秉笔直书的大勇气,如果丢弃其中一段关键词,不如不写,避免国家立项的东西,去误导世人,误导后代。
   知青史,1963——1965时间段,决不可少,那是一掬辛酸血泪。
   极左时期,我们就被打入另册,至今无人对我们道一声歉,难道,在我们年龄已是古稀上下之时,还要再入另册?
   国家立项已有年余,有什么进展,媒体似乎全戴上了眼罩,又一次对知识青年做了冷处理。这对于根正苗红,受到精心培养,经受严格考验走上政治舞台巅峰的习、王所有过的知识青年经历,好像并不尊重。
   当然,至于又入另册的我们,声音太小,年龄已老,只有寄望历史会给我们这些皱纹上刻着贡献,白发述说着委屈的知青们竖起一块警世碑!

共 15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从“知青研究国家立项”说起,用亲身经历,阐述了那个政治动荡年代有关“知青”政策的方方面面。作为当年这一运动的一份子,作者曾亲眼见识了无数城市知识青年被动地背井离乡,响应国家政策上山下乡接受所谓的“锻炼”,实则类似于“流放”。而如今的知青课题研究,却莫名地抹去了1963-1965这段最关键的时期,令人匪夷所思。作者由此政治行为,想到了沙俄时期体面的政治犯,想到了斯大林时代暴虐的政治烽火,想到了我国曾对苏联体制的全盘照搬……知青史,那是一个历史的产物,是一项政治手段遗留的创伤,也是无数知青终生难忘的辛酸血泪史。时代无法抹去过去的创痛,也无法改写那段逝去的历史,是非成败自有评说,贡献和委屈也自会留在那些曾经驻扎过的土地上。历史的烽烟散去,政治的风云依然会继续上演,每一段经历都会成为人生的一笔财富,尽管有些经历浸透了苦累辛酸。无论国家怎样立项,那段历史都真实地存在过,山河不会忘记,知青更不会忘记。文章观点明确,情感真挚。回顾历史,感慨万千,无奈和辛酸中又渗透着深深期许。真情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梓郁】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梓郁        2017-03-22 13:21:48
  问候作者,写作愉快!
安静写字,快乐生活。
2 楼        文友:梓郁        2017-03-22 13:23:13
  知青史,那是一个历史的产物,是一项政治手段遗留的创伤,也是无数知青终生难忘的辛酸血泪史。时代无法抹去过去的创痛,也无法改写那段逝去的历史,是非成败自有评说,贡献和委屈也自会留在那些曾经驻扎过的土地上。问候作者,祝春安文祺!
安静写字,快乐生活。
回复2 楼        文友:若水一生        2017-03-22 16:32:49
  谢谢梓郁留墨。你的编按证明,你是十分仔细地读完拙作并认真进行了思考的。作为隔了整整一辈人的你,能够理解老知青的情结,让我很感动。
3 楼        文友:梓郁        2017-03-22 13:24:22
  问好若水老师,感谢赐稿柳岸,期待精彩继续!柳岸因您更精彩!
安静写字,快乐生活。
4 楼        文友:阳光彩虹年琪        2017-03-22 16:59:29
  看了若水一生老师的作品,感受到爸爸妈妈那一带人的辛苦!学习了!感受了!
回复4 楼        文友:若水一生        2017-03-22 17:48:20
  奉献,是每个人的义务,也是种志愿。如果强迫人们去奉献,味道就变了,
5 楼        文友:老百        2017-03-22 17:55:24
  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那段蹉跎岁月令人心酸。
   我们要正视历史,反思历史,就是为了我们能吸引教训,更好地进步,不能讳疾忌医。支持这样的文章。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5 楼        文友:若水一生        2017-03-22 18:03:57
  谢谢《柳岸》找到的刊头图。左边的网名洋葱,中间的网名保罗,都是我的挚友。五十周年记念,是保罗一手操办,湖南省图书馆倾力鼎助。这是一段对历史的反思,在长沙以及湖南有不小的轰动。
6 楼        文友:刘柳琴        2017-03-22 20:28:11
  读着若水老师的文章,想起刘少奇一句著名的话:“好在历史人民写的!”万名知青,曾经支援了中国的农村建设,解决了中国城市的就业压力,他们在历史上的作用不可没灭!让我们记住他们:中国知情!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6 楼        文友:若水一生        2017-03-22 22:43:16
  另册,是当年极左玩出的残酷把戏,后果则是挑动了民众之间的仇恨。
7 楼        文友:迎冬寒梅        2017-03-22 21:55:55
  真是不堪回首的历史。
回复7 楼        文友:若水一生        2017-03-22 22:45:56
  故意掩饰,故意漠视,蓄意歪曲历史,这不是一个磊落的政府所为。
8 楼        文友:枫林过客        2017-03-23 17:28:32
  我们泥泞跋涉,经历过相同的岁月;同受伟人号召,有无奈的相同身份。知青的名号并非闪光的荣耀,知青只是那个年代贱民的标志。我们从历史中走来,却可悲地将被历史遗忘。一群无知的所谓专家界定的知青身份竟是以六八年为界,也就是说“文革前”无知青,这完全是信口玼黄,一派胡言。这种官方修史维护所谓正统的搞法,不仅伤害了文革前下放数百万知青,还制造了一种虚假史观。这种伎俩注定会被正义所抛弃。谢谢若水文章给予伪知青史予以猛烈地抵驳,我举双手点赞!
回复8 楼        文友:若水一生        2017-03-25 06:39:00
  写此文时,我心里一阵阵悲哀,不是为自身的遭遇,而是为制造灾难而从来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的权贵。更悲哀我们一直被统治着。
9 楼        文友:远山暮雪        2017-03-25 05:55:39
  知政失者在朝野。那些年,一个接一个的政治运动,哪一个运动的最大受害者不是劳苦大众?反右派、大跃进、三五反、四清,文化大革命、大串联、小知青下乡等等等等。以斗争著称的党派,打跑了小日本、蒋介石,没有敌人可斗了,开始内斗!斗贤良、斗忠臣、斗一起出生入死的老干部、竟连十几岁的孩子也不能幸免。疯狂年代、疯狂的人、疯狂的政治。然而,有谁又对疯狂的后果负责呢?有谁反思到位呢?民族的悲哀!
回复9 楼        文友:若水一生        2017-03-25 06:44:35
  在对外,尤其是对日本国,头面人物一副道德圣人的模样,直言历史不能忘记,任何歪曲历史的人都该谴责。回到对内,那么多的错误甚至罪孽,可有过认真反思或认错?呵呵,永远的“伟光正”。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