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红楼梦】门客与门子(随笔) ——乱侃“红楼梦”之三
门客是什么?门子又是什么?
一查词典,才知门客与门子都是为主人效劳的。不同的是,门客要比门子高档。
门客又为食客,指古时寄食于贵族官僚家里,为主人策划、奔走的能人。“食客”之风起于春秋战国,那时以养“食客”多者为贤,如战国时期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门下食客常达三千余人。当然,“食客”不一定都是“士”。可能有的既不是“十年磨一剑,霜刀未曾试”的侠客武士,也不是能为主人“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的贤儒文士,充其量算有一技之长人士,如鸡鸣狗盗者。不过,话又说回来,只要具备一技之长,就不能算是白吃主人干饭的混混,算不定某一天就被主人派上了用场。如孟尝君,就是因为鸡鸣狗盗者才使他逃离秦昭王的追杀,回到了齐国。
而门子,是指旧时在衙门里或有财势的人家里看门、传达、站班等杂务差役。可见,其能耐和地位远在门客之下。尽管如此,门子的身份也是不可随意轻蔑的。要知道,衙门里的门子也是凭关系才能当上的,不是主人的表叔表舅什么的,却也是他们介绍来的,不是利益共同体,至少也算共同体的外围。由于他们和主人有着只可意味不可言传的特殊关系,因此说起话来是管点用的,有的还管大用,能左右事件的发展,甚至能代替主人说了算。
不信?请看《红楼梦》第4回。话说贾雨村初到应天府为官时,当他听到薛蟠倚财仗势犯下命案而逍遥法外时,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便要签发“海捕文书”捉拿案犯时,不料,一门子(原葫芦庙内的小沙弥)使眼色儿——不令他发签的意思。于是贾雨村停了手,即时退堂,将门子召入密室问缘由,便有了一段绝妙的对话。门子道:老爷荣任到这一省,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的“护官符”来不成?贾雨村道:何为“护官符”?我竟不知。门子道:这还了得!连这个都不知怎能作得长远!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拍连生命也保不住呢!
贾雨村听了门子这番话,自然是惊出一身冷汗,他有几个脑袋,还敢较真下去吗?再说,人都有趋利避害、趋吉避凶的天性。如此,摆在贾雨村面前的选择,唯有低了半日头,方说道:“依你怎么样?”事至如此,贾雨村只能按照门子的意思,“循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让“人口稀疏”的平民冯渊做了冤死鬼。
瞧瞧,这就是门子厉害所在!如此人命关天的大案,就凭他几句话,府官贾雨村反而要向他讨起判案的主意来了!你们说,门子做到这个份上,风不风光啊?
风光虽风光,可是别忘了,孔雀开屏最得意之际,却也是它最献丑之时——它的菊花眼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了。可不,小沙弥后来到底被贾雨村寻了个不是,远远地充军了——打发到边远地区做苦工去了,最终落了这么一个可悲的下场。恐怕他做梦也没想到吧!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伴君如伴虎。唉,谁让他对主子糗事知道得太多呢?
如今,早没有“门子”这种身份了。不过,在这官本位的社会里,心怀“门子”情结的人,却从来没有消失过——这与职业无关,只与道德和人品有关。君不见,偷偷打小报告给同事朋友制造“冤假错案”的“门子”不是依然很讨领导欢心吗?君不见,一些原本良心未泯的官员不就是因为“门子”的误导而成了渎职违法的腐败分子吗?
刹车,踩一脚!也得向门子情结者奉上一句:风光与风险同在,得意与失意共存!
可不要做小沙弥第二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