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同题】 网上徐霞客,盛名如此美丽(散文)

精品 【天涯·同题】 网上徐霞客,盛名如此美丽(散文)


作者:馨语馨愿 举人,5603.2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862发表时间:2017-03-25 10:42:41

【天涯·同题】 网上徐霞客,盛名如此美丽(散文) 小引:同题书赞沈家褀,天涯五花绽芳笔
  
   网上徐霞客沁香一瓣的大名,早就在文学网上广泛地传播开来,他的文品和人品大家有目共睹。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名——沈家褀。最近,因为他的十卷本自选集首发仪式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被多家媒体报道后,大家才知道原来沈家褀就是网上广为传颂的沁香一瓣老师。他心怀祖国、投身教育、心系孩子,长期与贫困地区学校搞手拉手活动、编撰学校教学和德育教育的书籍,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献身教育事业的经历,才为我们所知。此时,我们才知道,他是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的著名作家。他所取得的文学成就,真是令人叹服。他不仅写出了大量的成人文学作品,还写作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被有关专家称为中国的“两栖作家”。他出版自选集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八省的贫困地区县级图书馆捐献价值20万元的500套书,这种无私奉献的行为和大爱无疆的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人,所以他又被中国慈善机构的领导称之为慈善家。是的,不仅如此,沈老师还在文学网中培养着像我们一样的一批草根文学爱好者,让我们在网络中呼吸着文苑芳馨的空气,茁壮地成长为走向纸媒和欲向神圣文学殿堂进军的作家。千言万语,我们不想说感谢的话,我们只想用行为和成绩去证明我们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老师的感恩之心。最近我们几位老师的徒弟和学生在谈及文学创作时,找到了共同的话题,于是执笔写下我们各自眼中的《网上徐霞客沈家褀》篇。在私底下,我曾玩笑说,沈老师无愧当今文学大家。是的,他就像是一件精美久藏的景泰蓝瓷器,质地是那么细腻,处处散发着莹润柔和的光泽,吸引着无数欣赏者赞佩的目光。请允许我这样说:沈老师多像一只瓷实的大碗(谐音大腕)啊!让我们以情为笔,以字为绢,同题书赞“网上徐霞客”。于是,我笔下的文章也由此诞生了。
  
   《网上徐霞客,盛名如此美丽》
  
   当今文学网上,很多人都知道沁香一瓣这个笔名,却并不知道他就是著名作家沈家祺。沈老师是我们江山文学网天涯诗语文学社的文学顾问和导师,也是我最敬佩的作家之一。他被众多粉丝誉为当代游记散文写作的高手和当代的徐霞客。这些年来,他在起点中文网、江山文学网、火种文学网等大型文学网发表了百余万字的游记散文。其中有游历我国绝版古村落的;有游览祖国名胜山水的;有探访中华天南地北古城的。总之,在我的眼里,祖国的名胜和风景几乎都被他写绝了。
   沈老师系上海市宝山区人,他是一位深受文友和读者崇拜的作家、诗人、德育专家。自19岁开始,常年笔耕不辍,至今己逾50年,创作出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报告文学、随笔和教育论著等共计1300多万字。不久前,他从这些文字中精选308万字,出版了自选集十卷本。其中收入了各类游记散文三大卷,共计近100万文字。厚厚的十卷书,每一卷捧在手里,都是沉甸甸的,散发着不一样的书香气。
   轻轻地打开十卷本中的《旅人走笔》,厚达30余万字的书啊,那些文章就像芬芳的花朵牵引着彩蝶的翅膀一样,在我的面前展现出一片动感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令我深深遐想和迷醉。《鄱阳湖畔抒怀》《鸳鸯池洗浴记》《情漫丹霞山》《未名湖畔飘船灯》《冬探黄石寨》《大山深处映山红》《天目湖畔品鱼头》《孔庙白鹭飞》《走进西部渔村》《腾格里草原赏月记》《海市蜃楼》《在泰戈尔居住的地方》《走进傍晚的沈家门》《新疆柳的记忆》《朱家尖散记》《走笔何首乌》《在贺兰山赏丁香》《亲近岳阳洞庭湖》《春探桃花岛》《塞上沙湖漫忆》《舞龙漫笔》《柳里蝉声》……看着这些文章的目录,又想起以前读过的沈老师送我的散文集《神秘的蝴蝶谷》来,这些文章的题目似繁星组成的美丽夜空,在我的眼前闪烁。
   细读沈老师的游记散文,大到对山川湖泊等自然风光的描写和对名胜古迹的人情风貌的叙述;小到对地方上一花一草一物的追忆和感怀,每篇文章都散发着别样的神韵。这些优美的作品大多挟带着神奇的故事和传说,读来引人入胜。有时耳畔似有雷霆万钧的气势磅礴,有时宛如看到惊涛拍岸的壮美风景。那些洗濯心灵的文字,有时像在山涧潺潺流动的小溪;有时像在河床上蹦跳的浪花;有时又像是浑厚有力的交响,有时又宛如一声声婉转清脆的鸟鸣。
   可以这样说,沈老师是我在文学上遇到的恩师,他对我的创作影响深远。他的文字,总有一种凝神的魅力,一旦捧起来,就再难放下。这是一种怎样的魔力呢?我常常在思考,老师为什么会创作出这么多文质兼美,极具文学性和艺术性,又具有收藏价值的游记呢?我忍不住向他请教,他告诉我:明代徐霞客之所以成就“千古奇人”的美名,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的勤奋和坚持。他不光博览群书,而且一生志在四方,“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留下了60万字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这既是一部地理学名著,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著作,所以他对地理学和文学的贡献都是巨大的。我们文学作者也要像徐霞客一样,去探察和游历祖国壮丽的山河、平原大泽,去发现和勘探一些鲜为人知的民俗风情和人文风景。
   为了实现心中的夙愿,沈老师以徐霞客为榜样,在近三十年间,他一有空就打起背包走天下。早在八十年代初,交通还不是很发达,他就开始利用寒暑假和年节假期外出。为了写出当代人喜欢的游记,他走的是一条充满着艰辛、痛苦、甚至磨难的历程。黄山和泰山,恒山和华山;四川的巴中和峨嵋山、云南的昆明和广西的丽江、青海的青海湖和塔尔寺、长江三峡的水电坝和白帝小城等地,都留下了他探访考察的足迹。在考察中,他曾遭受到风雪、泥石流、山崩、甚至野兽扑袭等的洗礼和生死考验。记得在徒步腾格里沙漠和草地时、在贺兰山探寻丁香时,突遇险恶的气候和风雨,险些被滚石砸到。但这些都没有击垮他,他从不曾放弃永远在路上的采风生活。
   这些年来,他先后走进凤凰古城、长汀古城、杭州古城、大理古城、丽江古城等,写出了好多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他说:他喜欢看古城蜿蜓而又起伏的高墙,古城的垒墙虽然没有长城那么雄壮,却有着各种气势雄伟的磅礴。古城墙犹如母亲的裙装,把城内的府居和民居一起环抱其中。
   为了探访古村落,整理民俗建筑文化,他又背起行囊,开始了更艰辛的个人之旅。我国有百余古村和充满古韵的古镇,有的建在高山之巅、有的分布在湖泊地区、有的藏在深山峡谷中、有的筑在一马平川的平原、有的紧靠边疆……为了把这些天南地北的古村古镇介绍给大家,他克服千难万险深入这些地方,写就了古村落和古镇千百年浓郁而古典的神韵。它们中有的历史悠久,从秦汉时代开始筑衍,古风十足;有的从唐宋开始夯实地基,底蕴丰厚;有的则是明清时期的经典,马头墙高翘。
   记得80年代中旬,他曾先后拄着拐杖只身游览。有一次,他在宁波考察,看到古村前有清澈的湖时,赶紧举起相机开拍。在选取角度时,一不小心踩着有青苔的石头而跌入水中,连同相机全身浸湿,腰部撞在井边的石头上。他痛苦地挣扎着爬起后,发现相机因进水不能用了。但他不气馁,买了傻瓜相机继续他的旅程,撰写他的文章。为了探寻云南马鞍底乡神秘的蝴蝶谷,他攀山越岭赶路,荆棘划破了他的衣衫,脚底磨出了血泡,但他咬着牙,继续坚持。
   在外出采风的日子里,他每天一大早出门,天黑了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旅馆,而放下行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资料。他告诉我:在那些漫漫征途中,他饱尝了甜酸苦辣,个中味道只有他自己知道。但为了心中的梦想,所有的这一切他都做好了准备,只要能采撷到有价值的东西并把它写出来,吃再多苦他都不在乎。就这样,他不知疲劳,不顾身体虚弱日夜兼程,投笔写作。在采风过程中,来不及写的时候就拍摄照片,努力搜集各地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历史积淀等方面的资料。这些文字、照片大多为他写作中国民俗文化及生态环境,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峡谷高原、纵横草原、潺潺河流、沙漠戈壁、原始森林,海岛渔村……他就是这样带着文学家的责任感,用汗水为这些地方的人文和风景树碑立传,他的这些努力真是功德无量。
   在东海边横沙岛的农村里,他看到很多民间农具与生活用具都已淡出了生活,成为了历史,他感到很惋惜。于是,他就将过去打草鞋的木马与舂谷用的舂子、牛车等民俗文物拍下来;在江苏的荡口和自己的故乡,过去的很多手艺如:锯匠、桶匠、弹匠、补锅匠、织布匠等,许多年轻人早已不知晓是何物。于是,他就用他秀美的笔,循着记忆里那些匠人的故事,写成了石匠、木匠、修理匠和剃头匠等《系列工匠散文》。他总是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将这些东西记录下来,然后在游记中夹叙夹议,把昔日农村的生活用品用文学还原和告诉大家。
   翻开十卷本中的《写意神州》卷,30多万字的古村落散文,就是他辛劳和智慧的结晶,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这可是对中国古建筑文化的一份精细的整理呢。每次阅读这些散文,我激动的心怎么也平静不下来,似乎耳畔总有一个声音在呼唤。那是来自远古村落的声音,也是来自祖国文明历史的回响,它们在岁月时空的碰撞中震撼着我的心灵,我感到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在左右着我。我的面前便出现了一个个地域不同、形态不同的古村落……它们有的如同大家闺秀风姿绰约,有的宛如小家碧玉般光彩照人,有的则如盈盈浅笑的村妇般羞怯地矗立在我的面前。于是,我的眼前就渐次呈现了那么多清晰可辨的古村落:《像八卦一样的诸葛村》《诗画般美的走马塘》《像椅子一样的山村》《追摄白哈巴古村落》《亲亲谜语村》《走近三亚水南村》《“世外桃源”后沟村》《深邃的李坑》《走进夏日的石头村》《绝版的西递古村》《神秘的张谷英村》《徽州活化石湖村》《走进江南碗窑村》《古村落中的“活化石”》《 牌坊高耸的樘樾村》《九山偎依下的朱家峪》《古榕树畔长美村》《“露天博物馆”新叶村》《在牛戏水的古宏村》《柳氏古村天下美》……用不着再举例了,这一帧帧鲜活的古村落的容貌和故事如电影镜头般占据了我的头脑。
   当我们阅读着古城和古村落那悠远而又历经沧桑的风貌,欣赏着那一幅幅他用文字刺绣出的风景图画时,有谁会想到他是踏过了无数荒芜的山岭和滩涂,走过了无数险要的山脉和河流,而后没日没夜呕心沥血完成的呢?
   面对文友的赞美,他总是微笑着说:我喜欢一个人背着旅行包行走,喜欢在行走时抚摸旧墙的砖石,慢慢移步向前,常常还会在湿漉漉的青石板街头看房檐上青绿色的爬山虎,还有高翘的屋梁上露出的麻雀窝,甚至还有檐下挂着的一块块渔网似的小蜘蛛网,或者是一棵盘根错节的古老的大树伸枝如伞从墙脚探出,总觉得看这些古老的东西就是一种享受,是对文化的一种诠释和全新体验。他还说,他喜欢找一个幽静的小旅馆,住在里面观景。黎明,打开绿色的爬山虎垂下的窗帘,便能听到那护城河的水在阳光下轻吟,还会嗅到随风飘来的空气的清香。他喜欢看碧绿宁静的湖水和湖四周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喜欢看湖边婀娜多姿的杨柳在风中飘逸秀发,还有柳枝在水面挥写出具有时代记忆的景色……
   沈老师还告诉我,在杭州城游览西湖,租一条五彩的游船,便可见幽深湛蓝的湖水和四周的风景,遥望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美丽景色,仿佛能把所有的山水都揽在怀里。站在船头放眼,湖面烟波浩渺,湖心小岛时隐时现,三潭印月的神秘会把任何一个游客醉倒。等华灯初放,湖岸上装帧的彩灯便闪烁着迷人的色彩,又把西湖沉浸在水墨之中。凝望着、联想着、品味着……许多饱经历史风雪雨霜和彻悟人生坎坷曲折的故事,诸如许仙白娘子、雷锋塔等等便会浮现在眼前。他说,祖国的山水美景,古城的人文历史,总是深深印记在他的脑海,溶入他的血液,他的心脏时时刻刻都与它们在一起跳动……
   沈老师不仅写遍了神州,写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风景,他也写美了自己的故乡。不信,再翻开十卷本中的《故乡情缘》卷就知道,又是30万字啊,这些文章中的任何一篇,都足以帮你度过一段幸福的读书时光。看吧,《小院里的紫藤树》《乡间的山芋藤》《故乡的小木船》《我记忆中故乡的野菜》《故乡的土茶》《老宅河的秋色》《漫忆故乡的屋》《走进故乡的晨雾》《走进故乡的小路》……这些看似很平淡的事物,在他的笔下就灵动活泛了起来,有了思想,也有了情感……在他的眼中和心里,故乡的一片叶子,一粒石子,一朵小花,一棵小树,一扇小窗都能激起他深深的爱恋情怀;故乡的田园、石桥、野花、蝴蝶、门前的篱笆、房前的月季、屋后的竹林、小院里的丝瓜和黄瓜、甚至老屋的瓦楞、马头墙以及烟囱里袅袅的炊烟、还有在瓦缝里生蛋孵小鸟的麻雀等等,都会在他的笔下精灵活现,令人叫绝。
   据我了解,每一个读到沈老师游记散文的人,都会觉得他就是当代的徐霞客,他用文字引领你去探索、去发现、去收获。文友们说:读沈老师的作品,我们会看到巍峨高山的日出;会看到到茫茫戈壁的大草原;会看到和听到滚滚长江和滔滔黄河的叙说。如登上了巍巍不倒的万里长城;如踏上了松花江畔的黑土地看霜雾太阳;还如站在烟雨江南和水乡古镇的小石桥畔……总之,沁香老师的足迹几乎和徐霞客一样,踏遍了祖国的山水,写美了大好的神州风光,所不同的只是时代而已。
   写到这里,我想:世界上有许多记忆的东西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延而被忘却,时间越长记忆就会越淡漠,就像是杯子里不断被稀释的茶水一样。然而,当我们读到老师触摸过的那些美丽的名胜风景时,脑海里就会清晰地映出画面来。那是一份份记忆里的美好,从脑海深处喷涌流溢出来,多么纯美的游记散文啊……
   2017年1月18日,沈老师的十卷书研讨会暨向贫困地区图书馆捐赠发布会在京举行。那天,迎春的风驱散了阴霾,北京的天空格外晴朗和明媚。中国现代文学馆的C座大会议室里,来自北京、上海、山东、河南、四川、江苏等地的作家和在京的12家媒体的记者,三十余人参加发布会。我有幸代表江山文学天涯诗语社团出席了会议,并有幸见证了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幕。会上,沈老师简述了自己50年风风雨雨的文学创作经历。他说他要一直努力,笔耕不辍,不断探索,写出属于自己风格的更高品质的作品来。会上,老师宣布向江西、海南、甘肃、四川、河北、湖南、吉林、安徽八省贫困地区的图书馆捐赠500套书。他以低调和谦逊的胸怀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和爱心。
   是的,沈家祺老师不仅是一位写作成就非凡的作家、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他更是一位了不起的慈善家。啊!老师,您是一位出精品的高产作家,您不光游记写得好,您的小说、诗歌、报告文学和儿童文学同样写得好,您就是我们敬仰的文学导师!您,就是大名鼎鼎的网上徐霞客!您的盛名响彻大江南北,文学成就了您的美丽梦想!您,就像您的名字一样,永远沁香文坛,芳馨文苑!
  

共 586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由小引拉开了正文的讲述。小引起到了统领全文的点睛作用,作者运用得很巧妙。接着,作者详尽地从沁香老师的文字着手,写出了徐霞客盛名前后的诸多故事和美名的由来。其中,作者引进老师文集中多篇游记录的名字,意在凸显网络徐霞客游览大江南北里程的遥远,验证了盛名的真实。作者没有停顿在文字表面上,而是挖掘网上徐霞客盛名背后的艰辛。正是这样的艰辛才成就了网上徐霞客的盛名,而盛名又成就了沈老师美丽的文学梦。这样的写作角度,让同题有了灵魂,有了深度。结尾,用沈老师发布新书,捐赠文集来升华主题,让网络徐霞客变得现实而真切了。同题细腻灵动,面面俱到地写出了沁香老师和网络徐霞客如何合二为一,如何用文字传播人文地理,传播正能量的过程。好文章推荐阅读欣赏!【编辑:薇梦儿】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330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7-03-25 11:17:02
  哇!精品之作哪!同题同主人公却因写作者不同水平而分出高下,馨儿真棒!当代网络徐霞客必须扬名的!
探索文学,谨为《呜咽的柳沟河》积蓄能量……
回复1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7-03-25 15:43:46
  谢谢秀秀美赞,羡慕你和雨荷写的呢,期待薇儿和梦雪的美文,祝大家笔会收获精彩,加油!
2 楼        文友:思想者        2017-03-25 12:01:43
  作者是在用心写文章,感动加感动。
回复2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7-03-25 15:45:02
  谢谢思想者老师共鸣留言,问候问好,祝春天安泰吉祥。
3 楼        文友:栀子芬芳        2017-03-25 16:21:09
  欣赏又一篇描绘网上徐霞客沈家褀老师的美文,每篇文章都各有特色,千秋不同,欣赏之、赞美之,祝沁香一瓣老师再铸辉煌,祝姐姐们妙笔生花,文苑芳馨!
栀子芬芳
回复3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7-03-25 16:27:58
  谢谢栀子美评,祝创作愉快,春天美丽!
4 楼        文友:山中木屋        2017-03-25 18:34:02
  又一篇赞美沁香一瓣老师为“网上徐霞客”的文章呈现在读者面前。这虽然已经是第三篇同题文章,但内容却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每篇都有新意。读出了写作者的虔诚和用心以及对沁香老师的钦佩和敬慕,也彰显了沁香老师的文品和人品。这也是沁香老师多年活跃于文学网站,对文学爱好者不遗余力的进行指教和栽培,如今已令自己“桃李满天下”。这真是可喜可贺,可歌可颂的大好事。为沁香老师有众多爱徒,能够笔墨生花而艳羡。祝愿沁香老师和众多弟子多出佳作,再创辉煌。
认真书写每一篇文章,真诚对待每一位文友,徜徉文字的海洋,感悟文字的魅力
回复4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7-03-25 19:34:15
  谢谢金平姐姐真情满满的祥评,令妹妹心里也是满满的感动。因为老师用实际行动证实了他的大爱无疆,我们只能以老师为榜样,行使我们生命和文学的航程,让我们加油
5 楼        文友:山中木屋        2017-03-25 18:39:14
  馨儿妹妹妙笔生花,沁香老师“网络徐霞客”美誉名不虚传。欣赏学习了。问好妹妹,祝创作丰收!
认真书写每一篇文章,真诚对待每一位文友,徜徉文字的海洋,感悟文字的魅力
回复5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7-03-25 20:36:47
  姐姐谦虚了,如果你写,可能更美。祝我们文学的春天越来越美。
6 楼        文友:妙琴        2017-03-25 19:20:26
  又一朵金花笔下生花!馨儿的妙笔把沁香一瓣老师热爱文学、载人荣满天下的多面手大家和人们传颂的当今网络徐霞客绣的完美无瑕!祝愿沈老师和他的弟子们用鲜艳的文字绣出美丽的大中华!
热爱文字是我一生的嗜好!
回复6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7-03-25 20:35:06
  谢谢妙琴姐美赞,你的点评如同春天温柔的风送来百花的芬芳,感谢一直的相伴和鼓励。问好!
7 楼        文友:袁梦雪        2017-03-26 13:26:13
  好一篇精彩佳作,不仅文笔细腻,优美,把网络徐霞客描绘得生动形象,厚重耐品,而且把老师背后追旅的惊险也展示出来,令大家惊叹,敬佩不已。如此才情,甚是了得,令我们自叹弗如。问好!祝福师兄春暖花开!文思出彩!!
回复7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7-03-26 14:31:22
  师弟谦虚了,我非常羡慕你写的,唯美,就像一首优雅的散文诗,那么欢快轻捷,让人愉悦,心里柔柔的,暖暖的,香香的,艳艳的。
8 楼        文友:潇男        2017-03-26 13:34:01
  同题同义同撰文,
   同赞沪上一师尊。
   风靡网络徐霞客,
   沁香一瓣大名人。
   ---欣赏馨儿美文!问好!
文学是生命,朋友是天地,淡泊名和利,贵在情和义。
回复8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7-03-26 14:33:41
  师父尊驾光临赞美,徒儿喜出望外,恭迎师父赏读。问候师母身体安泰为盼,祈愿长乐康健。
9 楼        文友:林雨荷        2017-03-26 16:18:19
  优美文字,精彩无限。同题的创意,让沁香老师,网络徐霞客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好文好人,好人才会有好文。问好馨社!欣赏学习!
林雨荷
回复9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7-03-26 16:33:49
  谢谢雨荷师姐美赞,你的文字才美,向你学习并致敬,祝我们的文学梦更加湛蓝高远。
10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7-03-27 17:05:33
  感谢有你,心底泛起阵阵涟漪,师生友情的长廊,贴满了真情的画卷,让我们手捧成熟的硕果,在阳光下一起闪耀每一个祝福!问好馨儿!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激情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回复10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7-03-27 18:12:54
  当我们遇到您的时候
   您的美丽
   征服了我们渴望的眼睛
   当我们仰望您的时候
   您鼓励笑容
   给了我们飞翔蓝天的翅膀
   走近您
   我们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们整个春天
   靠近您
   我们想收获一缕芬芳
   您却给我了我们整个世界
   是您,让我们理解了
   文学对生命的意义
   感谢,文学让我们遇见你
   感谢,生命让我们遇见文学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