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漫漫高考路

编辑推荐 漫漫高考路


作者:黄六光 白丁,47.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89发表时间:2017-03-30 21:39:55
摘要:我的高考,漫漫路远,高考形成的精神,完善了我的人生,让同年代人的留恋,抛砖引玉,让世人去挖掘高考精神和高考文化。

高考,对我来讲,刻骨铭心,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终身难以释怀……
   我读了五年高中,也参加了五次高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读的两年制高中,复读了三年。
   穿越时空,1981年9月在荣县一中读高一,我排行老五,两个哥、姐也先后在农村安家立业,父母一直坚持养兔来供我读书,父母一心想通过高考,毕业后,国家包分配,跳出农门,能吃上“国家皇粮”。母亲是文盲,父亲是地下党员,因文化不高,就没像同一支部的其他地下党员,在城里有一份工作。父亲常常抽着叶子烟坐在堂屋门口,津津有味地给我们摆他们的革命史……读高一时,一边在老师的辅导下学习高一课程,踌躇满志地认为,在初中时自学了点高中课程,用高中知识,行列式解方程组,为了想早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同时想提前减轻父母的负担,节衣省食,用饭票、菜票换同寝室的复读高二室友的书来自学。1982年,自己跑腿在村组、镇里开证明,本人自学完了高中课程,可以参加高考,那年相差30多分,没有预选上。紧接着,备战1983年的高考,当年,上级分配给我校的预选指标,学校自主预选,真是“欲速则不达”,我又落选了。
   高中毕业,年仅16岁的我,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在农村是一块废品!开始了我的高中复读生涯。
   1984年预选上了,高考再一次名落孙山。父母觉得我学习有进步,还说“久炼成钢”,鼓励我去补习。
   1985年,父亲背着大米,送来生活费,高兴得像小孩子似的,脸上露出天真、烂漫的笑容说:邓小平复出了,我“平反昭雪”了,每月县组织部定补我15元,这是一个好“兆头”。你要好好读书,说不定今年我黄家会“双喜临门”。父亲的好运终归是父亲的,那年预选后,体检,查出左腿有问题,别人说我:“你腿是跛的,就是考上了,也不得录取你!”幼稚语像一条毒蛇天天缠绕着我,侵噬我的灵魂,让人窒息,下地狱,无法静心复习迎战高考。那年值得庆幸的是,自贡职业大学第一批招生,收到了校方的录取通知书。到校方咨询,开学条件还不成熟,要求自理住宿,我家也无亲朋好友可投宿,只好悻悻而归,无奈、含泪放弃。幸运之神擦肩而过。我独自一人,关上透风而镶嵌在土墙上的门,在蜗居“大哭一场”。这是我第四次以失败而告终。
   1986年,是恢复高考的第10个年头。家里连续四年供我读高中,家里真是一贫如洗,想一边帮助家里务农,利用业余时间,一边在家复习,准备高考。父母同意最后一次去补习。这一年,我改变了学习方法,放下一切“陈谷子烂芝麻”,轻松学习,我走我的路,让别人去说。心想:“不是成绩不行,而是机遇未到。如果成绩达到了,不录取,我也死心!”每周六不带任何复习资料,回家帮父母干农活。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那年,考取了中专,被自贡工业学校录取。上中专离开家那天,母亲早已准备好新被盖、蚊帐等“嫁装”,母亲含着眼泪,笑着对道贺的本村人说:“我嫁女了。”转身对我说:“五,你脚不方便,好好地读书。”我知道母亲的眼泪饱含着辛酸和儿子有了出息高兴的泪水。
   1977年,关闭了11年的高考正式启航。“文革”推荐上大学的制度,弊端暴露无遗。1971年全国第一次教育工作会通过的《纪要》寿终正寝,荒唐的“读书无用论”盛行的年代永远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中国的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勇敢地站出来打破了这块坚冰,作出决定,恢复高考!恢复高考是邓小平同志在教育界拨乱反正的伟大创举。高考制度的恢复,“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更为重要是为我国新时期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考,尽管也许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总体来说,还是公平的,许多部门和人员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完善它,如文科6门,理科7门;“定向招生,定向分配”;“保送生,自主招生”;3+X模式等。正如始于隋,成于唐,完于宋,强于明,衰于清的科举制度,是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绵延了近1300年的科举制度,也是永远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所以,目前的高考制度虽有弊端,但仍不失为一种更为公平的选才制度。高考,由过去的每年7月7日至9日,改为每年的6月7日至8日,当年的“77”改为“67”(与气气、录取谐音,另,南方暴雨洪涝等)。任何一种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一定符合当时历史背景和时代,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完善。
   高考路漫漫兮,恢复高考40年,参与、见证高考40年。我读了五年高中,参加了五次高考,形成的勤奋好学,吃苦耐劳,脚踏实地,顽强拼搏,理想信念等高考精神,这种精神伴随着我经历了西南政法学院、四川大学的法律专科、本科的自学考试;伴随着我参与“国家司法考试”;伴随着我接受了人生“十字路口”的人生考试。这种精神激励我战胜了在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的诸多困难。我要把高考精神激励、教育、启迪我的子孙后代,传承下去。我的高考经历只是诸多同年代人的缩影。我相信一定会有仁人志士去挖掘高考精神、升华高考文化,将她世世代代传承、沿袭下去,发扬光大!

共 20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作者的高考经历为线索,讲述了作者高中的学习,特别是每年复读的情况,突出了父母的鼎力支持,突出了作者的坚强毅力。在此基础上,文章讲述了作者对中国高考制度的正面看法,在和科举制度的类比中,肯定了中国高考制度在人才选拔中的作用。文章结尾,由高考形式,说到高考锤炼出的作者的精神意志。特别是文章最后一句话,由形式到精神,深化了该文的主题。【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3-30 22:06:25
  赞同作者对中国高考制度的意义的看法。是的,每种制度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是,中国的高考制度在人才选拔中确实是当今最为公正的,最有利于普通甚至弱势家庭子女们的。
语文教师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3-31 13:39:42
  欣赏拜读老师佳作,问候老师!认真学习品读:紧接着,备战1983年的高考,当年,上级分配给我校的预选指标,学校自主预选,真是“欲速则不达”,我又落选了。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