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贫先扶志
我在蕨坳村做精准扶贫工作,到一户人家对一位老人访贫问苦。我拿出笔记本,先记下他的希冀。
我说:“你讲嘛!我记下来。”
“我需要——”他过脚不多,打扮了一下嘴巴,干咳了一下:“一床棉絮,原来救济那床蹬成渣渣了;一套棉衣裤,那年领的成了油打片;再要,再要——300斤大米,不好意思,今年包谷、稻谷都遭天收去了,我家鼎罐都爬不上三脚了!”
我问他有没有自救措施,别人有没有自救措施,他说自己没有,别人有。
他大概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又神秘兮兮地眨巴绷满眼屎的眼睛,附在我的耳朵上:“你记下来:我家查三代、查十代,都是讨米的。他们就不行了,不是成份不好,就是历史有问题,社会关系有问题。救济,首选,要给我落实!”
我哭笑不得。我还是问了他一句:“你叫什么?”
“秦齐圣,外号大圣人。”
“那时大家一样抢工分,你怎么会是特别困难户?”
“那是政策搂护的。我是真正的贫农后代,根子最正,思想最红,只要有救济,我总是第一份。既然年年有救济,我还要那么苦干什么?”
怪不得他对当年的救济是那么热爱,那么怀念,又那么依赖!
还未正式进村,“大圣人”就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感谢这位“大圣人”老师,你教会了我们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应该采用的方法。
公路旁一台土的土坎上,铲得光光的,用石灰浆书写着一幅醒目的标语。“大圣人”告诉我俩,那是他的亲“笔”手书。
那幅标语是十个字: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
就这样办吧!
既然上级是这样说的,“大圣人”也是这样写的。
【编者按】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很难,往往这又是问题的症结。欣赏佳作。感谢赐稿。【编辑:至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