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小说征文】余热

编辑推荐 【小说征文】余热


作者:老游湖 进士,6324.6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33发表时间:2017-03-29 21:12:41


   李太婆又要出去打工了。
   李太婆今年六十有二,已退休多年,老伴也已故去几年,李太婆也只一个伢,这个伢儿是个姑娘,姑娘也已结婚,就住在李太婆家里,也添了外孙,都两三岁了。按说,这日子,应该过的和和美美。
   只是,这老天却又不能叫人省心。
   前年,姑娘,女婿,双双下岗了。
   女婿倒也勤快,下岗没几天,找了个事,就做去了。
   毕竟是乡里来的伢儿,不敢得一日空闲,也明白这吃食是要动手扒来的道理,坐在家里,那天上是掉不下大米,蔬菜来的。
   可姑娘就不同了,姑娘虽也是寒门出身,却自养了一身娇气。其实,也不能怪姑娘,只是这周围的环境摆在那里,姑娘就是学也要学乖了。姑娘下岗回家,也不出去做事,年纪青青就在家里呆着。开始在家还能发个屁眼风,帮忙搞点家务。时间一长,周边教授一调唆,就开始跑晃晃室。刚开始,还有个怕惧,还能准时准点回家吃个饭,睡个磕睡,也还能顾个老,顾个小,还能问候一下出外做事的女婿伢。等到业务一精通,那瘾自然就大了,搞到后来,都困到晃晃室里,也忘记身后还有个家了。有时醒转,回趟家来,却又象个啜了货的人,总是哈欠打破口,洗都不洗就困去了,睡梦中还红中白板叫个不停。
   女婿回家见了,只问明了原委,苦笑一下,吃了,洗了,就上床睡了。女婿也不便多言,都在一个锅里搭伙吃了这多年的饭,又在一起睡了这些年的觉,各人个么性格,脾性,已都了如指掌,再加,女婿心里总觉得自己个乡里人,找个城里的姑娘,这本身就是高配,再去说三道四,不要搞得家宅不安?又加自己在外做事,本来就已累的象条狗,哪还有这闲精力去说三道四?
   姑娘,女婿省事了,李太婆可就多事了,烧火做饭,洗衣拖动,热茶冷水,都要李太婆搞。刚开始,倒也不觉得。可这时间一长,日子一久,李太婆明显感觉有些吃不消。毕竟是上岁数的人,身子骨也没得以往年青时灵光了。这也倒在其次,这家务事说到天尽头,也还有个了的时候,也还可以稍微喘上一口气。可还有个才两三岁的小伢儿,一天到晚都粘着李太婆。李太婆刚开始引,小伢儿还有些怯生,口中还不停地叫唤着“妈妈,妈妈”。可时间一长,妈妈总也不露面,小伢儿把妈妈的影像就给淡忘了,口中开始只叫“奶奶,奶奶”了。等到姑娘有时抽空回家,见了,蹲下,拍着双手,叫唤小伢儿时,小伢儿却转身跑了。口中还在一个劲地叫唤,奶奶,奶奶,家里来人了。李太婆慌忙从厨房跑出来,见了,瞪了姑娘一眼,又返身对小伢儿讲,那是你妈妈。小伢儿却没即刻叫唤,只是瞪大双眼看着。
   姑娘见了,也不为意。姑娘嘿嘿一笑,进房去换了一身衣服又出去了。
   从此,这牛皮糖就粘在李太婆的身上了。
   这一劳累,李太婆就更加消瘦了,瘦的都象根柴禾棍子了。时日一长,李太婆的护身毛病又犯了,终日咳嗽不止。
   这一日,女婿下班回家,打开门,就听到小伢儿的啼哭声,嘴里还在不停地叫唤“奶奶,奶奶”。女婿一惊,鞋也来不及换,几大步就跨进李太婆房里,见李太婆倒在床上,咳成个虾公。小伢儿惊吓的只知叫唤。女婿跑过去,抱起小伢儿,口中急呼,姆妈,姆妈。
   李太婆过了会儿,咳缓了些,摆摆手,只断续说道,水,水。
   女婿赶紧放下小伢儿,去倒水。
   李太婆接过,喝了口,这才不咳了。
   女婿问,去医院?
   李太婆却制止了。
   女婿见了,也不再多言,转身去厨房了。女婿强忍下饥饿,又伺候李太婆吃了,睡了,这才带着小伢儿去吃去洗去睡了。
   也许是哭累了,也许是吓着了,小伢儿这会儿倒也乖巧,也沉沉地睡去了。
   女婿见了,也想去睡,心里却越想越窝火。女婿穿好衣服,出了房,又悄然推开李太婆的房,见李太婆睡了,这才打开门,出去了。
   李太婆听见门响,也随即坐起身来了。
   其实,李太婆并没有睡着,见女婿殷勤,李太婆也乐得享受。现在,李太婆见女婿出去,李太婆再也装不下去,李太婆终是牵挂小伢儿。
   李太婆站起来,脚刚落地,却一下子又使不上劲,李太婆又颓然地坐下去。李太婆喘了口气,攒足了劲,这才站立起来。刚想迈步,猛从门外传来了杂沓的脚步声,又听到姑娘那炸唬声,李太婆知道姑娘女婿回来了。李太婆忍不住叨咕一句,总算还有点良心。李太婆顺势倒下去,又开始假寐了。
   过不一会儿,就听房门响了。接着又听到姑娘的埋怨声,害我丢了个大胡。
   女婿听了,只在一边嘿嘿直笑。
   姑娘又埋怨道,嘿个鬼!又传来了脚步声响。
   李太婆听了,沉声说道,死了你才相信?说着,翻个身,坐起来了。脑子却一阵眩晕,李太婆吸了口气,这才缓和了些,这才睁开眼睛,看着。
   姑娘见了,笑盈盈地走过来,嘘寒问暖。
   李太婆白了姑娘一眼,没好气地说,都有家有口的人了,还要我下狠心说?又瞟了眼可怜兮兮的女婿,赶苍蝇样赶道,行了行了,没在这儿卖乖了。小两口也该去亲热亲热了。说着,打了个哈欠,又躺下去了。
   姑娘听了,一抹红晕袭上脸来。一边的女婿却乐得直搓手。见李太婆睡了,姑娘转身瞪了女婿一眼,悄声疾步走了。
   女婿脚步轻快地跟在后面,临出门,也不忘悄声关上房门。
   李太婆见了,长舒口气,这才面带微笑,满意地睡去了。
   第二天早晨,李太婆起床,姑娘早端来过早的稀粥,却已不见了女婿,估计早上班去了。
   李太婆见了,感觉一股暖流袭上身来,看着姑娘,李太婆轻声埋怨道,你也该晓点事了。你说,家里那几个钱是不是都输的差不多了?见姑娘惊讶地看着自已,李太婆没好气地说,你以为姆妈老糊涂了?你也该找点事做了,年青青的整日都泡在牌场上,有个么出头?又看了眼姑娘,说,别个外面晓得了,还说我们娘俩欺负别个乡里伢。
   姑娘听了,却一言不发。
   李太婆又叹了气,说,也怪我,太宠你了。搞得你挑不起一垞,挽不起一担。唉,我这一口气不断,还是去帮你一把。你只跟我把伢儿带好,也别太委屈别个姑爷了。说着,又从枕头下摸出个存折,递给姑娘,这是我的工资卡,密码是你的生日,姆妈明天就去找事做。
   姑娘接过工资卡,看了看,又还给了李太婆,倔强地说,我不要,你郎也不出去,别个看到了,指我指甲的,说我连个老姆妈都容不下。
   李太婆又推过工资卡,站起来说,你管别个,你只改了你那性子,搞好自己的家就行了。我又不去挑,又不去驮,我还不去搞我老本行啊。别个学校都答应了,要我这两天就去哩。说完,李太婆提起早已收拾好的提包,又叮嘱道,莫把别个姑爷逼急了,搞不好,这个家就散了。说完,走出房去。又走进姑娘的房,看了眼还在沉睡的小伢儿,拉开大门,走出去了。
   姑娘几步跑到门口,哽咽着说,你郎过了早再走?!
   李太婆停了脚步,冲姑娘笑了笑,扬了扬手,恨恨地说,你要不乖,我回来可要打你的小屁屁的。说完,转过身去,头也不回地走下楼去了。
   姑娘抱着李太婆的工资卡,任由泪水往下滴落,滴落。
   此后,私立学校又多了位白发苍苍的老教师了。
  

共 27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可怜天下父母心!都说养儿防老,养个闺女心疼娘。三十年前,戴着“独生子女光荣”的孩子们,今天都走上了人生的舞台。因为独子独女,在父母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百般宠爱下,手提不起生活,肩挑不起责任,连起码的道德意识都荡然无存。这不,李太婆的闺女,不仅不知道心疼娘,更让娘心操碎了心,焦急白了头,还不得不蹒跚着步子去打工,以弥补闺女的生活窟窿。眼下,当年的独生子女,大都进入或正在进入而立之年,而他们的父母都已在花甲之颠徘徊,这是一个特定的群体,特定的背景环境,特定的家庭模式,酿制着特定复杂而残酷的家庭矛盾。透过这矛盾的漩涡,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家庭本身的责任,而国家呢?当年大张旗鼓的“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铿锵般的诺言,而今何在?文章以小见大,既揭示了独生子女家庭现状,又叩击了社会浑浊不堪的弊病。推荐阅读。【编辑:古月银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古月银河        2017-03-29 21:14:29
  感谢朋友再次赐稿征文。期待您的更多精彩。问好老朋友。
差不多共和国同岁,历经大跃进、文革、改革中沦为下岗失业人,闲来无事码点文字,消费时光,见证沧桑。
回复1 楼        文友:老游湖        2017-03-29 23:22:13
  哎呀,先生的这番言辞,令人振聋发聩呀!没有经历,是很难写出如此深沉的言辞来。我通过这多日的交往,得出,如先生一辈,实乃江山的中流柢柱!似此,在下在此真诚地道一声:辛苦了!感谢你们的无私奉献!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