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母亲与土地(散文)
初春下午的阳光懒懒散散地洒在路上、田野里,照在身上,有一点点暖意。母亲像往常一样步履矫健地走在阳光里,一点也看不出已然是七十一岁的古稀老人。
今天是2017年正月二十三,休整了整整一冬天的母亲,急于去亲近她的土地。她左肩背着镢头、铁锹,右肩挑着箩头筐子,左右两只手分别把住各自肩膀上的农具。脖子上搭了条用来擦汗的毛巾,为了干活方便,她身上已换下冬天穿的最厚的棉衣,只穿着初春、深秋才穿的相对薄一点的棉衣。在人烟稀少的山间田野里,肩头的农具有节奏地碰撞出叮叮咚咚的声响,母亲很享受地听着,步子随着这响声走得更有劲儿。
母亲要去的地叫裤腿地,那是一块像裤子形状的长条地。一头像裤腰似的一片,中间又分成了两长条,远远看上去,真的像一条裤子。
那块地母亲计划用来种春玉黍的,田头还有去年的玉黍杆子,她想着得把那些玉黍杆子点燃了,趁着很久不下雨,天干,好点。就在她刚打着打火机时,就有响亮的声音向她扑来:“喂,不许点玉黍杆!小心我们去逮了你!”母亲一下怔住了,等她看清那是一辆写着“不许焚烧秸秆”标语的面包车,几个人正从车里出来像是要走向她逮她的时候。她抬脚就跑,没想到刚跑了几步就被地里的玉黍根绊倒了。她的一条胳膊就在去年刚跌折过,还没有完全恢复。她试图爬起来,那条胳膊却使不上劲儿。她就那么静静躺在那儿,有人从地头走过,还以为母亲像平时一样躺在地里休息呢!
入夜,风开始嘶叫着刮起来了,风卷起那些平时被母亲精心侍弄的黄土、树叶子、塑料袋子、庄稼杆子毫不留情地向母亲身上扔来。母亲没有恐惧、没有绝望,更没有抱怨,一如她平时豁达的处世态度——她觉得一切就该如此。
距离母亲跌倒二十四小时后才被田头路过的人重视起来,他们开始通知母亲的亲人们。大姐赶到的时候,母亲已经被扶起来,她说话口齿不清,一只胳膊不像平时一样有力气。当母亲被送到乡镇卫生院,通过一系列检查才知道母亲得了轻微脑出血。
母亲头脑清醒,她原原本本地跟姐姐们讲了,她说她一点事也没有,就是跑了几步跌倒了,然后那条胳膊使不上力气,因此就起不来了。当大家问她夜里的风那么大,那么冷,你怎么受得了呢?她说那有什么,听了一会儿刮风,就睡觉了呗,睡觉了谁还知道冷了热了呢?口气轻松,完全没有一点委屈的样子。
同病房的人都说母亲真命大,跌倒在地二十四个小时,夜里温度在零度以下,又刮着大冷风的夜里,她竟然能熬过来,要是体质差一点的人早就被冻死了。人们感叹着,唏嘘着,连连说真是奇迹,奇迹呀!
而我却觉得母亲之所以在天寒地冻的野地里能熬过二十四小时,是得益于她心爱的土地。一定是那片母亲视为命根子的土地救了母亲。它用它温厚的性情,宽厚的臂弯拥着母亲,拥着这个用自己的生命爱护它的老母亲。
是的,母亲是农民,她平生最离不开的就是土地,她最爱的也是土地,土地与她的生命息息相关。
若干年前,当村里大多数人家扔掉土地涌向城市,当那些年轻人即使坐在家里打麻将也不愿再去侍弄那些土地时,只有母亲,以及像母亲一样的许许多多的、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土地的母亲们倔强地种着属于她们的责任田。
那年,弟媳又生了二胎,弟弟跟母亲商量:“娘,你看我常年在外地打工,地里的农活基本帮不上忙。你年纪又大了,庆红带着一个吃奶的小孩,还有大的她也得看管,那些小块儿的地就别种了,让那些有闲人的人家种吧。”母亲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不,我还不老,我能种得了。”
弟弟看拧不过母亲,也就随她去了。母亲不光种着数亩大块儿地,就连山坡上斗大的小地块也一块儿不剩地种着。母亲说,以前,人们都去开荒种地,种出来的粮食还得交公粮,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给咱补助,种的粮食归咱自己,还不好好种地,还又是转给别人种,又是扔着荒掉,多可惜呀,人们也太不识叶儿了。
农忙时,母亲还像她年轻时一样推车挑担,手提肩扛、往家里收粮食、果子,往地里送肥粪。
前年秋天的一天早上,五点钟就有人来喊母亲说车到某某地了,得赶紧去撒肥料。母亲起床草草洗刷一下,就赶紧推着化肥往地里赶去,地块离村里较远。母亲马不停蹄地推着小推车,走上坡路时,母亲喘息声声,但她不敢稍微松懈一下,只能让那弓着的身子更加弓一些,使出最大的力气往上推。这是她一辈子经常重复的动作,她并没有觉得现在六十九岁的年龄和四十年前,二三十岁的年龄有何区别。她很满足于眼前她在忙活的活计,她在忙活她的土地——这,就够了。
母亲洒完一块儿地,就听到又有人喊说车子也快进到另一块儿地了,需要赶紧洒化肥。母亲放下手里用来撒化肥的破脸盆,就急忙推着车子回家推化肥。当第二块儿地将近犁完时,又有人告诉她,另一块儿地也要进车了。母亲又扔下手里正在打着大块儿土坷垃的镢头,又推起她的小推车往家里去推化肥。
后来,母亲跟大姐说,那天,她一个人一天犁了三块儿地,中间忙得一直没顾上停下来,没顾上回家做饭吃,其间只喝了一碗水……大姐说你可以去南院喊庆红啊,你看你这么大岁数了,怎么吃得消!母亲说,孩子还小,即使喊她,她也离不开。
母亲很满足于眼前的生活,她有地种,她有饭吃,她穿得暖,还有国家发给的老年钱。几乎每年在春节我们姐妹几个回家拜节时,母亲都要念叨数遍,她一遍遍地说着:“现在的社会就是好啊!你看,粮食吃不完,有钱花,国家还给我们老年人发工资,村里的工头们年年还要发给我们穿的保暖、秋衣裤等衣服、还买饮料给我们喝,买方便面、饼干等食品给我们吃,在老年节那天还支大锅,给我们老年人做大米饭肉菜吃。你说这有多好,啊?我活了今年就七十一岁了,还没见过这么好的年景。”
我常常试图去理解母亲对土地的感情。是不是源于母亲的不善交际才更愿意待在她的土地上呢?
看着母亲对土地的那份发自内心的迷恋与热爱,我才知道母亲对土地的爱是没有任何理由,她只是爱,爱它的亲厚,爱它的踏实,爱它的滋润。母亲愿意把她所有的精力与心血花在她心爱的土地上。土地上长出的一棵棵庄稼就是她的骄傲,那种骄傲不亚于科学家们研发出来科研成果后的那种骄傲与自豪。
母亲与土地是血肉相连的关系,母亲用她的双手、双脚、双肩,用她那用不完的力气耕作着她的土地,使得她的土地能在母亲的照管下完成它的使命:孕育种子、成长苗子、结出果子。土地在心里感激着母亲给予它生发庄稼果实的机会,母亲则感激土地给予她的用武之地以及那收获来的累累硕果。
在母亲精心看顾下的土地,更像母亲的孩子。她抚育它,照管它,对它精耕细作,从来舍不得遗弃一点点。而土地对母亲也像个听话的好孩子,它在母亲的照管下,发芽、生长、结果,一天天以蓬勃的生命形态给母亲注入无穷的欣喜与力量。母亲一把把用手擦抹着脸上淌个不停的汗水,看着在她的管理与耕作下越长越旺的禾苗,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在她的土地上病倒的母亲,心心念念还是她的土地。她的口齿尚不完全清晰,却一遍一遍地跟姐姐们唠叨她的土地。她说长条地今年要种棉花,三亩搁倒地要种点红薯,拇指地就种点豆子吧。
我想起了过年时,或者我平时节假日回家看望时,母亲常常用塑料袋给我装红小豆、绿豆的事,还有每年过年家里炒的花生米,都是母亲亲手种的。每年国庆假我回家,母亲总要抱起她种的大南瓜忙着送我,自豪地说:“你看这南瓜大得、多得,怎么吃也吃不完,送邻居吧,邻居又不缺,你快拿走吧!”而我也常常只是象征性地拿一两个。
我常常不知道母亲明明知道吃不完,为什么偏偏要辛辛苦苦地种那么多瓜果呢?我想她一定是看不得一点闲着的土地,哪块儿土地闲着,就像一个被她遗弃的孩子一样,她怕它伤心,怕它寂寞,她要时时去照管它,时时用脚去那上面踩一踩,用手去抚一抚。只有这样她的心里才踏实,她的土地也才踏实。
我常常想到母亲以及像母亲一样经历的天下所有的母亲们,她们的生命与土地紧密相连,她们是生命不息,劳作不止。
医生说母亲的身体应该没啥大问题,将来也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祈愿上苍佑护母亲,让她能够完全恢复健康,尽快走到她的土地上去,在那个舞台上挥洒属于她自己的人生篇章。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读雪飞扬的散文《母亲与土地》有感
1、这个母亲真正的懂得知足常乐。母亲很满足于眼前的生活,她有地种,她有饭吃,她穿得暖,还有国家发给的老年钱。
2、这个母亲真正地懂得感恩,母亲的话朴素而有深情:“现在的社会就是好啊!你看,粮食吃不完,有钱花,国家还给我们老年人发工资,村里的工头们年年还要发给我们穿的保暖、秋衣裤等衣服、还买饮料给我们喝,买方便面、饼干等食品给我们吃,在老年节那天还支大锅,给我们老年人做大米饭肉菜吃。你说这有多好,啊?我活了今年就七十一岁了,还没见过这么好的年景。”
3、科学家、文学家、诗人郭沫若曾写过一首诗:《地球,我的母亲》,而作者的母亲,却把土地当做自己的孩子。我认为这样的母亲更伟大。在母亲精心看顾下的土地,更像母亲的孩子。她抚育它,照管它,对它精耕细作,从来舍不得遗弃一点点。而土地对母亲也像个听话的好孩子,它在母亲的照管下,发芽、生长、结果,一天天以蓬勃的生命形态给母亲注入无穷的欣喜与力量。
4、散文语言流畅,感情真挚饱满,以生动的感人事例说明母亲与土地的“母与子”似的关系,让人感动一个母亲的了不起。
5、此文荣获绝品,名至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