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麻蒯子(散文)
一
“110室的老纪拿包裹啰!”包裹上的字是复写纸复的,有些模模糊糊,寄件人的名字当然也不太清楚,我用小刀剪开包裹口,掏出一只牛皮纸包,连续打开3层牛皮纸,见到锡箔纸包,再打开便现出8块薄荷糖,淡白色长方块上嵌着大红色“喜”字,这薄荷糖块比麻将大点儿。禿子头上捉虱子,明摆着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包装风格。我拿了1块送到外孙女嘴边,她闻到薄荷味,尖着小嘴,从鼻孔里闷闷地“哼”了一声,轻轻地摇着头走开了。孩子不情愿吃这糖的意思,我心知肚明的。
我仔细端详着薄荷糖,心情沉重起来。
我猜到喜糖肯定是来自苏中里下河一偏僻小镇那位在商业社工作过大半辈子的老人。
那商业社座落在叶乡集镇的西北角,距乡政府约300米。我43年前上高中两年半以及后来在乡政府工作的10多年里,生活用品大多在这家商店购买。因这爿商店里的元老是位很特别的大龄男青年,身高1米60出点头,体重百斤上下,黄黄的“目”字脸上散落着豌豆瓣大的凹塘儿,秀顶光上面的头发长成“C”字形,走起路来右腿一瘸一拐的。可别看他气貌不扬,可他见人一脸的笑。他卖货时百问不厌、百拿不烦,还根据顾客年龄、性别、身份主动介绍适合的商品和优点、缺陷,他那服务态度让你都不好意思以后不来。他姓蒯,名仁义,因脸有麻子、腿是瘸子,人们亲昵地喊他“麻蒯子”。
商业社有4间九架梁的营业门面,后面还有几间仓库、宿舍,在计划经济时代,主要供应百姓的生活日用品,还有镰刀、铁锹、戽水、钗子之类的农业生产用具,改革开放后,增加了布匹、茶食、洗涮等百货,约有上千个品种。店里员工6个人先后到齐了,他便领着临时工撑着木船去公社供销社批发、搬运货物。别看他“矮将豆(个子小)”,搬起货来劲抖抖的,麻快利索,从来不出差错,也从未打坏过货物。要是哪段柜台缺了人,他便顶替上柜。到了生活柜上,他称秤的绳儿最多拨2回,称星总朝着顾客,童叟无欺;上了布柜,尺飞剪舞,“哜,哜”,两手三下五除二几分钟便做好一笔生意;坐到收银台上,“啪,啪”下夹、上夹声,“吱,吱”夹结账票据的铁夹子在铁丝上滑行声,“噼里啪啦”的拨打算盘声,此起彼伏,顾客听这些声音就是美妙的享受,加上他结账速度快,一个个心满意足归去。
二
省商业学校毕业后,蒯仁义被分配到距离老家县城近百里路的叶乡公社,没想到,才来不到半年,城里的女友就乘汽车转轮船,花了大半天时间赶来,给他两条路选择,要么跟她回城筹办婚事,要么就此拜拜,两人争了大半夜,最终各让一步,以半年为限,到时他还不回城,女友另找对象!可过了几个月,蒯仁义才在女友信催、电话促的情形下,向公社供销社主任提交了回城的申请书。申请交了,再也没找过主任,而主任晓得他是商业社的骨干,那头不追,这头也就舍不得签字放走。就这样,如花似玉的女友与他分了手。其实,他内心清楚,强横霸道的女友现在看重他的不是人,而是定量户口,不可能与他白头偕老。
后来,有人传说隔三岔五地听到商业社的院门半夜被敲得“咚咚”响,“唉,麻蒯子,开开门!我要打洋油啦,鱼船上没……”一女人的戏谑声不停地喊着。尽管声音压得很低,但邻居仔细地能听得清喊话内容,但也确实没听见开门声。
己开始谈对象的我似乎不太相信,麻蒯子也是正常人呀,哪有猫儿不沾腥气味的?说不定是打鱼的女将有意张扬他的丑事,让他吃哑巴亏,甩不掉她呐!
蒯仁义有两大嗜好,一抽烟,二喝酒。抽烟,点烟一天只用一根火柴棒儿;喝酒哩,二两五的酒瓶天天抱。每天晚上店里打烊后,他一个人就坐在小四方桌前,右手搛着猪头肉、油炸蚕豆瓣、臭豆腐干之类的小菜儿,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夹着烟,时而满把抓住酒瓶套在嘴上吹“洋号”,嘴里杂咕杂咕地嚼着小菜,渍着老酒,吸着香烟,耳朵听着广播,赛如神仙过的日子。我跟公社里年长的同事说:“麻蒯子,烟酒不断,真是有福之人!”同事答道:“咦,你年轻人不懂,表面上光棍堂没人管,饭一吃,碗一扣,精神很空虚的,夜里的日子难受得很哩!”
有人背后嘲笑他:“快活了张嘴,苦了根屌。金刚钻,自顾自,把老婆噇掉了!”我私下里跟他打听这些冷言冷语的意思,才知话出有因。他出生于工人阶级家庭,父亲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参军,1945年10月与部队医生黎瑛结成连理,竖年底生下了他。他过周断奶后,便被妈妈托付给爹爹奶奶抚养。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战役中,他就成了革命的孤儿,一次他高烧不退,得了小儿麻痹症,不久又出痧子,都错过了最佳医疗时机,落下了瘸腿和麻子的终身后遗症,身体也由此打了勒。在女友与他分手后,他经受了人生的第二次重大打击,以酒浇愁愁更愁,抽烟缓解胃气病。烟酒成了他生活中离不开的依赖,每月都要花掉三分之一以上的工资。有时寄了爹爹奶奶的赡养费,便所剩无几了,应了当时社会上的流行语:月头放卫星,月中就抽筋,月底伤脑筋。他尽管手长衣袖短,宁可问熟人借,也不舀商业社里的一杯酒,不贪一包烟。常常嘴上甜蜜蜜地打招呼,向我们几个朋友借了还还了借。我那时每月只拿16块钱,手头也拮据,但看在朋友的情面上,只要他开口,每次都不让他空手而回,多则几块,少则几角,有时自带酒、菜上他那里请他吃。
三
商业社西边庄上一位不知内情的黄花闺女,看上他的国家户口,将来生个孩子能捧上“金饭碗”,死磨硬缠地嫁给了他,他为此戒了烟酒,竖年生了个带“圪针(男孩)”的肉疙瘩,有了孩子的家务事陡然增多,加之小夫妻俩过了新鲜期,妻子三天两头朝他发脾气。工作上再苦再累,没伤得了他的意志,家务事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家里的气他受够了,他破罐子破摔,一开烟,二沾酒,一发不可收拾,一个月要花3张“大团结”钞票。妻子吃了上顿愁下顿,儿子饿得面黄肌瘦。又熬了一段日子,妻子感到日子苦尽了油,便抱着儿子偷偷地跟了个建筑小工头逃之夭夭。
他抽烟喝酒“败”掉了妻儿,气得肚子高过头,有人向他提供妻儿去向,怂恿他去找家来,他头摇得像货郎鼓儿,婉言地谢道:“他跟小工头吃油了嘴,怎么肯回来吃干饭啦?”
还是因为抽烟喝酒,蒯仁义常常中午也喝得脸上像猴子的屁股红彤彤的,酒气熏熏的,烟雾绕绕的,眼睛总是眯眯的,整天笑哈哈的,成了店里的老玩童,一些同事更是门缝里看人——看扁了他。这年年终单位总结评选先进会后,他破天荒地把自己的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瓶灌进了单位院内一天井里。为什么发这么大火呢?后来听说,店里推荐公社供销社先进个人,他的同事都轮流坐庄转过两圈,他人前马后拼死拼活地干了10多个春秋,一次没当上先进,觉得没脸面见人,觉得老实人可欺,觉得领导太不公平!尤其是这年,他没了家属,一门心思全用在店里,拨货、运货,他去;哪个柜台忙了、缺人了,他顶;每次盘货,他汇总、写报告……这先进不给他,公平吗?难怪他这次不仁义,发了大火,兔子急了还咬人哩!
他发了火,伤了身心,后痛苦地减少烟量、酒量,降低烟酒档次,省吃俭用还钱。发火的第二天还找经理打招呼,第三天又同往常一样干劲十足,并有过之而无不及,好像在将功补故。
四
拨乱反正年代,因造反而当上的经理被免了职,论资历,论性别,蒯仁义自然就接任了经理。他真把芝麻官当回事,全身的细胞都为单位奔跑着,那时上级的会多得没浑,他常常背着父亲遗留下来的解放军黄帆布挎包精神抖擞地在店里进进出出。他白天开会,晚上扎账,整理货架,打扫店堂。好像黄历倒过来了,员工是老板,他经理成了伙计。俗说女人家话多,妈妈家尿多,几个女员工有怨气都往他身上撒,他受的无名气比赞成的话还多。他总是像他的名字一样,讲究仁至义尽,信奉“好男不跟女斗”的俗语,笑着听,往心里忍。他没治店理政的经验,更没六亲不认的辣心,这芝麻官当得累,窝囊,干了两年,最后以百呼无一应而自动辞职告终,真应了俗语:没得三分三,别上花果山。
我耳朵里还灌了他的不少风流韵事呢,说他眼睛总是对着店里的几个女工色眯眯的,还有鼻有眼地讲他与那打鱼的有夫之妇私下生了个大胖小子。为什么人们都拿他开心,当“小菜”来嚼?是因为他没老婆,他沒嘴没面不爱说话,他屙屎离人三砖头,从来不与人争斗。一天,公社供销社来了位政工干部找他问这问那,他脸红得像“关公”,两只手掌心不停地擦着裤子,但口词清楚地一一解答问话,当干部再三要他珍惜领导的关怀,主动向组织说清作风问题时,他烦急了,像头发情的公牛吼了一声:“没玩就没玩,打死我也这话!”
在一阵满街风雨过后,我发现他真有些变了,像一头沉睡的醒狮,昂着头,挺着胸,直着腰,嬉笑着出现在大庭广众面前,不躲避一道又一道奇异的目光。抽一包8分钱的经济牌香烟,喝1斤6毛钱的瓜干酒,搭点猪头烧腊肉、五香豆,与当时老农的生活档次不相上下,他不止一次对我们几个要好朋友说:“我过去穷,没人瞧得起,现在,我要靠自己撑起脸面!”
我原以为他只是长了穷要穷得有骨气,改不了软弱无能的秉性,想不到公社供销社推行体制改革的动员大会一开,他第一个砸掉“金饭碗”,毅然到全公社最大最边远的草子泥村创办了一个农商超市,不久,我考上省文化干校,离乡时,我和几个好友坐了个把小时的轮船去他的超市喝告别酒,从他脸上看得出他的生意做得很顺手,我甚感欣慰。
这个糖包裹就来自故乡,来自那位相识几十年的老人,真让我感慨万千、浮想联翩。时代在发展,故乡在变化,老人却用我俩相识的那个年代的包装风格寄糖给我,这说明什么呢?我想他是告诉我:我俩虽然分别近30年了,但友情深如当初;几十年的脸面他找回来了,终成眷属了!
在社会的大舞台上,蒯仁义充其量是个跑龙套的角色,他很勤奋能干,却缺乏精打细算的经验;他仁义,却被人理解为软弱可欺;他孤独,却遭人寻开心;他好心,却被当作驴肝肺。不管别人对他的各种异议,他对人始终奉献的是一颗真诚善良的心。欣慰的是年过古稀的他终于找到了老伴儿,不再形影相吊、不再孤单寂寞了。他大半辈子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品尝了那么多的苦辣,那一幕幕场景浮现在眼前,我的双眼不知不觉湿润了……
我口中含着他给我邮寄的一块薄荷喜糖,一阵阵浓浓的酸甜苦辣咸杂味,滋润着咽喉,流进了心田……
突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奇想:包好剩余的喜糖,放在冰箱里给贮藏起来做个纪念,以此在心里深深地记住这位不幸中有幸的老友,让我与他的友情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