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社区文化》出发
得知《社区文化》要做一个出版100期的纪念活动,我真心地为王老师高兴!作为《社区文化》的受益者,我有许多感慨想借此机会絮叨一番。
2013年春天,我从扣扣空间认识了一位延安的文友,他看了我的一些日志,鼓励我给《社区文化》投稿,随即给了王彦春老师的邮箱地址。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将一篇散文《永远的港湾》,托一位有电脑的朋友发给王老师,不料几天后就发表了。如果说我的文学梦从小学六年级开始,那么这个梦想被搁浅了十多年后再次拾起,是从《社区文化》发表了我的第一篇文章开始的,我的寻梦之旅从《社区文化》出发。
在这之前,九十年代我曾在老家的《无定河》《三边文学》发表过一些文字,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十多年我没有认认真真写过一篇文章。2012年的冬天,偶然进入一位扣扣好友的空间,看到别人发在空间的文章,非常惊讶,这个扣扣空间到底是个啥东西?竟然可以把自己的文章放在上面,怎样才能拥有一个扣扣空间呢?我心里蠢蠢欲动,赶紧打电话问那位好友,可惜手机和手机不同,功能也不一样,我用的手机是一款最便宜、功能最少的手机,任凭人家在电话那头怎么教我,始终没找着扣扣空间那几个字。
第二天,我送完货拿着手机摁来摁去瞎琢磨,没想到在某一个浏览器里找着了扣扣空间,按照提示,注册了自己的空间。有了空间,我每天经历的事,看到的人就是素材,闲了便记到稿纸上,利用手机发送到空间。忙时一张广告纸或购物小票也是我灵感的发泄地。为了方便,我一般放在随身携带的挎包里。别的女人挎包里可能有化妆品、钱包、美容镜之类,而我的挎包里除了钥匙和手机,就是几张写了密密麻麻文字的广告纸或购物小票。
我在《社区文化》发表第一篇文章以后,写作的信心更足了。心中所想有了去处,还能发在杂志上永久留存,也能通过扣扣和文友们交流心得体会,那种快乐与惬意让我忘记了生活的艰辛,让我将生活中的疲惫、辛酸、无奈全部当作一种体验,当作我写作的源泉。那一年我在小区门口经营着一家粮油店,忙的时候一天要送四五趟货,五十斤的大米我从一楼吭哧吭哧扛到五楼、六楼,送到顾客家里,气都喘不匀,别人还要求我把袋口解开,一低头一使劲,立刻大汗淋漓。有时候张三买两袋,李四买三袋,我就得连着一趟一趟地送,等送完货回到店里,浑身衣服湿透,两只胳膊抬不起来。但是,只要看到手机,想着自己的这些经历即将变成文字保存在扣扣空间里,不久也许还能发在报纸、杂志上,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获得些许安慰,我便拿着预存话费送的那部京瓷牌小手机,不停地摁啊摁啊……那种老式手机屏幕小,功能少,一篇文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眼看就要完成,一不小心,摁错地方,或者有顾客来买东西,我半天没动手机,屏幕变黑,拿起来找不着头绪,随便一摁,啥都没了,只能从头再来。如此反复几次,着实让人懊恼不已,天长日久,手机按键上的字母都被我的手指磨掉了。奇怪的是,每次拿起手机,不用看我也能摁出自己需要的文字,那速度比我现在用电脑打字可快多了。
写好的稿子,自己没电脑,没办法投稿,只好厚着脸皮托人帮忙,弟弟、妹妹、文友、朋友,谁有空谁投。有一位素未谋面的文友不但一而再再而三地帮我给《社区文化》投稿,还鼓励我给银川的报纸投稿。我说报纸之前投过一篇,没有任何消息,看来我的水平不行,心里有点气馁,就不想投。他说你的文章好着呢,多投几次,说不定编辑哪天注意到了,那就是一次机会。他的话让我非常感动,尤其在现在这个社会,一个从未见过面,甚至连真实姓名都不知道的人,仅仅因为文字结缘便不嫌麻烦地帮助我,鼓励我,我还有什么理由退缩呢?
后来,在2013年11月份的一天,我扛着一袋面粉,正准备出门送货,一个胖胖的女邮递员走到跟前,“你是魏雪吗?这儿有你一张汇款单,好像是稿费吧。”我活了三十多年第一次收到稿费,尽管只有50块钱,尽管我投出去的文章登在报纸上也就巴掌那么大,可它带给我的那种激动与欣慰是永生难忘的。我庆幸自己捡起了这个梦,庆幸自己遇到了《社区文化》,遇到了那么多真心帮我的朋友。
2014年,粮油店转型为烟酒商店,急需一台电脑订烟,弟弟二话没说将他的笔记本给了我,并教我使用。有了电脑,我终于可以自己投稿了。惭愧的是,我以前开照相馆时只学过照片处理,根本不会编辑文档,每次投稿,打开邮箱直接在写信那一栏里输入文字,修改完发送给编辑老师。至于字数以及行距等根本没啥概念,有时候别人问我写了多少字,我得一行一行地数完才能知道。直到某一次,给王雪峰老师的“文苑漫步”投稿,他要求我发文档,我不懂这个文档是个啥东西,就向我弟弟求助。他来到店里手把手地给我教,等学会了我才突然想起,以前那样投稿对于编辑来说其实是很麻烦的。而那会儿,我已经陆续在《社区文化》《银川晚报》《华兴时报》《新消息报》,以及我们老家的《无定河》等发表文章二十多篇。在此,我想对那些发我文章的编辑老师们由衷地道一声谢谢!谢谢他们的宽容与鼓励,也谢谢王雪峰老师的提醒,没有他的提醒,我永远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不知道因为我的无知要给编辑老师带来多少麻烦。因为《社区文化》,我结识了这些良师益友,因为一次次在《社区文化》上发稿,让我认准了自己脚下的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2016年,加入宁夏作家协会以后,我在扣扣空间说了这样一段话:人活着,钱多钱少无所谓,有没有梦想很重要。我承认我不会挣钱,也从不拜金,但是我一直奔波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今天,我要加上一句:我的寻梦之旅,从《社区文化》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