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繁华世界寂寞人

编辑推荐 繁华世界寂寞人 ——王绩《野望》赏析


作者:风之丐 秀才,1890.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59发表时间:2017-03-27 12:24:25

老师要求孩子在课外读读《唐诗鉴赏辞典》,听到他读“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突然心中一动,非常具有深意的一句啊,似乎以前没有注意过。
   诗句出自王绩的《野望》。王绩号称东皋子,是被弟子们称为“文中子”的王通的弟弟,写过《酒经》《酒谱》等书,喜欢喝酒。唐武德八年(625),朝廷征召前隋朝官员,王绩由于在隋朝担任过待诏,这样就成了唐朝的门下省待诏。按照门下省的规矩,每天供应三升好酒。王绩的弟弟王静有次问道:“待诏快乐否?”王绩回答说:“待诏俸禄低,又寂寞,只有良酒三升使人留恋。”他的上级陈叔达听到后,单独每天给他供应一斗酒,所以他当时又被称为“斗酒学士”。贞观初年(公元627年),太乐署史焦革自家酿的酒很好,王绩请求担任焦革的助手(太乐丞)。后来,焦革去世,他弃官还乡。王绩被当时人称为怪人,据说,他和一个哑子一起生活了好长一段时间,两个人一起相处,不说话却都自在。在唐代,他哥哥王通的名气很大,很多将相都是其弟子,留下了《论语》体的《文中子》,并且被后来的《三字经》列为“五子”。可要是论作诗,王绩就可以很轻松地甩开哥哥王通好几十里。后人选唐诗,几乎无一例外都会选王绩这首开一代先河的《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我们来看看这首诗吧。
   第一联点明了诗要表达的地点:东皋。时间:秋天(后面能看到)的黄昏(薄暮)。心情:寂寞不甘却无可奈何(想到一个什么地方去却不知道怎么才能去,徙倚欲何依)。在生命历程中,有那么几次,你是不是突然觉得自己想去哪里或者有什么事要去做,可仔细想去却又说不清楚哪是什么地方、什么事情?要是有过这种心理,你才能明白这句诗的意思。否则,你还是认认真真地过你的日子,看将来会不会有那么一天,让你明白。
   第二联写看到的自然景色:每棵树都按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属于自己的秋天(树树皆秋色),每座山只留下夕阳的光辉(山山唯落晖)。很平易的句子,没有一句难懂的话,却触动了我,也使我读懂了它。你要能懂,它就很好;你要不懂,它不过是在描写晚景。不过,那也是你这棵树的秋色,你这座山的落晖。
   第三联写世俗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目的忙忙碌碌地生活:放牧的人赶着牛犊回来了(牧人驱犊返),打猎的人也带着猎物回去了(猎马带禽归)。这也是世俗人的代表:忙于糊口的人(穷人)和掌握大批资源从而也就有大量空闲时间来玩乐的人(富人)。
   最后一联是感慨,同时也回应了第一联:他们都不是和我一类的人(相顾无相识),我只能唱着哀歌纪念伯牙叔齐(长歌怀采薇)。
   据说王绩喜欢读书,但除了《易经》《老子》《庄子》,其它的书一概不看。那么他所谓的伯牙叔齐,也只是自己想象中的伯牙叔齐,喜欢他们只是由于他们本身什么书都没有留下,留下的只是关于他们的传说。在秋天的黄昏,他看到熙熙攘攘的人世,他看到的不是人世的繁荣或者贫瘠,他看到的是人本性中的寂寞。所以,他和哑子相处,觉得人世无可与言者;他喝酒,他喝的其实不是酒,而是寂寞。

共 12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篇就写作者注意王绩的原因,是源于孩子读他的诗歌。在具体赏析中,文章介绍了王绩的生平事迹,对我们阅读《野望》做了铺垫。文章的主体部分内容,作者逐联赏析了《野望》这首诗,把其内容和特点清楚地揭示了出来。这对我们了解王绩,欣赏其《野望》都是很有帮助的。【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3-27 21:21:22
  文章对《野望》的赏析,逐句逐联进行,赏析具体清楚,对读者读懂这首诗,欣赏这首诗的妙处,是很有帮助的。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风之丐        2017-03-27 21:59:53
  谢谢点评。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