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药罐(外一篇)(传统·散文)

精品 【山水】药罐(外一篇)(传统·散文)


作者:周迎宾 布衣,364.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46发表时间:2017-03-24 08:58:12
摘要:细煎慢熬中,有人逝去了生命,亦有人重获了新生

【山水】药罐(外一篇)(传统·散文)
   药罐
  
   药罐为粘土烧制而成,造型简单粗陋,高约五寸,罐肚微微凸起呈椭圆状,上有提把,略微收缩的灌口留有一个翘起的壶嘴。药罐新时为土灰样,显得本色,经过天长日久的烟薰火燎后,便成了黑色。药罐并不是每户人家都有,偌大个村庄算来也就三两个。在村庄里,不管是谁购置的药罐,都不属于某个人或哪一家,谁家要用都行。平时,药罐大多会搁在一些体虚多病经常熬药的人家,不动声色地蛰伏在床下、灶台或者某个角落,等谁家需要就来取用。
   乡邻间使用药罐是容不得一点寒暄和客气的,更不能说借用,用完后也不得送还,如果用后又好心送回,会被认为送来的是晦气而不是药罐,即使一贯包容大度的人也会面露不悦,十分生气,若遇到心胸狭窄的人家甚至会不顾颜面地低声嘀咕或开口大骂。如果使用者不小心打碎了药罐,也不碍事,反而认为“碎碎平安,去病消灾”。当病好了,不用了的药罐便弃置在家中不碍事,不显眼的地方,不管不问,希望永远都不再看见。
   我十四岁时因为腿疾,从村东刘奶奶家拿回药罐,用过后,我仔仔细细地把药罐里外清洗干净,兴冲冲地又送回给她。平时一贯和蔼可亲的刘奶奶见后却怒冲冲地冷脸对我。回家后我询问母亲,母亲一听叫苦不迭地说:“还不得啊!你怎么能把药罐给人家还回去呢?你还人家药罐,不等于也把疾病还给人家了么?你这不是在诅咒人家嘛!”母亲赶忙拉上我去给刘奶奶赔礼道歉,说:“村头的土地爷需要药罐,我们正好帮他捎去。”听到母亲这么说,刘奶奶一直皱着的眉头才慢慢地舒展开来。临走时母亲果真拎起药罐,与我一起去了村头的土地庙,把药罐放在了香案下面。我问母亲,刘奶奶嫌药罐不吉利,你却送给土地爷,土地爷就不怕么?母亲说:土地爷不怕,他不像我们这些俗人,凡胎肉体,他老人家是神仙,担承得起。
   其实,村庄里每户人家都会有和药罐相伴的日子。那时候的村庄缺医少药,药罐就似村庄的制药厂,人们每遇到小病小灾,除了到村东头老中医叶先生那里抓一些现成中药,也有人会去村北的河滩上挖些辛凉苦涩的茅草根、车前草、升阳菜,村南的岗地上寻些野菊、婆婆丁、马齿笕等草药,回家放入药罐煎熬成汁,喝下调治体疾。村里的乡亲常会比喻自己“命如黄连”,而药罐中那些用经年干枯的根茎或鲜嫩枝叶煨出的浓稠药汁,则是他们消灾祛病和益寿延年的良方。他们不止一次地幻想那个黑黑的药罐能够创造奇迹,克制病魔或起死回生,庇佑人们身板能如初的硬朗。
   草药治本,有小毛病的人喝个三罐两罐的草药就可见效,若是慢病缠身,就不是一天两天,几副药的事了,说不定要吃上几十上百副草药,得慢慢地熬,慢慢地喝……
   一天天,一年年,沧桑的药罐吐纳着这个村庄草药的精华,沾润着村庄人的淳厚质朴,沸腾着关爱生命的药水,从东家转到西家,成一个村庄的希望,寄托着普渡众生的奢求,呵护着这个村庄内众多命运不济的苍生。
   细煎慢熬中,有人逝去了生命,亦有人重获了新生。
  
   土地庙
  
   村头那座土地庙为青石垒就的两间房,神圣地挺立在村头那块方方正正的地基上,在周围数十棵椿树和几棵参天柳树的笼罩下,煞是威严。约两米多高、泥塑的土地神端坐在土地庙的神台上,神台上经常供有水果,也会有馒头或糕点,逢年过节时更会供有杀好的猪头和鲤鱼。土地神左右两则的墙壁上绘有很多因果图画,有破坏青苗、浪费粮食的人死后在阴间所受的恶果,有短斤少两、欺行霸市者死后到阴间遭到的各种惩罚,有偷盗淫乱,无义不孝之徒将来死后在阴间得到的报应。图画绘制的古色古香,形象逼真,特别的令人敬畏,更让一贯做事阴损猥琐之人心里虚虚的感到害怕。
   土地庙建于何年何月村子里却没人知道,我问过村子里最年长的七爷,七爷一手柱着拐杖,一手梳理着自己的白胡子低头不语,沉思了好一会才抬头看着我,用拐杖点着地说:“孙娃子,爷爷像你这么大时也问过村里最年长的人哦!他也说不知道这土地庙建于什么时候,你说你现在问爷,爷又去问谁哩?
   村庄中间的那条路,便一直通往土地庙。土地庙的门一年四季都敞开着,平时,我们这些小孩断然不敢独自去土地庙,即使大人们一般也轻易不进庙门。然而,在这个村庄里却始终会有很多人,在某个关键时刻,如祭司动土、婚丧嫁娶、落棺上梁、远足出行等,事主便会来土地庙,在神台上摆上祭品,将带来的香和纸钱点燃,恭恭敬敬地把香分为三炷插进香炉,见纸钱燃烧着腾空飞起,纸灰在空中风旋着消失,双膝跪下念念叨叨地许下心愿,再虔诚地磕下三个响头后回家。
   在那旧年月里,村庄人厚道慈悲,宽容迷信,簇拥着一大片无边无际甚至有些麻木的虔诚,对自然的敬畏无处不在,土地神更是他们心中无所不能的神,凡是解不开了,就去土地庙,祭拜土地神。
   记得我小时因为腿疾,整日以药为伴,几乎每天早晚都要喝下一碗浓酽酽苦涩涩的中药,整天被中药味包着,走到哪儿带到哪儿,人也逐渐变得体虚羸弱,家人很是着急。邻居三奶奶裹着一双尖尖小脚,颠着碎步也慌得找我父母说:“快带孩子去土地庙里磕个头,给土地神许个愿,若让咱们娃的腿好了给他供猪头鲤鱼槽头肉,扯丈八红布,放长鞭!”父母应声带着我,拿着纸钱就到了土地庙,在土地神前扑通一声地跪下,并硬拉着我也跪下。焚烧纸钱时嘴里不停地念叨说:“土地神啊,今天我带着孩子给您磕头来了,您是咱们的神,您保佑孩子的腿好起来吧!显显灵,让他能跑能动能干活,我们到时再给您上头供,放大鞭,给您披大红袍。”说完咚咚地磕下了三个响头,让我也跟着磕了头……
   一旦村庄里有人逝去,死者的亲人第一时间就得要去土地庙报庙。意思是这个人死后要去阴间了,家人让土地神去向阎王汇报,让阎王批准死者去向、发给路条。在凄凄的唢呐声与哭声中,孝子贤孙披麻戴孝,手捧哭丧棒排队跟在招魂蟠后缓缓前行,把死者的魂灵暂时安放在土地庙内,等到下葬时,亡者的亲人再请他回家让亲朋好友祭祀行叩拜之礼,然后再送亡魂离去。至于去了哪里?那要根据亡人生前的功过,阎王爷已早有安排,按照路条死者自会找到自己的归宿
   无庙不成村。然而,这座建起不知多年,寄托着村庄人无限愿望的的土地庙后来却遭到了灭顶之灾,那年春天,不知从哪里来了一帮红卫兵,领头的腰里别着一把手枪,雄赳赳地站在土地庙前高声地叫喊:“砸烂旧社会,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在他的口号中,红卫兵们一拥而上推到了土地庙,砸烂了土地神,那些精美的因果图画也毁于在一片打砸声里……。
   村头的土地庙被毁后,只剩下了点庙墙还没有完全倒塌。虽然村里一些人后来又把倒塌的墙体重新垒了起来,可是却没有了原来的气魄,庙里边也没有威严的土地神。上天,在外漂泊多年的我又回到村庄,特意去村头看了看,发现土地庙的原址上是空空如野,没有了以前的一点迹象。
   一切都不复存在了,在这个新时代里,土地庙早已被村庄里人们冷落和遗忘了。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土地神可能没有人知道,但我却知道村头的土地庙见证着一个村庄的历史,见证着村庄人的生老病死,寄托着村庄人无数的梦想和愿望,告诉人们如何善待这个世界。
  

共 28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形态,农耕文化在生产力推动下不断发展,在现代城市文明发展中不断退出我们的视野。怀念传统文化,是从文化、传承的概念去理解农耕文化和农耕文明,更好认知中国农耕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文章从生活中的“药罐”入手,从村头的“土地庙”——农民心中的精神寄托处落笔,写出了传统文化与农民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叙述了人心灵在与大自然交流中的物化。生活、神灵是农人心灵的外现,是质朴的外在表达。作者在结尾处写到:“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土地神可能没有人知道……,告诉人们如何善待这个世界。”很好地表达了在农耕文化与现代文明冲突下人们心灵的贫瘠、心灵的荒凉。文章以小喻大,揭示了我们在失去传统文化后的心灵迷茫,写作手法朴素自然,寓理于物却毫无斧凿痕迹,推荐阅读。【编辑:上大人孔乙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328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17-03-24 09:02:40
  感谢赐稿山水,社团的繁荣离不开您大力的支持。
回复1 楼        文友:周迎宾        2017-03-24 11:46:00
  感谢老师编辑发稿,让您费心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