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金元宝银锭子

精品 金元宝银锭子


作者:烟花初 布衣,158.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39发表时间:2017-03-28 19:27:30

金元宝银锭子 我的债权人是婆婆
   婆婆去世后,留下了八千块钱、一只金戒指、一对金耳环和两间小瓦房,这些东西折算后,打理完她老人家的丧事,还剩八千,我老公哥四个,正好一家分了两千块。
   婆婆这一生,虽说没什么钱,却也没欠过别人钱,倒是别人老欠她的钱。
   像儿子们要盖房子这些事,缺钱了找她商量,她就会说,好啊,我出去帮你们借,完了,债务你们自己慢慢还。
   哥几个一视同仁,谁也没破过例。
   没钱的婆婆,一直到去世前一分钟,还是一个腰杆硬挺的债权人。而欠婆婆钱的,当然是我们这些做儿女的。
   我是从拿到大红色结婚证那天,开始成为婆婆的债务人的。那时候,我们欠婆婆的钱倒也不多,每家每年三百多块钱,婆婆称之为“奶钱”,取乌鸦反哺之意。除此之外,各家可以不定时地给婆婆买些衣服、鞋子之类的东西,不算在债务之内。
   我和老公结婚后一个月,婆婆为了照顾她那还在我肚子里的孙子,就挽了个包袱搬到我家来住了,这一住就是十多年。
   那时候,每到要过年的时候,婆婆都要回老家一趟。老家的妯娌姑子们见到老太奶回来了,也不用催,都会在第一时间将“奶钱”塞到婆婆的包袱里,当然,还有过年的衣服和一些吃食。
   我给婆婆的“奶钱”,也一定会在每年的年三十晚上到账,我对婆婆说,老太奶,给您发压岁钱了。婆婆一笑,接过去说,给我小孙子买零食儿。后来就养成了我儿子挑食的毛病。
   婆婆爱玩小纸牌,里面有红头老千和红糖球儿那种,一毛、两毛或者三五块钱的输赢,旁边的小板凳上坐着我的儿子,她的账房先生。这个账房先生铁算盘打得精,只许进不许出,婆婆要是赢钱了,他盈盈一笑忙叨叨地收钱,要是输钱了,他就红了脸,撒泼打滚,死也不肯给人家钱。
   在别的儿子女儿面前,老太太从来也不说自己没钱,但也绝对不说自己有钱。只说,我吃穿不愁,你们供着我玩玩小纸牌就行了。
   当然没谁会不供着。
   其实,我知道婆婆从来也不差钱,她玩小纸牌大多数赢钱。我老公曾给她换过二百块二毛一张的新票子,她玩了十多年,到最后还有一大半揣在包袱里呢。
   婆婆总赢钱,这大概与她的心态有关。
   婆婆是她六个儿女的常务债权人,所以对输赢并不在意,再加上婆婆心地善良,从来不说别人半句坏话,所以,一副小纸牌在她手里就玩得风生水起,有些老太太就有些怕她了。
   其中一个张老太,和老公俩人退休工资七八千,可一旦输了钱就冷脸。我们家老太太就奇怪,问,几块钱能要了侬的命?张老太倒也爽快,不瞒着,说,我七个儿子没闺女,现在连媳妇带孙子,每天二十多口人吃饭哪!跟张老太原先在同一单位退休的孙老太,也在旁边掏出手帕擦眼泪,说张老太你就知足吧!你好歹还有七个儿子,到死那天还能落个热闹,你看我,七个女儿按理说该没负担了吧?可人家来你门上要饭吃,你能不给?
   我婆婆回来跟我说到这事时,我就想到了我乡下的父母,他们也没有儿子,生了一窝儿女儿。他们的境遇比孙老太还惨,我的那些姐妹回到娘家,不但要吃,要拿,还要票子,不给的话,就到我母亲枕头底下去翻,父母两张老脸,都瘦成了菜色。
   婆婆没钱,也就不会遇到这些糟心事。没有糟心事的人心情就好,就心宽体胖,就老说媳妇们有多么多么好,儿子们有多么多么孝顺。
   婆婆去世以后,我常常想,难道婆婆这辈子就从来没遇过一个她看不顺眼的人?应该不能够吧,起码我就能找出自己一大堆的缺点来。
   婆婆到了阴间,还是个腰杆硬挺的债权人,不过,这些债务人里面,又加上了二姐夫。二姐夫死得早,因为临死的时候,没有还清婆婆的债,所以,就被婆婆带着娘家人抄了家。说起来也不能怪婆婆。谁叫他在世时,将婆婆攒的“奶钱”拿去放高利贷了,死的时候家徒四壁没能还上,现在老太太上门讨债,倒也在情理之中。
  
   金元宝和银锭子
   前些日子老家捎话过来,说婆婆带着一大帮娘家人讨债来了,将二姐夫家崭新的二层小楼翻了个底朝天。
   婆婆的娘家在潮河以北,是个大家族。早年全国各地都闹饥荒时,婆婆却仗着娘家势大,一年又一年让公公摇着小舢板,驮回足以让河南一大家子人都能填饱肚子的粮食。
   这些粮食倒也不是抢来的,来路很清楚,是婆婆领着自己的几个孩子,跟在她娘家人的收割大军后面“捡”来的。后来,婆婆经常对我们讲起那段往事,说河北的舅爷爷们,为了她一家老小的活命,就故意耍花犁,留下许多粮食给她“捡”。
   出生于旧社会的婆婆却非常挑食,好多动物的肉她都不吃,这让我感到非常奇怪。譬如鸡,早些年应该算是好东西吧,可婆婆不吃。婆婆说,鸡救过她的命。
   婆婆说她三岁时,娘和妹妹饿死在讨饭的路上,家里就剩下爹和五岁的哥。爹推着独轮车去接娘和妹妹以后,婆婆就病了,水米不进。
   那些远房的舅爷爷们就聚在一起想办法,最后不知道从哪里淘换来一只老母鸡,让婆婆的哥宰了,煮了喂婆婆。
   婆婆的哥宰了老母鸡,放了一大锅水,坐在灶下埋头烧火,一直烧到那只鸡变成了一锅鸡肉糊糊。
   婆婆说,就是那锅飘着一层鸡毛,没拉掉内脏的鸡汤救活了自己。等婆婆病好之后,婆婆的哥问,妹儿,那鸡汤啥味儿呀?婆婆说,鸡屎味。
   半个月之后,婆婆病好了,爹也回来了,是外乡人用那辆独轮车推回来的。婆婆的娘和妹妹到底也没能回来,葬在外乡了。
   婆婆的爹是私塾先生,惠及乡里,婆婆的哥后来做了大厨,也惠及乡里。
   现在,婆婆和婆婆的哥都去世了。
   婆婆一世精明,不吃那些杂七杂八的牲畜,身体就好。一直到去世时,还是眼清目明的,一点儿也不糊涂,甚至连自己去世的日期也拿捏得那么准。直到今年我才知道,要不是土贡在婆婆嘴底下塞了一个鸡蛋,婆婆应该是在清明节那天去世的。
   按理说,清明节这天,全国有那么多人在烧纸钱,婆婆应该不穷才是。但我知道,跟我在一起生活了十多年的婆婆,一贯不善于巧取豪夺,她只想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
   现在,我能理解婆婆的难处,她要资助自己的娘家人。这是她该做的。
   这些年,河北那边不知怎么地就兴起了外国教,且呈现出燎原之势,这个教派不让给老祖宗烧纸钱,所以,我们那些去世了的舅爷爷们,想必就过得很不好。
   二姐夫的墓跟公婆的墓紧挨着,我们这些活着的人烧纸钱时,往往会捎带着烧一些给他,婆婆就不干了,就去讨要,还翻出了在世时的一些旧账,说那些钱本来是该给她的,二姐夫就不该拿。
   我婆婆肚子里没油水,也没墨水,眼里更揉不得沙子,她喜欢得理不饶人,也向来爱憎分明。所以我决定,从今以后,这许多的金元宝和银锭子,就只给婆婆一个人用了。
   我这爱憎分明的个性,莫不是随了婆婆?
  
   下辈子,你会和谁在一起
   去年清明节以后,老公总是念叨,老娘现在一个人在河北过呢!
   怎么办啊?那神情,那语气,凄凄惨惨戚戚,像个小孤儿一样无助。
   我不禁要发笑,快五十的人了,怎么越老越像个小孩了呢!我逗他,那怎么办啊,打个电话问问呗!他拿眼睛挖我,不作声。那时,我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我父母双全健康长寿的,自然不能体会到他的惆怅了。
   婆婆是在六年前去世的。我公公走得更早,比我婆婆早了十九年。
   婆婆娘家是潮河北农村的,嫁给我公公时才十六岁。那时正值战乱,各种黑暗势力盘踞潮河两岸,许多人家都早早地将女儿嫁出去,以防留在家里遭到土匪兵痞的祸害。
   我婆婆早年丧母,娘家就一个哥哥和父亲,没有强大的能力保护女孩儿,自然就更想早早将女儿嫁出去了。
   我公公那时十九岁,一家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船上。船上人家特别注重礼仪,所以,婚礼就更显隆重些。婆婆娘家以前是个大户,给婆婆的陪嫁,自然也少不了凤冠霞帔之类的东西。只是,这场热闹的婚礼进行到一半,就来了一帮土匪。拜过堂的女人土匪不喜欢,就将婆婆的陪嫁抢劫一空后扬长而去。后来,婆婆想起那凤冠就心疼,那是她娘的陪嫁,凤冠上面光是金子和银子,也缀了有好几斤呢!
   我婆婆当时长得精瘦骨干的不怎么漂亮,嫁过来之后,才知道自己做了填房。也就是说,我公公是娶过妻的,但前妻子死了。再娶,就叫填房。
   婆婆后来回娘家哭诉,她娘家爹也只能长叹一声后,认了。
   好在我公公人长得不错,除了个子矮点儿,不太爱讲话以外,没有其他缺陷,再加上公公家生活条件还不错,婆婆也就不哭不闹地跟着公公一家老小过起了日子。
   据说,公公的前妻是他的亲表妹,是因为没看好公公的长相,在过门一个月后,回到娘家上吊死的。婆婆后来说,其实,公公与那个表妹没有圆房,是那个表妹性情刚烈,遵从母命嫁给公公后,谁也没想到她会以死来抗争。
   我后来看过公公的照片,也了解了公公的一些生活状况,其实,老人家长得很不错,除了个子矮点儿,脾气大点儿,再没有其他不良嗜好。他一辈子都在认真赚钱,也不乱花钱,更没有寻花问柳,胡吃海塞等等毛病,作为丈夫,算得上是很称职的,不知道为何入不了这位表姑奶奶的法眼的。
   虽说这个烈性女子与公公只有一个月的夫妻名分,但她确实是公公的原配。而按照老辈的说法,每个人去世到阴间以后,只能跟原配在一起生活,阴间的婚姻法不承认二婚,填房也不行,更甭说现在流行的什么三奶二奶的了。要是原先两个人都是原配,一个人先死了,他的原配一直还活着,那他(她)就只能一直在阴间打着单儿,等着另一个人。
   虽然我也曾严重怀疑过这种说法的可靠性,但是,毕竟谁也没有亲身经历过呀!这阴间的事儿,谁知道呢。
   后来,我老公就跟我开玩笑说,下辈子我俩还得在一起呢,你愿意吗?我昂起头高傲得像个未嫁公主,说,不愿意!可话虽这么说,不愿意恐怕是不行的吧,谁叫我俩是原配呢?
   然后,我就开始琢磨,现在的人一天到晚结婚离婚的,也不知道跟谁过好了。这家伙,百年以后都去了阴间,那得多乱呐!
   要我说,为百年后计,结婚需谨慎,因为,这不是一辈子的事儿,还有关乎到下辈子!
   当然,离婚就得更谨慎了。您看现在,多少人离婚以后就一直单身,找不到满意的人重组家庭。有的人虽说组合了一个新的家庭,但生活滋味只有各人自己知道,虽说幸福的也有很多。但劳神费力肯定是少不了的。
   就像现在,我婆婆这就单着呢,我们这些做子女的,该怎么办呢?

共 408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金元宝银锭子》有一个最大的亮点:那就是语言风趣自然,并且有着生活的幽默感。文章主要写了婆婆生前的一些趣事,例如婆婆这个债权人的身份,无非是让儿女们供她玩玩小纸牌。婆婆是她六个儿女的常务债权人,所以对输赢并不在意,再加上婆婆心地善良,从来不说别人半句坏话,所以,一副小纸牌在她手里就玩得风生水起,有些老太太就有些怕她了。再例如婆婆的爱憎分明,婆婆肚子里没油水,也没墨水,眼里更揉不得沙子,她喜欢得理不饶人,也向来爱憎分明。所以作者决定,从今以后,这许多的金元宝和银锭子,就只给婆婆一个人用了。文章真的很生动,读来还有一种温暖的情愫在胸腔里涌动,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329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3-28 19:52:51
  欣赏文字,赞赏语气,同时感叹这和睦的婆媳关系,问候作者。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烟花初        2017-03-29 13:08:58
  谢谢辛苦编辑,不过,我这段文字是三小章哦,都有标题的呢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3-29 16:56:58
  没看到第三章啊!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2 楼        文友:烟花初        2017-03-29 19:06:00
  三小节啊
回复2 楼        文友:烟花初        2017-03-30 09:12:47
  一、我的债权人婆婆
  
   婆婆去世后,留下了八千块钱、一只金戒指、一对金耳环和两间小瓦房,这些东西折算后,打理完她老人家的丧事,还剩八千,我老公哥四个,正好一家分了两千块。
   婆婆这一生,虽说没什么钱,却也没欠过别人钱,倒是别人老欠她的钱。
   像儿子们要盖房子这些事,缺钱了找她商量,她就会说,好啊,我出去帮你们借,完了,债务你们自己慢慢还。
   哥几个一视同仁,谁也没破过例。
   没钱的婆婆,一直到去世前一分钟,还是一个腰杆硬挺的债权人。而欠婆婆钱的,当然是我们这些做儿女的。
   我是从拿到大红色结婚证那天,开始成为婆婆的债务人的。那时候,我们欠婆婆的钱倒也不多,每家每年三百多块钱,婆婆称之为“奶钱”,取乌鸦反哺之意。除此之外,各家可以不定时地给婆婆买些衣服、鞋子之类的东西,不算在债务之内。
   我和老公结婚后一个月,婆婆为了照顾她那还在我肚子里的孙子,就挽了个包袱搬到我家来住了,这一住就是十多年。
   那时候,每到要过年的时候,婆婆都要回老家一趟。老家的妯娌姑子们见到老太奶回来了,也不用催,都会在第一时间将“奶钱”塞到婆婆的包袱里,当然,还有过年的衣服和一些吃食。
   我给婆婆的“奶钱”,也一定会在每年的年三十晚上到账,我对婆婆说,老太奶,给您发压岁钱了。婆婆一笑,接过去说,给我小孙子买零食儿。后来就养成了我儿子挑食的毛病。
   婆婆爱玩小纸牌,里面有红头老千和红糖球儿那种,一毛、两毛或者三五块钱的输赢,旁边的小板凳上坐着我的儿子,她的账房先生。这个账房先生铁算盘打得精,只许进不许出,婆婆要是赢钱了,他盈盈一笑忙叨叨地收钱,要是输钱了,他就红了脸,撒泼打滚,死也不肯给人家钱。
   在别的儿子女儿面前,老太太从来也不说自己没钱,但也绝对不说自己有钱。只说,我吃穿不愁,你们供着我玩玩小纸牌就行了。
   当然没谁会不供着。
   其实,我知道婆婆从来也不差钱,她玩小纸牌大多数赢钱。我老公曾给她换过二百块二毛一张的新票子,她玩了十多年,到最后还有一大半揣在包袱里呢。
   婆婆总赢钱,这大概与她的心态有关。
   婆婆是她六个儿女的常务债权人,所以对输赢并不在意,再加上婆婆心地善良,从来不说别人半句坏话,所以,一副小纸牌在她手里就玩得风生水起,有些老太太就有些怕她了。
   其中一个张老太,和老公俩人退休工资七八千,可一旦输了钱就冷脸。我们家老太太就奇怪,问,几块钱能要了侬的命?张老太倒也爽快,不瞒着,说,我七个儿子没闺女,现在连媳妇带孙子,每天二十多口人吃饭哪!跟张老太原先在同一单位退休的孙老太,也在旁边掏出手帕擦眼泪,说张老太你就知足吧!你好歹还有七个儿子,到死那天还能落个热闹,你看我,七个女儿按理说该没负担了吧?可人家来你门上要饭吃,你能不给?
   我婆婆回来跟我说到这事时,我就想到了我乡下的父母,他们也没有儿子,生了一窝儿女儿。他们的境遇比孙老太还惨,我的那些姐妹回到娘家,不但要吃,要拿,还要票子,不给的话,就到我母亲枕头底下去翻,父母两张老脸,都瘦成了菜色。
   婆婆没钱,也就不会遇到这些糟心事。没有糟心事的人心情就好,就心宽体胖,就老说媳妇们有多么多么好,儿子们有多么多么孝顺。
   婆婆去世以后,我常常想,难道婆婆这辈子就从来没遇过一个她看不顺眼的人?应该不能够吧,起码我就能找出自己一大堆的缺点来。
   婆婆到了阴间,还是个腰杆硬挺的债权人,不过,这些债务人里面,又加上了二姐夫。二姐夫死得早,因为临死的时候,没有还清婆婆的债,所以,就被婆婆带着娘家人抄了家。说起来也不能怪婆婆。谁叫他在世时,将婆婆攒的“奶钱”拿去放高利贷了,死的时候家徒四壁没能还上,现在老太太上门讨债,倒也在情理之中。
  
   二、 金元宝和银锭子
  
   前些日子老家捎话过来,说婆婆带着一大帮娘家人讨债来了,将二姐夫家崭新的二层小楼翻了个底朝天。
   婆婆的娘家在潮河以北,是个大家族。早年全国各地都闹饥荒时,婆婆却仗着娘家势大,一年又一年让公公摇着小舢板,驮回足以让河南一大家子人都能填饱肚子的粮食。
   这些粮食倒也不是抢来的,来路很清楚,是婆婆领着自己的几个孩子,跟在她娘家人的收割大军后面“捡”来的。后来,婆婆经常对我们讲起那段往事,说河北的舅爷爷们,为了她一家老小的活命,就故意耍花犁,留下许多粮食给她“捡”。
   出生于旧社会的婆婆却非常挑食,好多动物的肉她都不吃,这让我感到非常奇怪。譬如鸡,早些年应该算是好东西吧,可婆婆不吃。婆婆说,鸡救过她的命。
   婆婆说她三岁时,娘和妹妹饿死在讨饭的路上,家里就剩下爹和五岁的哥。爹推着独轮车去接娘和妹妹以后,婆婆就病了,水米不进。
   那些远房的舅爷爷们就聚在一起想办法,最后不知道从哪里淘换来一只老母鸡,让婆婆的哥宰了,煮了喂婆婆。
   婆婆的哥宰了老母鸡,放了一大锅水,坐在灶下埋头烧火,一直烧到那只鸡变成了一锅鸡肉糊糊。
   婆婆说,就是那锅飘着一层鸡毛,没拉掉内脏的鸡汤救活了自己。等婆婆病好之后,婆婆的哥问,妹儿,那鸡汤啥味儿呀?婆婆说,鸡屎味。
   半个月之后,婆婆病好了,爹也回来了,是外乡人用那辆独轮车推回来的。婆婆的娘和妹妹到底也没能回来,葬在外乡了。
   婆婆的爹是私塾先生,惠及乡里,婆婆的哥后来做了大厨,也惠及乡里。
   现在,婆婆和婆婆的哥都去世了。
   婆婆一世精明,不吃那些杂七杂八的牲畜,身体就好。一直到去世时,还是眼清目明的,一点儿也不糊涂,甚至连自己去世的日期也拿捏得那么准。直到今年我才知道,要不是土贡在婆婆嘴底下塞了一个鸡蛋,婆婆应该是在清明节那天去世的。
   按理说,清明节这天,全国有那么多人在烧纸钱,婆婆应该不穷才是。但我知道,跟我在一起生活了十多年的婆婆,一贯不善于巧取豪夺,她只想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
   现在,我能理解婆婆的难处,她要资助自己的娘家人。这是她该做的。
   这些年,河北那边不知怎么地就兴起了外国教,且呈现出燎原之势,这个教派不让给老祖宗烧纸钱,所以,我们那些去世了的舅爷爷们,想必就过得很不好。
   二姐夫的墓跟公婆的墓紧挨着,我们这些活着的人烧纸钱时,往往会捎带着烧一些给他,婆婆就不干了,就去讨要,还翻出了在世时的一些旧账,说那些钱本来是该给她的,二姐夫就不该拿。
   我婆婆肚子里没油水,也没墨水,眼里更揉不得沙子,她喜欢得理不饶人,也向来爱憎分明。所以我决定,从今以后,这许多的金元宝和银锭子,就只给婆婆一个人用了。
   我这爱憎分明的个性,莫不是随了婆婆?
  
   三、下辈子,你会和谁在一起
  
   去年清明节以后,老公总是念叨,老娘现在一个人在河北过呢!
   怎么办啊?那神情,那语气,凄凄惨惨戚戚,像个小孤儿一样无助。
   我不禁要发笑,快五十的人了,怎么越老越像个小孩了呢!我逗他,那怎么办啊,打个电话问问呗!他拿眼睛挖我,不作声。那时,我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我父母双全健康长寿的,自然不能体会到他的惆怅了。
   婆婆是在六年前去世的。我公公走得更早,比我婆婆早了十九年。
   婆婆娘家是潮河北农村的,嫁给我公公时才十六岁。那时正值战乱,各种黑暗势力盘踞潮河两岸,许多人家都早早地将女儿嫁出去,以防留在家里遭到土匪兵痞的祸害。
   我婆婆早年丧母,娘家就一个哥哥和父亲,没有强大的能力保护女孩儿,自然就更想早早将女儿嫁出去了。
   我公公那时十九岁,一家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船上。船上人家特别注重礼仪,所以,婚礼就更显隆重些。婆婆娘家以前是个大户,给婆婆的陪嫁,自然也少不了凤冠霞帔之类的东西。只是,这场热闹的婚礼进行到一半,就来了一帮土匪。拜过堂的女人土匪不喜欢,就将婆婆的陪嫁抢劫一空后扬长而去。后来,婆婆想起那凤冠就心疼,那是她娘的陪嫁,凤冠上面光是金子和银子,也缀了有好几斤呢!
   我婆婆当时长得精瘦骨干的不怎么漂亮,嫁过来之后,才知道自己做了填房。也就是说,我公公是娶过妻的,但前妻子死了。再娶,就叫填房。
   婆婆后来回娘家哭诉,她娘家爹也只能长叹一声后,认了。
   好在我公公人长得不错,除了个子矮点儿,不太爱讲话以外,没有其他缺陷,再加上公公家生活条件还不错,婆婆也就不哭不闹地跟着公公一家老小过起了日子。
   据说,公公的前妻是他的亲表妹,是因为没看好公公的长相,在过门一个月后,回到娘家上吊死的。婆婆后来说,其实,公公与那个表妹没有圆房,是那个表妹性情刚烈,遵从母命嫁给公公后,谁也没想到她会以死来抗争。
   我后来看过公公的照片,也了解了公公的一些生活状况,其实,老人家长得很不错,除了个子矮点儿,脾气大点儿,再没有其他不良嗜好。他一辈子都在认真赚钱,也不乱花钱,更没有寻花问柳,胡吃海塞等等毛病,作为丈夫,算得上是很称职的,不知道为何入不了这位表姑奶奶的法眼的。
   虽说这个烈性女子与公公只有一个月的夫妻名分,但她确实是公公的原配。而按照老辈的说法,每个人去世到阴间以后,只能跟原配在一起生活,阴间的婚姻法不承认二婚,填房也不行,更甭说现在流行的什么三奶二奶的了。要是原先两个人都是原配,一个人先死了,他的原配一直还活着,那他(她)就只能一直在阴间打着单儿,等着另一个人。
   虽然我也曾严重怀疑过这种说法的可靠性,但是,毕竟谁也没有亲身经历过呀!这阴间的事儿,谁知道呢。
   后来,我老公就跟我开玩笑说,下辈子我俩还得在一起呢,你愿意吗?我昂起头高傲得像个未嫁公主,说,不愿意!可话虽这么说,不愿意恐怕是不行的吧,谁叫我俩是原配呢?
   然后,我就开始琢磨,现在的人一天到晚结婚离婚的,也不知道跟谁过好了。这家伙,百年以后都去了阴间,那得多乱呐!
   要我说,为百年后计,结婚需谨慎,因为,这不是一辈子的事儿,还有关乎到下辈子!
   当然,离婚就得更谨慎了。您看现在,多少人离婚以后就一直单身,找不到满意的人重组家庭。有的人虽说组合了一个新的家庭,但生活滋味只有各人自己知道,虽说幸福的也有很多。但劳神费力肯定是少不了的。
   就像现在,我婆婆这就单着呢,我们这些做子女的,该怎么办呢?
3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3-29 18:10:11
  祝贺佳作获得精品,祝您佳作不断!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4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3-29 18:43:51
  这个婆婆可真是个好婆婆,即使她作为债权人,也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债权人。恭喜获得精品,争取更多精彩。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4 楼        文友:烟花初        2017-03-29 19:07:32
  谢谢加精鼓励
5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3-30 10:26:37
  我是这样分的啊!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