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渔舟唱晚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渔舟】黔行漫笔(散文)

精品 【渔舟】黔行漫笔(散文)


作者:唐臻科 布衣,177.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75发表时间:2017-03-30 12:42:32
摘要:在爽爽的贵阳,聆听白象泉、探秘麒麟洞、赏玩黔灵湖、祈福弘福寺、仰望甲秀楼、凭吊夜郎谷。

题记:踏上去贵阳的旅程正值夏日酷暑时节,当地的朋友在微信上一路的关心和叮嘱着平安,就有许多的温馨溢满心头。多年前送外甥去重庆读书,途经贵阳因时间安排紧凑,没能途中下车观光,多少有些遗憾。如今外甥由一个青涩的学子成为了重庆一家外企的准白领,多次邀我赴巴渝之地游览。为不拂他的感恩之心,便再次踏上了西行的旅程,途中在贵阳停留了一些时日,所见所闻便有了这些涂鸦的黔行漫笔。
  
   一、爽爽的贵阳
   列车进入贵州地带,山势便逶迤绵延在我远眺的视野之内,一派苍然翠绿。云贵高原的特殊地形,造就了此地复杂多变的生态环境,窗外并不规则的农田十分零散地分布在山间各处。不同的农田、土地里栽种着不同的庄稼,它们长势良好,迎着晨起的朝阳欢快的生长着。我们的先祖用睿智而精明的思维方式,利用大自然赐予的优厚条件,攫取人类生存的各种物质,进而繁衍至今,不能不认为这是一项项伟大的创举。
   随着列车一声悠扬的汽笛,列车驶入了贵阳车站。走出车站,就看见许多的的士车上写着“爽爽的贵阳,度假的天堂”的广告标语。
   地处云贵高原的贵阳市因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它是广袤的华夏土地上屈指可数的“国家森林城市”和“最佳避暑休闲城市”之一,也是有名的山城和大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之重镇。作为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地区,贵阳拥有以“山奇、水秀、石美、洞异”为特点的喀斯特自然景观。自古以来,特有的浓郁文化,适宜的气候,美丽的山水成为“中国避暑之都”。就在城区四周即便有许多让你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如:黔灵山公园,,文昌阁、甲秀楼,夜郎谷,花溪、青岩古镇、水头寨等等诸多名胜古迹。城内绿带环绕,风光迤逦,良好的生态、宜人的气候、淳朴的民生给予了贵阳人似神仙般的民居氛围。。
   走出车站,就看见许多的的士车上写着“爽爽的贵阳,度假的天堂”的广告标语。
   本次到贵阳时值三伏天,那原本在长沙近40度高温的火炉里长期生活,再加上10多个小时的漫长乘车,心情已经是相当的糟糕了。
   到贵阳一下火车,尽管当地烈日依然高照,但因为山城的先天条件和丰厚的植被,气温明显低了许多,那舒适的气候和凉爽的风迎面吹来,心情就瞬间愉悦多了,全然没有了在长沙时的那种酷暑闷热的心里反应。
   打车到预定的酒店休息,酒店方告知辛亏提前预定,否则无房。才得知国际性的会议“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峰会”正在贵阳召开。有国家领导人前来参加会议,同时吸引了许多国际友人前来观光旅游,因此有点上档次的酒店几乎爆满。
   走在大街上,随处都可以看见果农在贩卖很有特色的贵州鲜果。猕猴桃、石榴、莲子、刺梨、烤玉米等,有些鲜果还叫不上名字,那些色泽鲜艳的水果特别吸引人的目光,让你特别的口馋。
   有不同肤色的外国朋友,在小吃店、购物中心、绿色茶馆、会所里穿梭。许多市民在沿街的花坛边聊天或者阅读着当日的报纸。在这种三伏天贵阳人依然能够在户外这样爽爽的休闲,这在其他城市很难见到的特别景观。
   山城的日子就在这繁复而忙碌的时间里,不紧不慢地静静流淌着。我惊叹于这么重要的国际会议期间,没有特别进行城市管控,自由休闲的贵阳人依然舒适和谐的过着属于他们的日子。
   山城的地理条件决定了,房屋建筑并不十分规则,有的建筑就直接构建在山腰间,周围绿树围绕,环境幽静。上上下下的马路让你几乎看不见一条能够直行的宽阔大道,但街面十分整洁。在云岩区云岩广场这个省会中心地带,各种高楼云立,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彰显着做为省会都市的繁华和尊荣。
  
   二、聆听白象泉
   黔灵山公园的进门处有一处历史悠久的白象泉,位于园内象岭山脚下的荷花池边,建于清代,具体年份不详。泉水的上方和周围用白色花岗岩砌成,在四方雕刻了白象的图标,栩栩如生。经过官方的修缮和管理,目前它已成为了公园内集用水、观瞻和休闲为一体的历史文化景观。
   走进泉眼处俯身观看泉水,色泽清幽有少许浮萍漂游其上,泉水自深岩处汨汨而出,溢满用青麻石筑就的泉池里,再缓缓流向下面的荷花池塘。据说该泉水有不少对人身体有益的矿物质,有医用疗效,因无法考证便不敢试喝。
   自黔灵山的深处往下,山间的溪流成叠加式,往下四进层次形成四处池塘,直至进山口。每处池塘都栽种了荷花。
   已近夏末初秋季节,满池的荷花已经开始竞相绽放,绿油油的的池塘里,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含苞欲放,在山风的吹拂下摇曳着娇红粉白的身姿,模样十分可爱。宽大的荷叶上时有红眼灰翅的蜻蜓蹁跹其上,还有池塘里四处游动色泽斑斓的各种小鱼,以及野生其他植物。置身其中左顾右盼,不觉间你就成为了自然天成的荷花风景图中的画眼。
   有音乐从两岸某处传来,于是踏歌而行。便看见一群衣着民族特色老年音乐队,在开义务演唱会。歌词的唱腔很有民族特色。初来乍到的我一时无法听清他们在唱些什么。但从他们表演的兴情模样可以揣测,是在歌舞生活兴兴向上的幸福生活。
   一老者身着民族青色土衣,头扎布巾,手持一把雕鹰烟杆,棕髯墨须在场上即兴表演,他的全心投入和到位的动作,引来了围观人群的阵阵叫好。于是手机连忙拍照,留下了这弥足珍贵的几个镜头。
   后来才知道黔灵山白象泉处的义务演唱会,已经名声鹊起,引起了央视网友的现场录制。成为了贵阳民族文化生活的一种象征和标志。形成了该地少数民族的一道亮丽文化景观。
  
   三、探秘麒麟洞
   麒麟洞,上演过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段叱咤风云并改变了近现代历史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曾经为国人称为少帅的张学良和虎将杨虎城,还有原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
   故事的内容就是中华民国委员长蒋介石于西安事变后,将张、杨二虎将囚禁于此。
   麒麟洞原名唐山洞,也称为白衣庵,因洞内有钟乳石,酷似麒麟,故又称麒麟洞。这是我从网上百度知道的。
   爬上进麒麟洞的台阶。左手边的楹联赫然写着:“万颗垂珠万象悬”但右边的楹联因一颗高大的铁树挡住,无法看清,于是就近前拂开铁树枝叶。才发现是:“千重岚气千峰翠”。这是明朝贵州镇守杨金曾所题。字体古朴而庄重。
   按古人对楹联的读法应该是先从右边读起,但这幅楹联的右边被铁树枝档着,便想姑且不看楹联的内容。从当时情形来看,蒋介石自然比少帅张学良要尊贵。应当先显示右边的楹联。可事实并非如此,是否有着天意。这纯粹是我私下冒昧出来的戏谑想法。
   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变,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
   从历史的发展长远角度看,我能很难断定,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代枭雄蒋介石,在当时内忧外患那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毅然推行的国策的对与错。单就那倭寇血轫华夏土地,炎黄子孙处于生灵涂炭之际。张、杨二将为挽救民族危亡之大义,毅然兵谏蒋介石一致对外抗日的决心,从而演绎那彪炳史册的西安事变,这确实是一件多么振奋人心的壮举。
   老谋深算并驾驭政权于鼓掌之间的校长蒋介石于事变之后,将二虎将囚禁于此。我想黔灵山的复杂地形,以及幽静的环境和那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地理构造,势必是蒋介石经过了深刻思考和谋定后的举措。
   如今历史的烟云已然淡去。唯有将军们囚禁时的遗物,静静地陈列在囚禁室里。它们在无声地记录着那一段风云突变的历史。
   四、赏玩黔灵湖
   在四面环山的黔灵西山脚下,有一面积约30公顷的湖泊,这就是黔灵湖。
   黔灵湖于四面高山之中,因此,湖水相当幽绿平缓,很难见到那浪飞波涌的壮观景象。平静的湖水倒影着四周的山峰,有山风吹起的时候,阳光下湖水波光粼粼,俯身观看湖水中的山峰,你可以看见山峰随着细细的波光,在湖里漂移,有着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美感,那山随水移的韵动,让你感受到那山水灵动的韵致。
   深处四面环山,因此该湖水质优柔且清澈见底。沿着凭湖而建的大理石栏杆,可以看见许多的鱼在湖水里,自由自在的游动。有三三两两的游船在湖面上,自在的漂游,游船上的游客偶尔发出灿烂的笑语声,寻声而至,才发现因自拍,游船晃动游客们拂水嬉戏声,有山峰的回音所致。
   这是夏末初秋的季节,山中有些不知名的山花依然绽放。此时湖光山色,绿杨碧柳,廊桥水榭,环境有着让人窒息般的静雅。
   在黔灵湖的西岸一座高耸入云的纪念塔,端坐于苍柏翠绿之中,它坐西朝东每天迎接着升起的太阳。有游客在观瞻拍照。这就是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
   一桥飞架于黔灵湖东西两岸的山峰间。仔细观看乃是在建中的高铁桥墩。从方位判定这是上渝高铁过贵阳的必经之路。
   现代化的高铁建设,为黔灵湖凭添了又一道美丽的景观。我想当奔驰而过的高铁自黔灵湖的头顶飞跃而过。蓝天白云下,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美丽景象。
   智慧的人类在创造历史,也在制造着自然界的奇迹。
  
   五、祈福弘福寺
   在黔灵山公园的山顶建有一座坐北朝南气势恢宏的弘福寺,与中国所有古刹一样,建筑构造为中轴线上有山门殿、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两旁有方丈苑、尊客寮、如意寮、厨仓、禅堂、云水堂、戒堂等。
   该寺庙始建于1672年,整座建筑楼台亭阁,庄严肃穆。浓郁的贵州民族风情,使得该寺庙自建以来道场兴盛,禅风正宗,木鱼之声绵延不绝,古风悠长。据说“弘福”二字的取名源于“弘佛大愿,救人救世;福我众生,善始善终之意”。
   为体验原生态的自然风景,我们弃车步行,沿着麒麟洞左边的一条小道登山攀爬,蜿蜒盘曲的山道两旁植被葳蕤茂密,可嗅到原始次森林里散发出来的那种特意气息和芳香,高密度的负氧离子,使得你即使是在攀爬之中也并不觉得劳累,穿行在林中可聆听到周边小动物发出的稀碎声响,山风徐徐而来,吹动林中树叶唦纱做响,这动物与植物之间发出的声响宛如天籁般的旋律在耳边演奏,便觉得神清气爽,自有登高揽胜的惬意于胸,不觉间便可听到了古刹里袅袅传来的木鱼之声。
   站在古刹的门前,细心品尝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的“弘福寺”三个大字,字体遒劲古朴,飘逸中凝练着一种厚重的修为。
   事实上,作为贵州首刹的弘福寺,它亦如中国千百万个古老的寺庙一样,承载的是一种人性追求平安善始之终的内心依托,这种祈福的心理一直支撑着普度众生,让善良的民众度过一个个劫难,从而完美地走过人生之旅。
   俯仰黔灵山的山水,山间漂移的云雾时隐时现,将各个山峰掩映在虚实之中。其实看山也亦如我们俯仰自身今生来世的人生险峰,有多少得与失,都在经历的过程中烟消云散于风雨兼程中。
   于是便想这座古刹取名为“弘福寺”,那是有着多么深刻的寓意。我们在凡尘中周而复始于生计烦累与奔走,如若能来朝听钟声夜闻暮鼓的寺庙清净之地,洗涤黏附在灵魂深处的污垢,让心灵回归,这何尝不是一种自身的修为。
  
   六、仰望甲秀楼
   一座城市文明标志,主要是看城市的文化底蕴与人文习俗。而城市的文化底蕴其主要体现,则在与该城市人文景观如何与自然景观进行完美的结合。
   走进贵阳我一直在寻找与这座城市相匹配的人文景观。于是,甲秀楼便悄然进入了我的视野。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明万历年间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联结南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有浮玉桥衔接两岸。甲秀楼历经四百年的风吹雨打而仍旧矗立不倒,它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是贵阳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
   傍晚时分我漫步于甲秀楼湖边的周围,一些小吃摊位并不规则地散布在它的四周,各色人群在相对嘈杂的喧嚣中品味着属于他们的小吃美食,黔城人的生活原本就是喧嚣但并不喧闹的的过程中,体味着属于他们的快乐与悠闲。许多的时候他们更像是在品味情趣,品尝属于他们的慢时光。
   比如,甲秀楼更像一位老者,在夕阳的光晕下,朦胧着一种神秘的面纱,它安静而又慈祥地矗立在闹市一偶,以他那历经沧桑的面容无声地打量着,从它身边过往的每一位游客。华灯初上的夜晚,古老的甲秀楼在用现代科技霓虹灯的映射下,又像一位穿着华丽衣服的时尚者,在黔城的夜幕下是那样的熠熠生辉而光彩夺目。
   走进甲秀楼,细心观赏它姿容,抚摸它那饱经风霜的楼墙,历史的烟雨在指间悄然滑落。陈列在甲秀楼里的那些关于战争,关于不同的朝代当局者如何挖空心思进行驭权的物品,静悄悄地摆放在楼宇间的一隅,我们似乎可以触摸到历史纵深处的温热与辛酸。
   其实,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古老的甲秀楼依然以它那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传递着这座城市的文明密码。而在拥有少数民族居多的黔城,他们的慢时光也依然在岁月静好的每一个日子里悄然度过。
  
   七、凭吊夜郎谷
   夜郎谷离市区相对较远。我们必须要打车才能抵达。
   到黔城,我必须要去凭吊那个给予华夏子孙千百年来无穷教诲的夜郎先生,在我看来“夜郎自大”这个有些贬义的成语,其实有着它独特的积极而进步的意义。相对远古的古国而言,它至少喻示着这个夜郎先生他在自有的王国里,有着极度的自信,这也是他的立命之本。至于后来演变出的自负而亡国,或许是各种外界条件以及内心的认知有了偏差才也未可知。
   遥想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出现的夜郎古国,在这个山清水秀,物产丰富自然环境里,勤劳而勇敢的夜郎人民,用他们的双手缔造出来这个似神仙般的世外桃源,从而建立起来的王国。他们与自然抗争,与巨禽猛兽决斗,与日月同耕同息,为农耕文明的脉络缔造与延续提供让后世高山仰止的伟大创举。以至于他与古楼兰国、古且兰国齐名,一时盛世,名扬天下,也属于实至名归。
   如今我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在现实与历史的错位间,穿越时空用心去体味那魅力无穷的夜郎文化,她的博大与精深容不下我的苍白与渺小。我只能在行走的过程中,触摸她的每一寸肌肤,感受来自他那有容乃大的心跳。
   行走在夜郎谷里,晚风徐徐拂面,各处绽放的霓虹灯照在那些有青石构建起来的建筑物上,使得原本就有着神秘色彩的夜郎谷,更加蒙上了魅惑的色彩。据说:夜郎谷既是夜郎古国的一种浓缩再现,又是石林艺术文化融为一体的自然生态的幽雅融合。我想在这种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环境里,茂密的丛林,郁郁葱葱地覆盖着周围的山峦,繁复而过往的人们确实很难分辨清,到底是行走在现实的生活里还走行走在一幅幅风景画里。
   夜郎谷本身就是一个神秘的传说。

共 578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此文用移步换景法,细致地描写了贵阳几个景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从中探索景物所蕴含的文化,讲述其历史背景,反观当下景况,展望未来。全文语言精炼优美,语境豪迈,思想厚重丰富,描写生动贴切,结构清晰。一篇具有高度的精彩的游记,体现作者热爱自然、重视历史文化、关心祖国发展的人文情怀。读后受益,值得细细品味。推荐阅读!【编辑:情韵悠然】【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3313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情韵悠然        2017-03-30 12:43:59
  问好唐老师,很喜欢这篇游记,学习了!祝你春安,写作快乐!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