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青灯有味是儿时(随笔)

编辑推荐 【晓荷】青灯有味是儿时(随笔)


作者:潮仙 探花,13937.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10发表时间:2017-03-25 15:31:50
摘要:光阴荏苒,物也非,人也非。儿时过元宵节的那种热闹与温情已无从寻觅,但那些关于灯温暖而闪光的记忆,却充盈着我的内心,照亮着我的道路……

【晓荷】青灯有味是儿时(随笔) 今天是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准确地说,元宵节属于过年的余韵,也是新春的狂欢。用一句话来形容它,就是热闹。所以,古人也把过元宵节,称为“闹元宵”。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描摹北宋都城汴梁的元宵节盛景:
   “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击丸蹴踘,踏索上竿。赵野人,倒吃冷淘。张九哥,吞铁剑。……更有猴呈百戏,鱼跳刀门,使唤蜂蝶,追呼蝼蚁。其余卖药,卖卦、沙书地谜,奇巧百端,日新耳目。至正月七日,人使朝辞出门,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形容杭州元宵节则是:
   “终夕天街鼓吹不绝,都民士女,罗绮如云,盖无夕不然也。至五夜,则京尹乘小提轿,诸舞队次第簇拥前后,连亘十余里,锦绣填委,箫鼓振作,耳目不暇给……”
   想来,元宵节的意趣全在一个“闹”字,它其实更像中国一个人人参与,其乐融融的狂欢节。
   在这一天,人们游街赏月、燃鞭放焰、玩灯猜谜、共吃元宵表达欢乐团圆,还借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民俗表演,挥洒内心的喜悦之情。
   另外,这一天还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情人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千百年来,上演了无数两情相悦的爱情故事……
   我始终记得童年最盼望的就是过元宵节了,不为别的,只是为了看灯。“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记得小的时候,每逢元宵节,很多企事业单位都会扎灯。月上柳梢,花灯齐放,卫红桥就成了“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的世界。
   当绚丽多彩,造型各异的花灯,在耍狮子、踩高跷、打腰鼓队伍的热烈衬托下,如五彩游龙飞舞时,我的心也像火树银花一般地绽放。
   因为爸妈下班晚,到卫红桥看灯,一般都是邻居邹二奶奶带我去的。说来也蹊跷,儿时的元宵节常常会下小雨,总是阴冷冷的,再加上看灯的人多,因怕我走丢了,那时,邹二奶奶总是紧紧地拽着我的手,我至今还能感受到她手上散发出的温暖与力量。
   过元宵节,最开心的就要算是小孩子了,不仅可以看灯,还可以玩灯哩。
   关于玩灯,我们这里有“正月十三上灯,正月十八落灯”的风俗。在那六天里,孩子们最兴奋的就是黄昏暗去,夜晚来临的时候。
   天还没完全黑,各家各户的孩子就倾巢而出,带着各式各样的灯,汇入了光的海洋、花的世界。
   形态各异的灯,在黑夜的映衬下,争奇斗艳,五彩缤纷。有手里提着的荷花灯,金鱼灯、绣球灯、南瓜灯……有地上拖的兔子灯、公鸡灯、蛤蟆灯……空中地下,流光溢彩,让人目不暇接。
   更有一种彪悍的马灯,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大人会将玩灯的小孩用绳子扎在两灯之间。这种马灯是用干电池接上小电灯泡照明,马身则是用一张张光闪闪的金银箔纸装饰成的,经里面的灯光一照,整个灯熠熠生辉。
   这样的“高大上”的马灯,在我们北门外大街只有一家孩子有,就是靠近牌楼口的蒋家小刚子,小刚子的姐姐小静子是我的发小。我至今还记得,小刚子一手扶住高高的马头,一手挥着马鞭骑马灯的样子,可神气呐!
   另外,还有一种跑马灯也很别致,小学校对过的谢家,就有一盏,那跑马灯不停地旋转,转出孩子们无尽的暇思和欣喜。
   当然,最多的还是兔子灯。兔子灯是用竹篾做骨架,然后蒙上白纸糊成的,灯的下面有四个用线轴做的轮子。
   拖兔子灯的孩子们成群结队地在街上走着,火光在灯里窜动,孩子们的心也跟着动荡不已。偶尔风来,灯里的火舌被吹得歪向一边,孩子的心呵,总被惊得“扑通”乱跳。
   有些淘气的孩子,他们专门喜欢“吃兔子肉”。每当他们看见有拖兔子灯的孩子路过时,便向灯扔石子,“扑”的一声,兔子灯破了一个洞,拖灯的孩子哭了,可他们却欢欣雀跃,四下欢叫着跑散了。
   不幸中招的拖灯孩子,只能挂着泪拖着“负伤”的兔子灯沮丧地回家了,而走完全程灯安然无恙的孩子,则会有一丝侥幸的得意,有一种胜利了的满足感,似乎终于可以大大的喘口气了。
   我们小时候,女孩子一般是不玩灯的,玩灯属于男孩子们的专利。但因为我是家里的惯宝宝,父亲的“心头肉”,所以,年年元宵我都和男孩子们一样享有玩灯的资格。
   最难忘的是自己最后一次拖兔子灯的经历,它是我生命中一抹珍藏的记忆。
   那年元宵节的晚上,父亲下班好像特别迟。我吃完了汤圆,就趴在自家的大门口,眼巴巴地一边看着别的孩子拖着灯神气地走来走去,一边焦急地等着父亲回来给我糊兔子灯。
   我等呀等呀,等了好久,父亲才下班回家。在他踏进家门的刹那,我委屈地哭了。父亲笑着抹去了我脸上的眼泪,汤圆也没吃就开始帮我糊兔子灯。
   父亲先将灯骨架上旧年的纸屑剔除干净,然后蒙上一层崭新的白纸,接着,用红的蜡纸剪成兔子的眼睛,黑的蜡纸剪成兔子的眉毛,黄的蜡纸剪成兔子长长的胡须,最后,再用各色蜡纸剪成兔子身上五彩的披肩……
   很快的,一只可爱呆萌的“兔子”就出现在了我的面前,而我就那么容易地破涕为笑了。
   此刻,天井上空一轮明月分外清亮,仿佛院子里每个角落都流淌着月光……
   当父亲把兔子灯里的红烛点燃时,我童稚的心房被摇曳的烛光照得欢快、透亮。
   因为时间已经很晚了,父亲让我就在就自家的小天井里拖几圈。那晚,我拖兔子灯满天井地边跑边笑,算是过了“灯”瘾。
   但随着夜色渐浓,那灯肚里渐渐暗去的烛光,耳边慢慢散去的鞭炮声,仿佛是在提醒我这是新年最后的狂欢。
   也是那个晚上,父亲对我说:你已经是大姑娘了,明年不能再玩灯了。那年,我十岁。
   时光飞逝,我如今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纸糊的兔子灯了。现在,满大街都是些塑胶的花灯,和记忆中的那些纸灯相比,它们可是逊色多了。
   光阴荏苒,物也非,人也非。儿时过元宵节的那种热闹与温情已无从寻觅,但那些关于灯温暖而闪光的记忆,却充盈着我的内心,照亮着我的道路。
   抬起头,夜空中闪现出父亲微笑的面庞,他似乎在激励我乐观生活,执着前行……
   最后,祝大家元宵节快乐!今天要记得吃一碗汤圆或几颗元宵哟~
  

共 244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蕴含诗意的标题,点明中心,铺垫后文。开篇提起元宵节,运用古代文人形容元宵节情景的诗词诗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随后笔锋回到现实的元宵节,传递了元宵节吉祥寓意以及热闹非凡的景象,不由自主打开记忆的闸门,生动细腻的文字叙述了儿时过元宵节快乐时光,呼应文题,诠释了作者对儿时元宵节快乐温馨的美好岁月无比眷念。在岁月流逝下,昔日元宵节的那份热闹和温情已成为印记,也正因为儿时那份无忧无虑的快乐充盈着“我”的童年,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文末,再次点题,充满积极乐观的笔调,深深感染着众人,温馨真诚的祝福,祝愿所有的人都快乐幸福生活!一篇充满激情的文章,倾情推荐赏阅,感恩赐稿!【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3-25 15:32:56
  “光阴荏苒,物也非,人也非。儿时过元宵节的那种热闹与温情已无从寻觅,但那些关于灯温暖而闪光的记忆,却充盈着我的内心,照亮着我的道路。”深情的怀念,温馨的文字,开启了很多人心底的回忆。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1 楼        文友:潮仙        2017-03-25 16:33:17
  感谢老师精彩的点评和及时编发。辛苦了!问好老师!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3-25 15:34:35
  流畅的笔墨,快乐的旋律,将元宵节热闹快乐的气氛融入文字中,采用对比的方式,将儿时和现在的元宵节做了对比,更加眷念存留心底儿时的那份美好回忆。感恩老师分享,问候老师期待您更多精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2 楼        文友:潮仙        2017-03-25 16:34:06
  感谢您的美评与热情的鼓励。共勉!春天快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