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风恋】诗人的孤独(随笔)

编辑推荐 【风恋】诗人的孤独(随笔)


作者:寻洲 布衣,20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99发表时间:2017-03-29 10:07:18
摘要:诗人以沉淀的文字给历史、时代以及个人赋予其灵魂。

自我与“他者”
   人是孤独和孤立的。人打从出世时第一感受便是孤独;从子宫里生长然后被抛入一个陌生又不安的世界。与所有生物刚出生总是带着惊恐万状的神情面对人或物一样,而后必须要接受自己已然来到这世上的事实,最后直至死亡的那刻。人这一生无论情不情愿都是在和孤独与这个矛盾打交道-----与社会、与朋友、与敌人、与家人、与妻子、与孩子等等,甚至国家。当然,还有一个既陌生又非常亲密的人:自己。
   “诗人”只是一个代称,他什么都不是又什么都是。在他们眼里“孤独”只是一种状态,一种自然而然的形式,没有孤独就没有优秀的作品问世,诗人也不能称其为诗人。
   普通人远离,甚至逃避或者自杀,因为他们无法承受这原始印记的特征所带来的折磨,它就像一种无可抗拒的拉力使那些不知其中隐含的人不知所措,最终在害怕和忧郁中毁掉了自己。
   然而,诗人却拥抱它,溶解并跨越这个“另一个我”所带来的一份惊奇的礼物:与自己对话。诗人在写作时永远不是一个人完成的,因为他无法完成,必须借助寄宿在诗人躯体中的“另一个自己”的思想,后通过自己的手来完成的,像一个人在说,一个人在记一样。从这点来看诗人在写作是与自我与“他者”融为一体的过程。这种“他者”指一种代替所有的物理与精神的总和,一种无限延伸与时间和空间相对立又相融一种称呼。它既可以表达女人、仙女、蝎子和浮游生物,又可以表示,山、生物、神秘与宇宙。“诗人在那里写东西,但又不是他自身在写,是另一个诗人”大致就这种感觉。
   一种类似超现实主义的“自动写法”但又不同与自动写法,因为与自我对话,它是一种有意识,有方向的一种知觉感受,首先,他需要一个概念,一个模糊的思路,让其慢慢牵引出体外,这种感觉很有趣,就像附体似的,但仍保持主观意识。其次,就是跟那位“看不见的诗人”交流,犹如是来自太空般瞬间闪过一颗璀璨夺目的星辰偶然间降临到案桌上的那人身上,自己却浑然不知,等这股瞬间即是永恒的时候,才意识到刚和“另一个我”正在神秘地进行了一场远古似的仪式。这不是神秘主义的那种玄妙的超自然事物,也不是怀疑主义那种似是而非的悖论,只是存在于每个能感知并和谐地对待“另一个自己”的诗人身上,尽管时而流畅,像止不住的泉水,可有时又像寂静的夜晚一样,这真叫诗人感到头疼啊!不管怎么样写作都是一个神圣的过程,必须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因而他不不会感到孤独的,所谓的“孤独”是存在于某一时刻,某一状态下的外界造成的表面现象,这种冲突是不言而喻的,当外界的局势与自己和“他者”不一致时就会发生激烈的碰撞。“诗人”所在的时代和所看到的事件都无一例外地震撼了他的内心,而自身却禁锢在俗世与政治的包裹中-----谩骂、嘲讽、指责、敌意、不理解等等,这些像洪水一样涌来,向那副身单力薄的躯体无情地拍去!诗,本身有它的独特的特质:不存在任何时代、时间和历史中,但又存在于所有一切中。因此诗人身在其中不免有尴尬与冲突,面对这种情况,诗人只好寄托于“语言”将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与方向通过其作品直接或间接地表述出来,诗人唯一可做的就是与自己融合,通过语言唤醒“另一个自己”的共鸣。
  
   孤独
   这是一个自我与自然某种契合、发现、漫长又寂寞的一个过程。像少年在望水中的自己,忽然水因波纹扭曲了原来的面孔所产生的疑问:“这张脸和我以前的,还是以后的,亦或与当下面孔相同吗?”孤独因此而产生。对于诗人自己而言挺喜欢孤独的,这就好像深陷迷宫之中,只有彻彻底底安静了,才能听从它的指引在迷宫中走出来并获得一首精彩绝伦的诗歌。诗人极易形成自我封闭的状态,只不过这种状态更加深化准备好了的意识、分离并区分开来,这个时候的个体已经融入了万物之中,成为了“谁”而谁又是“没有谁”它只是个代称。“没有谁”说话也好,走路也好,都是奇怪不详又虚幻的名字,是永远的缺席者,更是填不满的洞穴,同时代表我们之中任何一个:孤独亦即一种释放、一种自我吞噬,是一种回归;原始社会的一种自我考察和宗教与祭祀的双重审核,灵魂背景中寻觅那被人们早已遗忘的领域,因此它必然是傲慢无礼的;一种超越自我与时空的写作方式,大胆建构那陌生又未知的词语,因此又是严谨的;在自我世界中挖掘埋藏在如海洋一般的文字中那一丝可以将所有东西连串起来的线,是对宇宙和历史的敬畏;对文字不断地磨练与契合中把握实质,自己不仅在描绘一个世界,也在向世界索取,因此,也是一种谦虚。
   诗人的孤独不完全是因为创作而需要这样一种过程体现出来的,要想写出真正好的诗,而且富有时代特色的作品,那么必须了解什么是死亡,不了解人类共性的“孤独”含义,只是匆匆了解字面上这个词,也就不会知道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深深痕迹的伟大诗人和作家是用什么样的情怀来写出这些作品的。
   人类从远古以降,寂寞与悲剧总是伴随着人们的步伐至今。这种寂寞是具有印记的,是人类对自然的无助呐喊,也是人们一滴一滴适应自然的见证。
   但这丝毫没有减轻孤独的蔓延。每当夜晚来临时、每当亲人或孩子死亡时、每当自然灾害突如其来时、每当瘟疫无情地夺取人们脆弱生命时,不单有孤独还参有深深地恐惧还有面临其他部落或种族的侵略与杀戮。因此人们开始想象在自然这个伟大又神秘的系统中必然存在创造它的造物主存在并在饱受磨难时刻向这位仁慈的神祈求时都会出现在眼前。几乎在所有神话背景中;人都是历经千辛万苦、饱受寂寞与嘲讽、完成非人的责任或任务、有时候还被无奈地卷入战争或阴谋的旋涡,最终领悟作为人的真谛与世界的智慧。而神却高高在上俯视着人们的所作所为,有时候还参合进来担任辅助或者是破坏的角色。在神话中人死后不是真正死了,是等待下一次的轮回或者上天梯步入神的行列获得永生。有的则可以从活着的人开始得到某位神低的眷顾也可以获得永生,不过前提是拿某件对等的东西做交换才可以,若中途抵挡不住这永生的折磨想再度做回人的话,那就立刻死并且还在地狱中遭受痛苦,永远的。不管怎么样人们最害怕的是孤独,而其根源就是死亡,不过要是真的获得永生,人们就会渴望死了。这些神话就是反应了人类这种反复无常的本性吧,而神是一如既往的,像个孩子一般,既单纯又任性,既狂暴又仁慈。
   随着人们进入文明社会,有了自己的生存居所时,将这种远古孤独隐藏在深深的记忆里,使之遗忘掉,可天真的是这种孤独反而加深了对欲望的迷恋。似乎人类从始至终就是为这一主题而活者,远古的影子再次徘徊在意识深处,时刻准备露出它那血腥的獠牙将现代人拖回以往的岁月。人们越是害怕,表现得就越明显不安、恐惧以及无助这些发展到极致时就会演变为暴力、掳掠和专制,最后引发战争与侵略企图填补那深不见底的黑洞。这种惯性在历史上像翻胶卷一样上演着。无论出于怎样的目的,这种在人类共有的记忆中的某些东西确实促使我们做了在一般情况下绝不会做出的事。在许多伟大的或者杰出的作者们用不同的方式将这些像“诅咒”一样东西描写出来。比如像,法国的维克多-马里·雨果的《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墨西哥的奥克塔维奥·帕斯的《孤独的迷宫》、《批评的激情》还有他的诗集中的《太阳石》等,中国的司马迁的《史记》等,还有就是《希腊神话》。
   孤独产生了对死亡的畏惧,而欲望让人们千方百计地回避死亡,回避死亡的想法最终确立了宗教,并在人们心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影响最重要的几种宗教里“死亡”只是个空壳,是人人都要经历的,在这一生人过着痛苦的日子结束时期盼“上帝”或者“神”又或者“天使”不管叫法怎样,总之像个“审判官”一样的人物来判定此人之后的命运,因此才有天堂和地狱之分。从神话上说中国、希腊、罗马,其次北欧、印度与埃及比较复杂,这就意味着人类有庞大又黑暗的原始意象。庞大是因为这种已经沉淀了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的画面;从猿人开始人类就已踏上了进化的道路,不断地,不断地寻找合适的地方,挺过了最寒冷的冰河世纪,其中的磨难难以想象,如此漫长时光所积累起来的经验必然地刻印在基因中。像物种有自由选择性进化一样,原先的形态的基因还在新的形态基因中一样,这一真实过程是不可磨灭的。说它是黑暗的是因为,这么漫长的时间里一些不为人知的意象就会很自然地匿藏在意识的最深处,那里有着最真实、最可怖的东西,是人的一生都不会被触及的地方。可能我想这就是神话的雏形吧。这也就相对解释了自启蒙时代以来宗教和神话一直受人们的迷恋,一种最原始的执着与慰籍。
   对于诗人、剧作家和作者来说这些足以提供给他们一个坚实又无垠的平台的了。剩下来的就是怎么从“另一个我”,从那黑暗领域中抽取对人类有益的篇章又能接受的。
  
   诗人与诗
   文学的本质就是批评/创造,诗,亦是如此。“诗”是一个总体的总称,本身毫无意义,像一团神秘的混沌,必须通过“人”的语言将它描绘并整理出来,在幽暗又浩瀚且带着许多危险又陌生的世界中,人是如何从这个框架中寻觅那最激动人心的“语言”呢?文学/诗歌作为一个批评的角色而存在,那么它首先就包含了所有,也模糊了所有。
   最早是纪录所思所想、所处的时代发生的事件形成的一种口头叙述方式,像吟游诗人之类的。后头逐渐有了文字记载,可以一遍又一遍地传承下去。人们的记忆最长不过3代,记忆力再好口述都有点偏差弄不好加进自己一些想法,甚至想象出来的话语,把原本一些有滋有味或者有历史性的东西弄不见了。
   最早的诗人应是吟游诗人,至少在公元前1世纪之前就已存在了。他们往往注重的是情感和真实,所用的词汇都是一些朴素和易懂的且很少有修饰。在各地行游中收集故事与传说,以讲故事的方式陪以韵律讲给喜欢听的人。
   在西方世界中“诗人”都带有一定的魔力的,因为万事万物都是有灵的,你一旦给它们起了名,就意味着就可以支配它们了。在中国也有这种意思,只不过表现得腼腆一点,而且神话故事主题单一,而内容复杂,与西方相比而言,他们融入了多个种族的神话主题,因为殖民地多,不是征服,就是被征服。有时一个小村落就有几种以上的神话传说。中国最早的诗人应该是老子或孔子吧,因为他们经常周游列国,将所听所闻讲给弟子们与周围的人们听,可惜前者大部分都已遗失了。他们的侧重点是治国,而治国的基础是如何做人,做人的基础又是如何与自然合一,每个阶段都有繁复的说明与教化、
   吟游诗人并未消逝,还在世界各地活动者,在一些未开化或一些贫困的部落与村庄中有他们的踪影,只不过叫法不同。你若衷心地请他们讲留在记忆中的故事,他们会很乐意,且无偿地边唱边拉着二胡让你听上几个小时呢!在琴弦拉动的那一刻,你就进入了古老隧道,随着一声洪亮的嗓音,你就与现实世界相隔,一同在传说故事中游翔。
   “诗人”与“诗”是不同的,前者是将诗通过人的语言表达出来,是种取得的方式,若没有语言把它正确的表达出来,那么它连虚空中的幻影都不是,当然文学也是一样。有人认为诗是人写出来的,因为它的源泉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诗也就丢失了土壤的树苗一样。话虽如此,从某种角度上说这是必然的结果,因为诗本身不会自动出现在纸上,也必须由人类的脑中对生活的感悟与阅历的经历才能想出来并用词汇将之描写出来,许多文学作者也是如此。大家可能觉得我有点矛盾了,其实这只是理解诗的第一步,人人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其实并无二致,这样岂不稍微懂点逻辑与词汇的人都能写出精彩的诗了?可问题来了,真实情况呢?真实情况往往是千篇一律,要么就是模仿名人的风格,在这里我承认初学着要经历这个过程,也是必然的。倘若长久以这种认识并固定下来写下去的话,必定会跌入庸俗的陷阱。这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或文学作者,而是释放在社会中无助地情绪而已。对文字的敏感,无论什么词汇本人必须清楚自己对它的把握是多少〔对“他者”的感应程度〕和内在的关联〔文字的阻断、断裂以及再创造〕。前面说过了,“诗”是个总的总称,源于人类原始以降,其所有活动与文明积累的产物,因此,诗的灵魂就在其中,忽略了这些以一种个人经历或许也能写一首好诗,但不会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表。就像我们习惯了用面具视人,却把真实的自己匿藏起来一样。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使得个人智慧与生活局限化。心理学上说,任何一个人都有无法彻底抗拒或直面的弱点及阴影,其原因之一就是沉淀的原始意象通过基因来影响我们的心里健康。这些是智慧或感悟无法从内部真正解决的,其是对外部的一种认知模式,而诗往往问的就是;何为人性?人性这个词不仅仅是指人的教育或环境的不足所形成的某些阴霾或一些欲望,更是人这种物种最不想承认的一些秉性,比如在特定环境的促使下人很容易模糊了与兽性的界限。这是人类的禁区,可这禁区始终是存在的,而一旦触碰就像机械上的摁扭一般,自动释放。若无法直接面这些也就无法真正理解诗歌,如果说历史的沉淀是诗歌的灵魂的话,那么其血肉就是对人性的理解力与贯穿度。

共 763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本文可以说是一篇诗人内心深处深刻的独白。作者从客观、主观两个方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个体到总体,从诗人与诗之间的区别,进行详细深入的阐述。将诗人内心的情感,以及诗歌现实的价值意义尽情展现于笔尖。引用中外著名诗人诗句,由古代到近代,以及诗人在社会中引起的一些反响和现象,加以论证。特别是后文中对理性风格和非理性的风格,进行一番深刻的剖析,让读者更加清晰明了这两者之间的丝丝缕缕关系,以及如何圆融巧妙运用这两点,增加诗歌的韵味和意义。一篇蕴含深刻哲理的随笔,分析的有理有据,入目三分,引人共鸣,其实,不仅是诗人的孤独,对于所有文学爱好者,都要经受这份孤独的考验,一篇寓意深刻的佳作,推荐共赏,感恩赐稿!【编辑:蓝色宁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蓝色宁静        2017-03-29 10:12:27
  “诗人与诗是不同的,前者是将诗通过人的语言表达出来,是种取得的方式,若没有语言把它正确的表达出来,那么它连虚空中的幻影都不是,当然文学也是一样。”比较深刻的讲解诗人与诗的不同之处。
你若贵,一切贵。
2 楼        文友:蓝色宁静        2017-03-29 10:13:23
  ““诗人”只是一个代称,他什么都不是又什么都是。在他们眼里“孤独”只是一种状态,一种自然而然的形式,没有孤独就没有优秀的作品问世,诗人也不能称其为诗人。”看到这句话,我觉得不仅是诗人,其实文学的创作都要经历这种孤独的感受。
你若贵,一切贵。
回复2 楼        文友:寻洲        2017-03-29 11:34:01
  老师辛苦了!
3 楼        文友:蓝色宁静        2017-03-29 10:17:04
  作者详细进行解说诗与诗人之间的不同,更阐述了诗人是孤独的,很多时候,一些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的,只能意会。非常感恩作者精心的分析。如有编辑的不妥当之处,还请老师见谅和指点,问候老师,期待您更多精彩,祝您创作愉快!
你若贵,一切贵。
回复3 楼        文友:寻洲        2017-03-29 10:56:50
  感谢老师的审评,遥祝安好!
4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3-29 11:35:22
  欣赏拜读老师美文佳作,问候老师!认真学习品读:有方向的一种知觉感受,首先,他需要一个概念,一个模糊的思路,让其慢慢牵引出体外,这种感觉很有趣,就像附体似的,但仍保持主观意识。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4 楼        文友:寻洲        2017-03-29 13:12:07
  感谢!
5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7-03-29 11:52:27
  拜读佳作,一篇诗歌理论性的随笔,作者从多方便论证分析,内容详实,分析透彻深刻,层次结构清晰明了,逐层加深,有理有据,论证合理。给人诸多启迪与思考。欣赏学习!感谢赐稿,辛苦了!问好寻洲老师春安文祺,创作丰硕!期待更多佳作呈现!
碧潭飘雪
回复5 楼        文友:寻洲        2017-03-29 13:11:17
  感谢老师的勉励!定将继续努力,安好!
6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7-03-29 11:52:54
  佳作已申报精品,预祝好运!2017.3.29.
碧潭飘雪
7 楼        文友:云朵飘飘        2017-04-03 22:24:55
  所有的文字大都是在孤独的思想里产生的,诗歌尤其如此。诗人是浪漫的,同时也是独孤的,在孤独中思考人生的感悟,于是产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歌。
回复7 楼        文友:寻洲        2017-04-04 12:26:35
  是的,诗歌的构造与境界是多元化的,因此想了解诗歌的真意也必须是综合的知识。
8 楼        文友:兰芷        2017-05-21 07:35:20
  欣赏老师佳作,问候老师。欢迎老师继续赐稿风恋,风恋有您很精彩!遥祝夏安文琪,创作愉快!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