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变成“新文盲”
写下这个题目,可能有人会问,照你的说法,文盲也有“新”与“旧”之分啦?回答是肯定的。
提起“文盲”,人们自然会联想起“不识字的成年人”。因为,这是辞书上关于“文盲”二字的确切定义。当然,这是以往的定义,姑且称之为“旧文盲”吧。
而今,在国际上对“文盲”却有了新说法,即指“不会主动去寻求新知识或不会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人”。按照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要求,我想,这就可以称之为“新文盲”了。
乍一看,这关于“新文盲”的说法,很是高了些,几乎于苛刻。然而,仔细一想,若“不会主动去寻求新知识”,那对于字的识与不识,又能相差几何;若“不会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那知识的有与无,又能相差多少?
按照这样的“标准”,将来在“文盲”群体中,必然要出现一批有学历、有文凭的“新人”。事实上,一个人即使正规学校毕业,一天两天不学习觉得没啥,一年两年似乎也无所谓,但长此以往,难免于无声处,不知不觉地混迹于这批“新人”之列。就现在而言,我们有些人由于不注重及时“充电”,在微机使用、WTO知识方面,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新文盲”。有些人写完东西,需求别人用微机打,然后输在纸上再进行修改;纸上改后还得找人用微机修改,微机改后还得输于纸上再校对。如此往返的麻烦显而易见,尤其是大量时间的浪费,更加可惜。
不少人在许多领域,都能插上嘴,说上话,可一接触WTO知识,不是鸭子听雷,就是支离破碎,知之甚少。无疑,主观努力不够,缺乏系统学习使然。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类在进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对“文盲”的认识也必然要有新的变化。倘若仍用识字与否作为判断是不是“文盲”的标准,自然已明显落后于时代要求。国际上对于“文盲”的新说法,能得到各国人民的认可,其中令人高兴的,就是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升华,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