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往事】狗日的养老金(小说)
一
张大爷种了一辈子地,养大了两个儿子,为给二儿子娶媳妇成家,老房子翻建后给二儿子结婚,老俩口就搬到河边小屋去住,这小屋是原来的猪圈改建的。分田到户后,老俩口一边种着几亩地,一边带着孙子孙女上学。孩子们大了,他们也老了。
几年前老太婆撒手走了,留下张大爷一个人,岁数大了,种不了地,都说养儿防老,张大爷就靠两个儿子赡养,每年两家给点米,说好的一年三百块钱,一直也没有真的给过。
张大爷的日子,无可奈何地过得很健康:连拾块豆腐都发几天狠的人,也就没有高血糖高血脂的毛病,但他瘦得青筋暴起,脸色发黄,一看就知道,营养不良。
他曾经跟两个儿子要过赡养费,每次一开口,两个儿媳妇就吵架,倒没有骂张大爷,只是骂自己的丈夫,没出息,窝囊废,赚不到钱……张大爷看着垂头丧气的儿子,只好默默走开:苦日子慢慢捱,反正也饿不死。
无聊就去看老范头和春花娘他们打麻将。老范头是个福佬人,两个儿子过得好,一年几大千的赡养费,他每天和几个老太太打麻将的时候,都带一盒牛奶当下午茶。春花娘虽说没有儿子,只有三个闺女,日子过得不比范老头差,看看她身上的衣服就知道。和他们一起玩的老进宝夫妻俩,一辈子没有生个孩子,五保户,没有去镇敬老院,在自己家养老,政府给的养老金花不了。
张大爷常常羡慕他们:自己没有他们命好:哪用得着一年几大千,有个千把块钱,平常买几块豆腐,馋了买一点零食,就心满意足了。
有一天相掐头的时候,听到一个好消息:六十岁以上的农村老人,只要子女都参加了新农保,马上就可以领取养老金啦!
张大爷心里高兴,终于赶上了好时候,不要从儿子媳妇手里讨钱了,虽说一年才一千多块钱,对身无分文的老人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啦!
二
养老金的事,不是空穴来风。几天后,整个大沪庄的老人都忙碌起来,个个脸上喜气洋洋。没有身份证的去补办,有身份证的去办理养老金领取证。张大爷也被儿子带去镇上,拍了照片,按了手印,只等手续办好,就盼望着领取养老金。
老范头拿到领取证了。
春花娘拿到领取证了。
他们成群结队去镇上的农商行,真的领到了钱。
张大爷就去问两个儿子:我的养老金领取证呢?
“没有办下来呢!”两个儿子说。
张大爷等了几个月,问一次说一次没有办下来。老范头提醒他说,你去问问村里的会计,不就知道了。
张大爷想,是该去催催会计了,靠他们办个事,拖拖拉拉的。
张大爷找到会计一问,才知道,他的身份证和养老金领取证,早就被两个儿子拿走了。
平常为一点小事,都能指着对方鼻子,把祖宗八代翻出来骂半天的兄弟俩,这次意见一致:这钱不能让老头拿去花,以后病了死了,要用钱的地方多呢。所以商量好,身份证放在老大家,养老金领取证放在老二家。不到时候,不动这个钱。
狗咬尿泡,空喜欢一场。张大爷整天苦着脸,打麻将的几个老头老太,看不过眼,给他打气:不要怕他们,共产党给老人的钱,他们凭什么扣着?找他们说理去。
三
张大爷在众人的支持下,找到两个儿子,提出要自己的身份证和养老金领取证。大儿子说:“你这么大岁数了,要钱做什么?放在身上不安全,不是丢了,就是被别有居心的人骗去!”说这话的时候,大儿子冲和他一起来的几个老人,瞪起眼睛,仿佛这些人就是想骗他老子钱的坏人。
“这么多年,缺了你吃,还是缺了你穿?连这个钱你都想要!”大儿媳妇气起来又要骂自己丈夫。
这时候二儿子俩口子来了。老二说:“钱在本子上,我们又不要你的。只不过是帮你保管。”
“我还能过几年呀!要你们保管。”张大爷几乎在求他们。
“一天不死要吃饭,两天不死要穿衣!”二儿媳妇讲起道理来,一套一套的,“你别以为这个养老金是你的。我们不交新农保,政府会发钱给你?想得美,你看人家王二俩口子,在外面打工,新农保年年都是他老子去交的,你又没有替我们交一分钱,还想白拿钱!”
张大爷被老二家的一顿抢白,垂头丧气败下阵来。因为他知道,王二俩口子的新农保,确实是王二爹交的。王二父亲比自己小十多岁,还能种田做工。尽管他也不愿意替儿子媳妇交保险,但村里干部说了,子女交了新农保,父母才领得到养老金。人家就一个儿子,一个儿媳妇,替他们每人交三百,自己老俩口可以领取二千多块钱,这么划算的事,不交是呆子。
这么划算的事,轮到张大爷身上,就不划算了。自己两个儿子两个儿媳妇,替他们交新农保,按最低标准也要一千二百块钱,老太婆不在了,自己一个人领养老金,不会超过这个数。再说,自己已经失去了劳动能力,哪里有钱可以替他们交保险。
看着张大爷像霜打过的茄子,老范头不忍心,去打麻将的时候,多带了一盒牛奶,给了相斜头的张大爷。张大爷连连摇手:不能喝。上次春花娘给了一盒牛奶,喝了就拉肚子。没有喝过牛奶,肚子不适应。几个老人替他不平,看你一年到头过的什么日子,吃饭没有下锅菜,都瘦成什么样啦!又给他出主意:去找村干部要养老金领取证。
四
张大爷找到会计,按春花娘教给他的说辞,“我的养老金领取证,你怎么给了别人。现在我没有证,领不到钱,我就找你们干部。”
会计很同情张大爷,说,“我也不是给了别人,是你儿子呀!我怎么知道他们扣着本子不给你。前几天我去跟你儿子要,被你两个儿媳妇,夹枪夹棒地骂回来。我也没有办法了。”
会计又给张大爷指出一条路:“你去找支书,他是一把手,肯定比我有斩煞。”
张大爷又去找支书,淌着眼泪,说了自己的要求。支书听了,心里也怕他的两个儿媳妇,惹了她们,骂起人来几个小时不歇气。但看看眼泪鼻涕的张大爷,不能不管了,一拍桌子:“这样忤逆不孝,不治他们,天理难容!”拿起电话,准备拨号,“这回让派出所把他们抓去,好好教育教育!”
张大爷一听,马上想到了自己的孙子孙女,他们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把儿子媳妇抓到派出所去,坏了儿子媳妇的名声,会害了孩子们。“不能,不能,支书,你不能打这个电话。”张大爷拉着支书的手。
“这些混账,不教育不行了。”支书坚决要打电话。
“扑通”一声,张大爷跪倒在支书面前:“大侄子,求你不要打电话了。我不要什么养老金领取证啦!我老糊涂了,不是他们扣住不给我,是我自己弄丢了。呜呜――,我不要了,不要还不行吗?我不要这狗日的养老金啦……”
张大爷抹掉眼泪回家,边走边骂这狗日的养老金,差点害他犯了大错。
又过了两年,张大爷油尽灯枯,死了。他到死也没有拿到一分钱养老金。
他的两个儿子,带着火化单子,一个拿着身份证,一个拿着养老金领取证,在农商行一次性取出几年的养老金,二一添作五,分了。
两个人一边点钱,一边伤心地说:想不到老头死得这么早,不然还能多拿几年。回家供饭的时候,把这钱放在遗像前,让他看看,省得他老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