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免
善免与善任相比,所得礼遇,似乎就不怎么公平了。
现实中,知人善任的领导干部往往被人誉为“伯乐”,大加颂扬,而对善免者呢,至今仍没听到有谁为其道美,叫绝。
其实,善免比善任还难,尽管善任十分可贵。善任,毕竟是交人的事,而善免则不同了,必须得罪人的。
善任可贵。用好一个人,就等于打好一面旗,影响一大片,带动一大片,鼓励一大片。但善免,也是可贵的,甚至更可贵。
现在上上下下都在大力倡导干部“能上能下”。事实上,“能上”做到了,只是“能下”差得太远,大都是“乌纱着头,干到退休”。要解决“下”的问题,关键在于“善免”。现在看,善任者多,善免者少。也就是说,大家都愿意去任,而不愿意去免。看来这“免”,有点棘手。 用上一个好干部,广大人民拍手称道,而免去一个坏干部、腐败者,广大群众拍手称快,有的地方有的单位,群情激奋,甚至敲锣打鼓,呜鞭放炮,开怀畅饮,庆贺一场。这就是说,善免的意义,在某时某地,已经大大超过善任的意义。
现在腐败现象在全国各地屡屡发生,久刹不绝,各种腐败分子赴汤蹈火,前赴后继。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我们党内,要有一批敢于负责的领导干部,能够切切实实地做到善免,敢免。不然的话,善任也会落空。你想,往时是个好干部,倘缺乏约束,无下台的后顾之忧,难免道德滑波,思想堕落,走向腐败。而有广大善免者督阵,那情况自然就是两样的了。
历史上,善免的典范也是有的。北宋时,官僚机构臃肿,范仲淹被提升为相当于副宰相的参知事后,便以整顿吏治为突破口,凡是不称职的便将他的姓名从官员簿上勾掉,留下了“一家哭比不上一路哭”的佳话。路,是当时的行政区域,相当于明清的省。意思是明摆着的,撤掉一个不称职的官吏,固然要使那官吏的一家人感到悲哀。然而,让一个不称职的官吏留在任上,那就要危害整个路,这一路的百姓都要哭。
一个个水平低下,能力平庸,品德恶劣的干部免不下去,一批批素质精良,群众公认的干部就提不上来。应该说,在我们共产党人执政的今天,善免者也曾涌现,并为后来的为官者树立了光辉榜样。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重在善任,更在善免。管人的人,不但要有善任的风度,更要有善免的勇气。换而言之,该任的任,该免的就免吧,要免得某些人胆颤心惊,夜里难寐。
近日与一位朋友闲谈,他说自己近年来不怎爱看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和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所以如此,是因看了就生气,认为某些当事的干部早该免了,却仍平稳地坐在位子上。而当上级前来调查、核实时,其上级却为他们极力蔽护,保护落后。
朋友之言,似乎是言重了。不过,我觉得他说的也挺有道理,起码是心里话,也是大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