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纱布粽子(散文)
从记事起,端午的清晨,我都会嗅着粽香从梦中醒来。
粽子,是父母头天晚上包好的。他们下班回到家,吃罢晚饭,就动手包粽子了。父母包粽子的时候,我喜欢在旁边看。
父亲提前把洗好的粽叶、泡好的江米、泡好的红枣端出来,母亲来包。
碧绿的粽叶,像一艘艘小船在水里游来荡去;雪白的米粒,裸露着玉体,羞涩地躺在水里;红红的枣子,舒展着眉头,红光满面。
母亲嘴里咬着线绳,双手将粽叶捏成一个漏斗,把江米和红枣,装进斗里,用粽叶盖上,手指灵巧地一转,再用线绳一绑,一只见棱见角的粽子就包好了。
父亲拿起粽子,将平面朝下,尖角向上,把它们一个个地摆进锅里,锅里像坐了一圈笑眯眯的绿罗汉。接着,父亲再摆一层倒栽葱的绿罗汉,把尖角插进第一层的缝隙里。摆完粽子后,把锅里加满水,父亲就捅开了炉火,把锅坐在炉子上煮到半夜,封了火闷着。第二天清晨起来,父亲捞出粽子,等我们洗漱完毕,粽子已经摆在了桌子上。
解开线绳,一层层剥去粽叶,露出了晶莹剔透裹着红枣的白米。撒上白糖,迫不及待地咬一口,一股清香甜软滑入口中,香味顿时溢满齿间,沁人心脾。
那时的端午,是我的期盼。因为只有端午节,粮店才供应江米,才能包粽子吃。所以,每年春节一过,我就盼着天气快点转暖。天气暖和了,脱去了棉衣,就快到端午节了。
十一岁那年,正值文革时期。端午的清晨,我被父亲叫醒吃粽子。我睡眼惺忪,嗅着鼻子,皱着眉头,怎么没有闻见粽子的香味呢?父亲笑而不答,只是催我快去洗脸。
洗罢脸,我来到了餐桌边,只见桌上放着一个盆子,盆子里像是盘了一条白生生的蟒蛇。再仔细一看,还冒着热气,是纱布裹着蒸熟的糯米糕。我嗅到了糯米的香味。
我们都坐下后,父亲把纱布袋子解开,露出了夹着红枣的蒸糕,就像街上卖得镜糕一样。父亲拿刀切开了糯米糕,给我们每人碗里放了一块,撒上白糖,让我们吃,说这就是粽子。
我看着碗,迟迟不动筷子,噘着嘴嘟囔,明明是镜糕,哪儿是粽子?是粽子怎么没有粽叶呢?骗人!最后一句,我竟是带着哭腔说得。一年的期盼,就等着端午节吃粽子,却没有吃上,太让我失望了。
父亲还没说话,母亲忍不住了,你这孩子咋说话呢?为了买粽叶,你爹爹跑了好几个地方都没买到,实在没办法了,才想着用纱布蒸粽子的……好了,快吃吧!啊!爹爹明年一定用粽叶给你们包粽子吃。父亲拍着我肩膀说,只见他蠕动着嘴唇,把脸扭向了一边……听父亲这样说,我夹起一块蒸糕放进了嘴里。
长大后我才知道,粽叶就是芦苇叶。之前的端午节前,都是郊县的老乡傍晚时扯下苇叶,装进麻袋里,天不亮赶到城里来卖。他们拉着架子车,一脸的疲惫,两眼的血丝,浑身的泥土,走夜路来到城里,就是为了赚点辛苦钱。
可在文革中,却说他们进城卖粽叶是搞投机倒把,属于犯罪的行为。一旦被逮住了,不但要没收全部粽叶,还要挨批斗,游街。把他们一个个吓得,都不敢去扯粽叶进城卖了。
那个端午前,父亲买来了江米,却到处买不到粽叶,急得不知所措。他对母亲说,孩子们盼粽子都盼了一年了,可拿什么给他们包呢?母亲说,你别急,总会有办法的!两人思来想去,母亲拆了几个口罩,缝成一个长袋子,然后,把泡好的江米和红枣装进去上笼蒸。
当时,我不懂投机倒把,只知道纱布里的蒸糕,只有糯米的香味,没有棕子的香味,吃得就不是粽子。那个端午节,因没吃上粽子,我闷闷不乐了好几天。
从那以后,到了端午节,父母为包粽子,总是从老家拿来晒干的粽叶。干粽叶与新鲜粽叶无法相比,包出来的粽子味道很淡。但也比纱布粽子好吃。
几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物质丰富多彩,粮店取消了,粮食敞开供应,江米到处有卖的。端午的前夕,粽叶也是随处可见。想吃粽子,再也不是件难事了。
从此,每年端午节前,父母早早就包好了粽子,粽馅有糯米红枣的,有糯米红豆的,还有糯米花生的。
端午节的清晨,父亲把大门插上艾草驱蚊虫。母亲则到马路边去拽一把蒲公英,说是端午节的蒲公英,泡水喝,清热解毒药性最好。我们姊妹在餐桌旁坐下,把剥开的粽子浇上蜂蜜,说说笑笑地吃着。吃完粽子,再吃个带着粽香味的煮鸡蛋。
几年后,我们都结了婚,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可每到端午节前,父母还要把包好的粽子,挨家挨户地给我们送去。
又过了十多年,父母老了,已经到了风烛残年,我学会了包粽子。每年端午的前夕,我也像当年的父母一样,买来江米,买来粽叶。我不但要包父母爱吃的红枣粽子、红豆花生粽子,还要包孩子们爱吃的大肉粽子。
可是,不知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加,每到端午吃粽子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裹着纱布的粽子。
母亲说她也一直记着呢。还说,那年你爹爹为那纱布粽子,心里难受了好长时间,还流了眼泪。说对不起你们,让孩子们失望了。没过多久,他就写信给老家,让你乡下的爷爷把苇叶晒干,要多晒点,等有人来时捎过来。
听完母亲的话,我眼前一热,泪水涌出了眼眶。我赶紧背过脸去,怕母亲看见。理解父亲,是从我做了母亲之后,才真正明白他当年的心情。却不曾想,他还为此那么愧疚,那么伤感。我忽然明白,纱布粽子虽然没有粽香味,但是却蕴含着浓浓的父爱,化作了一种滋润心田的幸福。
两年前,随着父母的相继离世,到了端午节,那白白的纱布粽子,总是在我眼前晃动,使我仿佛又回到小时候,回到了父母的身边。
现在,刚进入农历三月,白白的纱布粽子,就出现在了我的梦里,又勾起了我对父母的思念。
至此,我才深深地感到,纱布粽子,是我今生吃到的最好吃、最香甜的粽子。因为,它包含了父母对儿女深深的爱。
祝贺姐姐,笔力雄健。遥祝天堂的伯父伯母,安好。
就此文来说,将包粽子的经验上升成文学艺术,将美食粽子沉淀成文学情怀,高雅而具体。其实,盛装着的是作者表达的那份浓浓的亲情。
读之品之,是作者一次情感的沐浴,温暖的亲情纪念。

祝愚人节快乐!
我妈妈很会包棕子。
前天我给妈妈电话,
妈妈说要给我寄芝麻来吃。
我说我这里买得到。
我妈说,买的那有我弄得好吃。
我说好吧,那你就寄点来吧。
细节细腻,浓郁的生活,栩栩如生,深情的画面,跃然纸上。
语言凝练顺畅,读来勾起乡愁,好作品。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