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心愿】怀旧(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心愿】怀旧(征文散文)


作者:老娄 举人,4219.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088发表时间:2017-03-23 19:11:10
摘要:不唱高调,不喊口号,光说好事,个人流水账,其他事项,一律省略。——但有一点,必须说明,哈哈了半天,绝不是小人得志的张扬;小人不干我干的这种事,他们熬不起五更寒,也学不来此等手艺,而且还看不上我的寒酸地位。也曾有个别人斜眼于我:你就文人一个!我反诘道:你会干的我也会干,我会干的你未必就会干。哈哈。


   我属相为鸡,今年是我的本命年,刚好是一个花甲。我出生于1957年农历五月初十,阳历是6月7日,但户口和身份证把农历作为阳历了,对我来说,两个出生日期都一样,没有特别的意义。按照民间的传统算法,我已经是六十一岁的人了;我的老家山东也是如此,以虚岁算年龄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我已经迈入退休的门槛,只等一个多个月后,组织部门发红头文件了。
   孔圣人说,六十耳顺。意思是说,人到了六十岁,什么话都能听得进去了。——是的,应该是这样。六十岁的人,便开始怀旧了,我也不例外。就写一篇怀旧的文章吧,说说我与文学的渊源,总结一下我所走过的文学道路。
   我在读初中和高中的时候,作文并不出色,没有可圈可点之处,只是爱读文学作品,古今中外的,逮住什么就看什么,除了红楼梦,大部分中外名著都是那会儿读的。以至于,后来我在学大学中文课程的时候,重温那些名著,觉得很轻松,考试前从不在意复习强化。
   1968年,全国性的武斗也波及到了我所就读的大西北山区的一所小学,学校的图书室被砸烂,我背了一个背篼随一群同学去抢书。那时间我还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只知道抢连环画,对没有图画的大字书不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后悔莫及。到了我对大字书如饥似渴的时候,就只能四处去借了。我曾经丢过一本别人的书,书的主人要求我,要么还原书,要么赔五块钱。那时侯的五块钱,可不是小数目。我不敢向大人要,只好用一个暑假的时间,一个人看守空荡荡的学校,把所得到的仅有的五元钱报酬赔了书。
   1975年,我正在农村插队。大队支书给了我一个任务,让我写一个剧本,参加全县农业学大寨文艺调演,报酬是每天给我记10分工分,外加两包甲级香烟。我用了十多天时间,写了一个能演一个小时左右的小戏曲,竟然获了县上和地区的两个大奖。在这个小小的成功的诱惑下,我从此走上了“歧途”,开始了我的文学之路。
   1976年10月,我参加了工作,被分配到一个县级文艺工作队。当我问及为何要分配我到文工队时,负责报到的人说他们调查过,我会写剧本,所以如此分配。就这样,我成了编剧。编剧是最闲的人,因为不可能每天都爬在桌子上写剧本,我只写了一个五场话剧,就演了好长时间。耐不住寂寞,我就要求拉幕。
   两年后,恢复演传统戏剧了,文工队解散,招了一批秦腔演员,成立了新的剧团。同事们在很短的时间内纷纷调离,只有我没有找到理想的去处,就暂时待在剧团。我失去了用武之地,但又不能白拿工资,就继续拉幕。演员们都说,我拉幕拉得特别好,轻重缓急把握得恰到好处。我心里暗暗叫苦:编剧拉幕,大材小用,能拉不好吗?我过去不喜欢听秦腔,古时候都说秦国的军队是虎狼之师,我也就把秦腔当作虎狼之声。没想到,拉了两年幕,灌多了耳音,竟然觉得秦腔很美。
   1980年,我成了县委新闻报道员。用十天时间采访写新闻,报纸广播上每月都有我的名字,却不稀罕。用其余的时间搞文学创作,剧本没人演了就是白写,便改行写小说。狠命地写,一个劲地投稿,退稿多得惊人。反正是撞南墙了,撞死拉倒!咬着牙,写,投,退;退,写,投;再退,再写,再投。直到数年后的某一天突然收到了一封稿件采用通知单,我竟然累倒住院了,并且一病就是一年,吃了无以计数的几十种中药西药,才好不容易缓过阳气来。
   细细回忆起来,我与文学写作的渊源,与我的学生时代还是有很大关系的。我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学校文艺活动的积极分子,也是骨干;业余时间,我在同学们当中,都是各类文艺活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之一,可谓人气很旺。而尽兴的玩耍,并没有耽误我学习,我的门门功课,考试成绩都很好,绝大多数都是满分。顺便说一句,我在恢复高考之时,之所以没有参加高考,是受了某个红极一时的作家的深刻影响,他是小学四年级文凭,却发表了《艳阳天》《金光大道》等当时很著名的长篇小说。我想我的文化比他高,应该是会大有作为的。
   我到农村去插队锻炼以后,也许是进入青春期的缘故,或者是看到了一些很不公平的现象的原因吧,我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沉默寡言了,直到参加工作以后的前四年里,依然如此。而沉默寡言,使我学会了思考,有了追求,有了志向。
   直到1980年,我调到县委报道组以后,从事了新闻工作,因为要采访,不得不与众多的人打交道,性格才又变了回来,开始活跃了。那时候,血气方刚,充满了正义感。见到赌博,会愤扑上去砸场子;去买香烟,营业员多找了钱,过后发现了,会给他们送回去;听到俩熟悉的待业青年要在夜里去偷饭馆的面粉,就苦口婆心地劝阻,直到他们放弃。哈哈,看我,尽给自己评功摆好。
   对我来说,那时候最大的事只有三件,一是搞好工作;二是专心写小说;三是喝酒。工作没得说,领导老表扬,每个月用十天时间写报道,挣的稿费比当月的工资高。还有二十天,搞副业,写小说,朋友们不管谁来造访,见我伏案,便自觉离开,知道我是不会理会的。稿费单子来了老是不去取,朋友们来了就拉开抽屉看,见积攒了一大摞,就让我赶快去邮局取来做东,常常吃我的大户。那时白酒度数高,六十度,或六十五度,我还算能喝,朋友们送我雅号:娄八两。哈哈,好爽。
   1985年隆冬,我的一篇散文意外地获得了全国二等奖,从北京领奖归来,我就被调到市里当了报社的文艺副刊编辑,人气自然就更旺了。这时候,我进入到了事业的辉煌时期。成了家,有了儿子,工作还是没得说,仅文学新秀就培养了百人以上,现今都是文坛骨干;尤其是,我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不断发表短篇小说,进入到了发表作品的高潮期,还加入了省作家协会,可谓春风得意。酒也没少喝。当地酒厂,盛产好酒。报社为酒厂做广告,酒厂不给钱,以酒相抵。编辑记者,整箱整箱的发给好酒,有的喝。朋友们常来我办公室,猛喝。哈哈,真来劲。
   1988年6月,由省文联保送,我去大学作家班深造了三年,实际读书两年,第三年搞创作。学分制,修够七十四个学分就毕业。世界文学是我的短板,考了八十分;写作是我的长项,考了六十分,刚及格;古代汉语与古代文学套起来学,前者考了七十六分,后者考了七十四分。授课都是教授或请来的著名作家,挨不着讲师,那时间作家深造,作家的名头比讲师高。毕业不写论文,写一篇高质量的文学作品,体裁题材不限,能发表就行。哈哈,多省事。
   回来后,向组织要求,去市创作研究室搞专业创作。分管领导善解人意,调我去了,可是直管领导说艺术科没人,把我安排到了那里。心想,创研室,艺术科,二者八九不离十吧。领导器重,科长的干干。三年后,组织考虑,让我去某县任副职,上会的结果是,认为我更适合搞我的老本行,于是安排我去文联,当了专职副主席。——感谢识我的领导啊!
   文联工作不受约束。整个市委大院机关,唯独我们文联的人可以在上班时间喝酒,领导偶尔视察,遇上了,不但不批评,还和我们碰两杯,但告诫说:酒可以喝,但工作必须得搞好。——这是领导艺术,给我们的特殊待遇。邻省某县送我们十箱三粮液,每箱二十四瓶,副秘书长小马用毛笔把三改成五,成了五粮液,来客都感叹,文联的五粮液喝不完。哈哈,却不知少了俩液。
   后来,我年龄大啦,后起的学生辈们的成就超过了我,文联换届,组织上又安排我去了人大。人大挺棒,适合养老;地位不低,经常投票;调研视察,各县走到。还打趣说,天下人大是一家,谁不管饭谁违法。因身上披着“文皮”,领导也不过于约束我,而且每加班写材料时,都安排办公室,让后勤科长买来烧鸡和好酒,让我边喝酒边工作,我口授,秘书科长敲键盘,高质量完成任务后,还得到领导夸奖。哈哈,感觉真好。
   去年年底换届,我就离岗啦。实际上,我早已经于两年前就处于半离岗状态了,长期伏案,腰椎间盘不争气,坏啦,久治不愈,也只好认命。身兼数职,大都辞掉,单等退休文件。两耳不闻窗外事,系上钢板腰带,读博写博,给文学网站投稿,结交网络朋友,其中的乐趣和精神收获,不必多言。哈哈,老来亦乐。
   总结四十余年的奋斗历程,我是付出了许多,但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进入花甲之年,我心怀感激。尤其是,确实遇到了很好的几位老领导,他们理解、支持我搞文学创作,每当看到我取得成绩,就鼓励我,宣传我,关怀我。哈哈,我真幸运。
   耳顺之年,就得耳顺。不信?你骂我试试,我保证不还口。哈哈,多超然。
   不唱高调,不喊口号,光说好事,个人流水账,其他事项,一律省略。——但有一点,必须说明,哈哈了半天,绝不是小人得志的张扬;小人不干我干的这种事,他们熬不起五更寒,也学不来此等手艺,而且还看不上我的寒酸地位。也曾有个别人斜眼于我:你就文人一个!我反诘道:你会干的我也会干,我会干的你未必就会干。哈哈。
   人老了,怀旧,这就算作我进入耳顺之年的怀旧吧。哈哈,怀旧也是一种快乐。
  

共 35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作者回忆总结了四十余年的写作奋斗历程,算得上一部光辉的历史啊!作者从与文字结缘到喜爱上文字,从一步步曲曲折折的成长到成功,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文章写出了创作带给作者人生的成功,写出了作者在文学道路上获得的快乐,作者也写出了人生的知足和感恩。文章语言轻快流畅,诙谐幽默,充满感染力,作者表达了对文字深深的爱,对生活深深的爱,幸福之情溢于言表。欣赏老师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3-23 19:17:21
  短短三千多字,囊括了老师精彩的一生,从文字里可以感觉到老师是一个豁达开朗,性情乐观的人。老师是一个真正严肃的创作者,风风雨雨从文字里走来,而文字也给了老师丰厚的回报。祝福老师!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3-23 19:19:07
  感谢老师赐稿,问好老师,期待老师更多精彩!祝老师创作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幸福!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