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清风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檀香.某人杯】一脉相承书香远(散文 征文)

精品 【檀香.某人杯】一脉相承书香远(散文 征文)


作者:秋原 童生,913.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46发表时间:2017-03-23 21:11:45
摘要:七十年前的春天,祖父用二十九岁年轻的生命为我们几代人留下了薄薄而厚重的一纸烈士证书;如今,父亲年届八十,为我们赢得了全国“书香之家”的美誉;作为边氏子孙,我们应该为后人留下什么?……

【檀香.某人杯】一脉相承书香远(散文 征文) “夫天地之悠悠兮,宇宙之茫茫。仰观古鄄之广袤兮,亘古绵长。黄河滔滔出昆仑兮,奔东海而环吾故乡……”父亲的《鄄城历史名人赋》开篇洋洋洒洒,开启了古鄄历史文明先河的华章。徜徉在字里行间,每一句吟颂,都是圣贤文化的礼赞,每一声歌咏,都是华夏文明的呼唤。多少高尚的灵魂从遥远的时空悠然而聚,给了我们遐思广宇、汇通万里的空灵,我们的心因之感染、丰盈而振奋。他以有涯之生,耕犁无涯之域,使我们在阅读中,让精神有了无限的拓展。
  
   一.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父亲六十年代初期大学毕业,现已年届八十,但仍日日手不离卷,学而不厌,一日不可无书成为他一生难以割舍的习惯。在中学时期,他就似懂非懂地读一些唐宋名家的诗句,兴趣之浓,钟爱之深,非其他同龄所能及。及至进入高等学府,更是痴迷如坠,即便是在大饥荒年代,即便是裹腹尚且不足的岁月里,他依旧购买了《杜甫研究》、《李白杜甫诗选》、《李贺诗歌集注》、《陆游》、《宋词选》等名家诗词集。卧榻之侧与书同眠,醒目即是吟颂、精研,乐在其中,莫辨晨昏。喜读书,爱好书,使之藏书甚多,至今也未曾更改与书同居之好。
   在古典文化中徜徉。“黄昏独坐书房,月光窥视纱窗。李杜苏辛来访,鸡鸣方感衣凉。”
   在唐风宋雨中穿越。与历史人物会晤,在浩瀚无际的书海里,熏染古人逸飞的豪情、横溢的才华、博大的胸怀、独具的人格。陶醉于古人绝妙的文字之中,清享楚辞的风骚、汉赋的酣畅、唐诗的俊逸、宋词的雄阔、元曲的典雅、明清小说的厚重……
   除了诗词歌赋,他还研读史志,并先后撰写了《鄄甄考》、《华夏始祖伏羲初探》、《女娲氏》,与人合著《榖林尧陵》、《帝舜故里》、《鄄城民俗》等书。同时,撰写鄄城历史名人传记30余篇,鄄城名胜古迹介绍十多篇。他热爱诗词,1992年在全县发起并组织成立“鄄城县陈台诗社”,被推为副社长、秘书长、《陈台诗刊》主编。他为此感赋:“蟋蟀争鸣秋月沉,细瞧慢品暗长吟。文辞窃学苏辛美,境界喜攀唐宋深。莫笑雏鸟声尚嫩,为歌丽日意尤殷。建安风骨原中草,千载陈台今又春。”
   几十年来,父亲在报刊发表诗文200余首(篇),出版格律诗词集《无疆吟草》,主编出版了《鄄城历代诗词选注》,与人合著出版了《曹州诗词选》。其中,《鄄城历代诗词选注》获山东省图书优秀奖。诗友以诗敬贺:“雁塔铸成歌大功,称银谁奖半文铜?生来最距陈王近,天降诗潮赐先生。”父亲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诗词学会会员、菏泽市诗词学会副会长等。
   如果说,是《陈台诗刊》为鄄城的文朋诗友搭建了一个创作、展示的平台,那么,我们那座并非豪华的庭院,则给父亲的生活和文友们,带来了情趣盎然的勃勃生机。引用《陋室铭》里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点也不为过。一茶一几,一书一案,随心唱吟,启口生香,文风袅袅……
   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切磋,以诗文会友,其乐无穷。诗友为其书斋留趣:“灵兰之室纳无垠,古韵今声悦耳闻。文稿盈几发胸臆,经书满架育诗魂。边君佳什荧屏现,诸子百家电脑存。最喜新添彩婚照,含情脉脉返青春。”
   读书陶冶了性情,阅历开拓了视野。编著《鄄城史话》父亲留下了:“钩沉史海不知年,黄卷青灯访圣贤。读破春秋寻舜帝,倒翻史记赞尧天。庄周未醒蝴儿梦,曹植犹吟白马篇。古鄄悠悠千重浪,流于今日灌秧田。”
   一个人的文化涵养、思想品味的厚重,决定着父亲在这个社会中的气场。诗友敬诗:“半生园丁勤耕耘,半世从政清风存。教人常闻春风语,喻理皆听松涛音。学富五车文体秀,才高八斗满经纶。陈台犹有七子在,诗友岂忘奠基人。”实为鄄城诗友心目中的镜子。
   菏泽学院原中文系主任、著名学者、菏泽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郭满禄,两人相知甚深。昔日,二三知己常聚他处,觥筹交错,笑谈唐宋。或诗语联句,或侈话人生,留下许多美好记忆。郭老曾如此评说:边公时刻关注国事、时事,放眼寥廓、志存高远。他歌咏香港回归:“巨狮抖擞惊天外,喜庆港归夜不眠”;他期盼祖国统一:“但得两岸一统日,华夏儿女共炎凉”;他关注民生疾苦:“千家屋破浸黄水,数万乡亲难少安”;他讴歌改革开放以来的崭新景象:“改革换取山河美,开放迎来国力道”。他已到垂暮之年,却功业精神未减:“今日应邀授道业,老蚕结茧自当前”。生命中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皆能触发他的情怀,而托之于讽咏,从而表现出他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虽年届古稀,感情的河水仍然激荡、奔放,生命力仍然如此旺盛,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他诗里强烈的生命意识。父亲为我们庭院感怀:“城南杨柳北,云气绕吾家。旷野迎门绿,修竹当户斜。清芳送惬意,鸟语伴闲暇。不觉鬓霜染,苍松映晚霞。”他的诗深具陶孟之风,既无人生衰颓之意,又具达观旷怡之情,看似写景,实是写意。故在父亲《无疆吟草》出版之际,郭老言不尽意,赋诗留评:“陈王台畔才气浮,栏杆十二独依秋。睢盱凝虑思千载,卷舒风云酒一瓯,闭门觅句旷野绿,一竿青竹庭院幽。小窗听雨写秋韵,胜日寻芳赋春游。喜看白醪泛浮蚁,心随云去意未休。莫道人生桑榆晚,雪花至今未染头。”
   深受父亲的影响,我喜欢在自由的诗歌里舒放自己的思想及情感,二十几年前父亲鼓励我习练古诗词,从此诗词融入到了我的人生。在父亲简朴而厚重的书房里,我们共畅文学带给我们的快乐。从聆听父亲滔滔不绝的话语中,我默默熏陶、浸染着古诗词带给心灵的畅酣。窗外潇潇雨,我们不知,天色暗淡,我们的灵光不疲,直到母亲多次不耐烦地提醒,才方知天地幕合。我就此赋词《鹧鸪天.雨中书房父女诗话》留记:
   秋色不摧菊染黄,红柿高挂笑天长。高风隐袖繁华后,明月南山镌华章。
   喧闹处,语锋芒。声涛不绝惠欣芳。唐风宋韵亲吾耳,诗债丹心代代尝。
   在父亲的影响下,整个家庭都热爱读书,家庭藏书量近5000册,人均藏书量700册,文学、历史、政治、法学、专业用书、养生保健、生活用书、中小学用书、市场营销、道德修养、中外名人传记、书法摄影、各类工具书等,无不囊括。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及个人思想、工作、生活需要而购书、藏书,同时教育孩子,使孩子明白读书好、读好书、会读书,会用书、不读黄色书、禁书、邪书。故家有万卷书,墨香绕栋梁。2004年初春,哥哥开办了翰林图书城,把书香传播给社会。2015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启动了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推荐活动,经过层层推荐,经过专家审核、媒体公示等严格的评选程序,最终确定了959个家庭入选全国“书香之家”。我市3个家庭被评为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2016年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揭晓,我们边家榜上有名。
  
   二.
   “书香”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常见的一个词,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特有的一个典雅的词汇,蕴含着美好的内涵。我们往往把喜爱读书的人家称为“书香之家”。人类都是知识老人的孩子,在他博大的胸怀里,人变得高尚、诚实、勤勉、求真、向善、爱美。
   中华传统,书香门第,总是被人羡慕;耕读人家,总是受人尊敬。一个家庭再怎么富裕,如果没有书橱,没有阅读,充其量是个没有文化的暴发户。一个社会,没有阅读,没有书香,经济再怎么高速发展,也就是一台没有灵魂的生产机器。书香是社会的灵魂香气。大力推进全民阅读,打造一个书香社会。让阅读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让每个家庭都是书香门第,每所学校都是书香校园,每个人都礼让谦恭、腹有诗书、出口成章,人人脸上都显露着安详、笃定、从容,内心充盈着真善美的激情与信念;在书香社会中,让书成为人们最为重要的体外器官和良师益友,而非那些名贵饰品、娱乐工具、交互终端,让“腹有诗书”成为对自身生命的标签;在书香社会中,让“香”不再是一种味觉,而是一种整体感觉上的赏心悦目、沁人心肺的满足与陶醉。书香社会,很远,也很美,那是一片安宁祥和的精神家园,也是一片生机盎然的心灵乐土。
   正是基于这种文化熏陶和思想沉淀,在父亲“冬夜沉沉鸡未啼,行人稀少北风凄。朱公商道时常研,笃践羊皮要奋蹄。”的激励和支持下,哥哥于2004年开办了翰林图书城,面向全县读者,特别面向广大青少年,销售国家正版图书,杜绝盗版图书、淫秽作品,并且全店书籍一律7—8折销售,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一本好书能让孩子受益终身,在最美丽的童年里阅读最美好的书,把人类几千年的智慧和文明继承下来,这不只是孩子的精神成长,更是社会思想的整体新生。美国诗人惠特曼说过:一个孩子向前走去,他看见那个东西,他就变成了那个东西,那个东西就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这种身心的阅读,是完全的、刻骨铭心的、一体化的。童年的阅读如点亮人生启明的心灯,一直在生命中燃烧。每个人精神成长的历程,都是人类精神发育历程的缩影。每个个体在精神发育的过程中,都要重走父辈、祖辈的老路。它无法复制、无法遗传。不像我们身体的很多信息,体质、长相、容貌是可以通过遗传来获得的。
   本来,读书是私人的事情。读不读书、读哪些书、读多少书,不需要过问。但在今天的中国,读书却成为国家领导关注的内容。2015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全社会发出了“阅读中国,书香社会”的号召,号召全民把阅读作为幸福生活的一部分。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
   “书香社会”既给我们带来了浓浓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精髓,也给国家造就了社会的精英。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欧洲期间、在APEC会议上、在新年贺词中、在中央会议上等多个场合,频频引经据典,娓娓道来,透出浓浓书香味,让中外人士敬佩。习近平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今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全民阅读”,并且一改连续三年的“提倡”二字,为今年的“大力推动全民阅读”位列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并且放在”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全民阅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总理提出建设“书香社会”,首先要求各级政府不但要关注经济的“硬指标”,也要发展文化“软实力”,为全民阅读创造良好环境。推出更多的优秀作品,用好作品为书香社会凝聚人气;让读书精神无处不在,让全民阅读的氛围无处不在,是总理建设书香社会的殷切希望。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哥哥借翰林图书城有限的空间,打开了无限的世界。历经十几年的风风雨雨,从占地二百多平方米的图书城发展到今天两千多平方米,集各类图书、教辅、文具、学生用品、办公用品、体育用品、健身器材等一体的文化用品公司,成为山东省最大的教育类产品一站式采购基地。期间的几经曲折、几经创新和一次次转型及一次次提升,从开拓到发展,从发展到壮大,从局部到规模,在对自己的工作和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下,抱着一种情怀、一份责任,倔强而执着地坚守着一种创业的精神,把它打造成中国江北最美的书店。
   一个好书店温暖一座城市,一片书香提升整个民族的素养。阅读不一定能实现所有的人生梦想,但是它可以帮助我们接近人生梦想;阅读对个体精神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作为鄄城古城的精神文化地标,我们翰林图书城理应尽到传承文明和服务社会的责任,为广大学生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阅读便利,为孩子提供了大量富含正能量的书籍,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达到“书润心灵,文以化人”的目的。2015年鄄城陈台诗社与翰林图书城在全县范围内成功举办了“鄄城首届翰林图书杯”诗歌大奖赛,在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助推了全县人民阅读的新高潮。
   翰林图书城高瞻远瞩,在全国倡导“全民阅读”的氛围下,2006年就为鄄城一完小打造书香校园而无偿捐赠图书2000册;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约5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受到重创,山河移位,满目疮痍。一位名人说过;“漫长的岁月,毁坏了坟墓,又破坏了墓碑,可是光阴对于书却无能为力。书籍鼓舞着人类的智慧和心灵,并且帮助我们从腐朽的泥潭中脱身出来。”事后汶川灾区物质的重建,均来自于精神的重振。时空阻隔不了爱心相连,翰林图书城以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担当,欣然捐献2000册图书,承载着翰林图书城人的期盼和热望,翻山越岭,为灾区孩子们精神家园的重塑,注入了浓重的一笔。
   书中有美德,激活人的正能量;人生有美德,生命才能有质量;社会有美德,文明就会成“风尚”。文明人的不断增多,文明感染文明、文明引发文明,书香变成德香,好人变得更好、坏人也将变好,民德“小河”淌满礼节,铸就“国”之大河的彬彬有礼,国家就能四季温暖如春,天下芬芳。

共 695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七十年前的春天,祖父用二十九岁年轻的生命为我们几代人留下了薄薄而厚重的一纸烈士证书;如今,父亲年届八十,为我们赢得了全国“书香之家”的美誉;作为边氏子孙,我们应该为后人留下什么?……一个生活在书香世家的老学者,拥有着博学的知识,高尚的品质,良好的修养。被评为“书香之家”,是一种荣耀,也是辛苦努力所获得的。书香有太多的内容,有太多历史文化内涵,文章用很多笔墨写出了对书香的理解,论述透彻,读后耳目一新。结尾处:书香飘逸处,人皆为圣贤。翰林图书美,我心大光明!铿锵有力,入木三分。好作品,推荐共赏,感谢赐稿,问候作者,期待更多精彩佳作。【编辑:卡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325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檀香编辑部        2017-03-23 21:45:05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檀香,祝创作愉快!
檀香编辑部
回复1 楼        文友:秋原        2017-04-04 13:16:13
  谢谢老师辛苦编辑!
2 楼        文友:彩云伴海鸥        2017-03-23 22:08:06
  欣赏佳作,问好作者,期待更多精彩。
彩云伴海鸥
回复2 楼        文友:秋原        2017-04-04 13:15:14
  感谢编辑老师辛苦编辑!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