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爱与尊重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所谓“天职”,就是应尽的职责。之所以把热爱学生作为教师的天职来看,我想主要原因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需要,二是职业本身的需要。
热爱学生的渠道很多,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但尊重学生,才是最大的热爱,也是最基本、最起码的热爱。不尊重学生,就谈不上热爱学生,更算不上真正的热爱。
现实生活中,不少教师口口声声表白自己热爱学生,但在尊重学生上做得很不够,尤其是对待“差等生”,或当某些学生成绩下降,或当某次没考好试时。
一是不尊重学生的正确意见和合理要求。师生间一旦产生点小磨擦,有的教师因思想修养不佳,往往听不进这些学生的正当要求,甚至不给他们提出正当要求的机会。这其中,有的师者俨然一副“独裁者”、“暴君”相。
二是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不能进行和风细雨式地说服教育,而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问青红皂白,霹雷闪电地让其在大庭广众面前下不来台,搞杀一儆百。记得在哈尔滨读书期间,哈市曾有名教师,因学生的某一错误或不足,便在学生的脸上,一侧写个“没”字,另一侧写个“脸”字。请问,这对当事的学生来讲,在心灵上是多么大的创伤,甚至会影响其一生。难怪家长上访,引起哈尔滨市总工会、哈尔滨市教育局和哈尔滨日报社的高度重视,就此事联合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一次师德教育大讨论。
三是不尊重学生的合法身份。教与学是统一的整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可有些师者,总将自己看作是学生的主人,不讲究教学民主,以致出现了教师出嘴,学生出身;教师硬灌,学生硬装;教师死教,学生死记的不良行为,学生主体的学习热情,没有得到调动和发挥。“素质教育”在他那里仍然是“春风不渡玉门关”,死水一潭,涟漪不起。
尊重学生,在我国的长期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体现得十分良好,也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中国教育报》曾报道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个学生,在老师板书时,常用手指敲打桌沿,发出“哒哒哒”的声音。有的老师生气地警告说,是谁!查出来要处分。可是,总是禁而不绝。
后来,一位音乐教师找到了这个学生,他怯生生地站在老师面前,等待批评和处分。但老师并没有责备他,反而笑着说:“你参加乐队打鼓好吗?”学生愣了,以为老师讽刺他,不敢答话。老师说:“我们乐队缺一名鼓手,觉得你有条件当。但是,你在上课时要注意听课,遵守课堂纪律,不要再敲桌子了,好吗?”学生点点头,泪水却扑扑地掉下来,上课再也不敲桌沿了。
事实告诉我们,热爱学生,就离不开教育学生;教育学生就离不开纠正其不良行为,而纠正不良行为,促其进步,就离不开尊重他们。
你想热爱学生吗?那好,就请尊重他们吧!
你想热爱学生吗?那好,就请从尊重他们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