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痴迷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女人(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痴迷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女人(散文)


作者:山地731828829 探花,17587.2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339发表时间:2017-04-02 08:52:59

【流年】痴迷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女人(散文) 周日傍晚,夕阳斜照,透过车窗,把一群游玩的人红扑扑的脸打扮得更加嫣红。在返回曲靖的途中,一群人发疯似的翻着手机、相机,互相欣赏着各自抓拍的风景、人物照。
   “这是什么?”忽然一声惊恐的尖叫,众人吓了一大跳。
   “这不是坟碑吗?”一个胆大的女子说着,手不由自主地抓住同伴的衣服。
   “平原,你怎么尽照这些呀,我们赏花、赏草、赏水,你却一人去读碑文,钻坟堆,你不害怕呀?”
   被称作平原的女子,捋捋额上的发丝,抿嘴一笑,说:“不害怕啊!但别小看这块石头,叫爨龙颜碑,里面的学问可深着呢!”
   她叫杨平原,性格平和,安静,生于六十年代末期,本是一名英语老师,因十年前曲靖市体育运动学校体制改革,她分在市体育中心工作,参与管理中心的体育场馆。中学时,我们在一个绘画学习班学习过;工作后,是同事;业余时间,是江山文学网的文友,在这儿写文发文。我对她颇有些了解,熟知她的业余爱好。她痴迷碑文、地名由来、当地历史人物的探究是有源头的。2002年,美国泰勒市与曲靖市结成姊妹城,每年暑假美方篮球夏令营都组织有关人员来曲靖市体校交流。曲靖市体校在与美方交流过程中,杨平原担任翻译工作,在带领美方观光曲靖风物时,接触到曲靖地方史的有关知识,她才意识到需要补上一课。这种“阅读的需要好像一堆火药,一旦点燃起来,便再也不可收拾”。在阅读的过程中,翻译古文、整理零散史志资料终成了她的业余爱好。
   此刻,她见一群人不解的样子,就娓娓道来,如数家珍。爨龙颜碑,是省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称“大爨”,曲靖一中内的《爨宝子碑》,史称“小爨”,都是极其珍贵的,并且书法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南碑魂宝”。一直以来,围绕统治南中四百余年的爨氏,由于文献记录甚少,所以碑记载的每一地名、职官、典故的考证与研究,向来为学界重视。
   几天以后,杨平原发表了《话说爨龙颜碑头》一文,从爨龙颜碑头说起,把职官、历史辖域,以及历史上地名的转化一一娓娓道来。一位在史志办工作的朋友告诉我,杨平原的文既弥补了文献之不足,又为普及和研究《爨龙颜碑》做了新的尝试。朋友笑笑,竖起大拇指,说,提起杨平原老师,我们史志办很多人都知道她,她是有贡献的。
   记得一次是五一节吧,在风景如画的珠江源景区碰到杨平原的姐姐,得知,杨平原没有与家人一同来游玩,而是利用这个节日,去看一块碑文。没有几天,她把她的新作《邓尔恒与爨宝子碑》发来给我看。我很惊讶,十分钦佩她的执着。文章被我编发在《江山文学网》。杨平原考察了邓尔恒发现宝子碑的过程,介绍了邓尔恒的生平事迹。难得的是,行文严谨,务实,每一处细节都标明出处,这与她注重考查,实地调研,注重实物研究是分不开的。爨宝子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由于邓尔恒的意外发现,使得这一段历史有了实物证据,为后人考察提供了详实的史料实物、为对曲靖历史的考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无疑,杨平原揭示这一事实,具有史料价值。
   杨平原也有很多闺蜜,自从她有了这爱好后,很少参与闺蜜的活动。一次周末,她的一个闺蜜硬是要拉上她去打麻将,还笑她:“辛辛苦苦写一篇文,才得五十元,还不如我胡一把麻将。”惹得旁边很多同事哈哈大笑。怎能如此比,她闺蜜的话一时成了笑资,被笑谈了很久。杨平原写这些文字,记录的完全是自己的心血,她哪管什么稿费。只要谈起曲靖境内的碑文、地名和历史人物,她滔滔不绝,满腹经纶,头头是道。又有谁知道,杨平原为了写一篇有关碑文的笔记,落实一句话,硬是叫上她那工作繁忙的警官丈夫,开着私家车,陪她去实地考察、核实,可见她痴迷到何种程度。就说为写《富源文庙太和元气坊与冯探花》这篇文章吧,她“逼”着丈夫陪她跑了盘县、富源、又去曲靖沿江冯家圩实地考察,弄清楚了其中很多细节,她才下笔。后来,这篇文发在《云南政协报》上。同样,发在国家级地理、自然地理类核心期刊《中国地名》的文章《云南省富源县太和街名来历》也是历经千辛万苦实地走访考察方才写成的。
   只有爱思考的人才会这样做,也才会付出行动。杨平原的追求、坚持、细致、不懈的探究,散发出一种魅力、气质、气场,在这个气场里,长出了正能量,洒满了阳光,传染着向上进取的精神。这个气场,与世俗无关,与金钱无关,与名无关。
   晚饭后,很多女人健身,到广场散步,去影剧院看电影,或在家里看连续剧。而杨平原呢,却往老城、老街、老人聚集地走去,因为,那里有她需要的东西。曲靖城区南门街、西门街、东门街、北门街不知留下她多少足迹。有一回,她不知从哪儿得到一个信息,南门街有一个年岁较大的老奶奶最爱讲当地历史故事,于是,她费尽周折,冒着雨,找到老奶奶。老奶奶告诉她,往老南门城洞走进南门街500米左右,老曲靖卫校就在左边。卫校是以前的县衙门所在地,对面是清末民国时候曲靖名人孙光庭的故居——孙家大院。此时,大门已被藤蔓掩映。顺着这条线索,她去图书馆查询《民国人物碑传集-孙光庭碑》得知,孙光庭历任清朝内阁中书(内阁中书一官)、云南高等学堂副总办、云南留日学生监督。他的学生唐继尧、李根源等,就是他派到日本学习军事、师范、法政的。辛亥革命前期,孙光庭任国会议员,担任过云南省图书馆馆长,1943年82岁时病逝于曲靖。
   我听说这件事后对她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大为赞赏,也为自己对曲靖有这么一个大人物知之甚少而惭愧。原来,在曲靖老街走走,听老人们讲老故事。这里是曲靖记忆的根,有了根就会发芽,过去人的故事是现代人的历史,当我们看着实物听历史,一切都那么实在,那么发人深省。
   去年,杨平原打电话给我,问我知不知道我家乡富源后所名字的由来。我一时语塞,答不上来。她调侃我:“也有作家不知道的事啊!”我很尴尬,立马纠正她:“哪来的作家?一个文字爱好者而已。”她把她写的文《富源后所得名由来》发给我。读罢,得知,后所得名与明代初期军事设置左、右、前、后所有关。所,是明代设置的军事单位,如千户所,百户所。我大为感叹,原来我老家后所名字背后竟然有这么多的历史文化沉淀和历史典故。后来我得知,她利用周末,做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到富源县图书馆查询民国县志,包括徐霞客游记,询问老人,翻阅宗祠谱。地名是文化的载体,透过地名,能保留较多的历史文化信息,且人文积淀深厚,对研究历史作用巨大。我不禁想起京剧《沙家浜》里刁德一的话:这个女子不简单啊!很多人称赞她:巾帼不让须眉。
   市里搞活动,我与杨平原的丈夫王警官在一起。王警官工作非常忙碌,但他非常支持自己的妻子的爱好,他告诉我,杨平原为了考察家乡历史上的一个细节,竟然专程几十里去县图书馆翻阅县志整整两天。后来,她这篇《西南联大师生过富源(随笔)》发在《云南政协报》上。她落实的细节就是:“78年前,这里迎来了一批特别的队伍——‘西南联大’湘滇黔旅行团。”抗战时期,由于日寇的入侵,清华、北大、南开三个大学南迁至长沙,成立长沙临时大学。后来,战争局势继续恶化,长沙临时大学不得不迁往遥远的边陲省级城市云南昆明组建西南联大。杨平原的文撷取联大南迁途中到云南富源县城的一朵小花,让其尽情绽放。她娓娓叙来的一幕幕,令人心酸、沉重。可贵的是,此文具有史料价值。让我感动的是,杨平原为写这文,亲自查询资料,来来往往地奔波,劳累,竟然病了一场。
   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吸引,让一个在体育场馆部工作的女子如此热爱在别人看来是那么枯燥无味的碑文、地名、当地历史人物的研究?而她的工作又与她热爱的研究毫无关联,就连她身边很多闺蜜朋友也在纳闷。人们无法把一个安静,甚至有些腼腆的她与冷冰冰的墓碑研究联系在一起。
   杨平原放弃了很多本该女人喜欢的东西,业余时间不辞辛苦,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天热干燥,去实地察看碑文,询问追访当地老人,查寻翻阅历史资料。她用脚步丈量着曲靖每一寸土地……于是,一篇篇弥足珍贵的人文、史料作品奉献给家乡人:《踏访曲靖南门街》《鬻琴碑考》《云南师宗帝师故里的由来》《在云南师宗研读何桂珍》《富源县民国时第一位博士一一伍纯武》《明清古籍里的富源海土司富源前身——明代平夷卫》《我身边的抗战遗迹——沾益飞机场》《林则徐在云南师宗的遗迹》……
   毫不夸张地说,杨平原是曲靖当地民间业余研究这个领域的第一位女性。
   读了她的文,就不难得出答案,这是一种热爱,一种执着,一种追求,一份事业。杨平原诚恳地说,她业余时间过得很充实,做着她喜欢的事,每分每秒都很实在,她认为她的付出值得,很有意义。
   十多年来,她就这么坚持着研究,默默无闻地撰写了上百万字的作品,先后在《中国地名》《云南日报》《云南政协报》《曲靖日报·珠江源晚刊》《中华网》《江山文学网》《掌上曲靖》《曲靖M》等报刊以及网络媒体发表或转载,其中,仅在《江山文学网》发表的文章就有三十五篇之多。
   我为在江山文学网有这样的文友、生活中有这样的朋友、工作中有这样的同事感到十分的自豪。
   杨平原成了曲靖独特的不可多得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共 36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爱上碑文地名及历史人物研究的女人》这是一篇抒写人物的散文,作者所写的人物叫杨平原,一位酷爱研究碑文、历史的女子。她的爱好与别的女子不同,一门心思喜欢上了研究这些冰冷的碑文、地名由来、当地历史人物的探究。她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全身心投入到这些研究中,乐此不疲,令人敬佩。把自己的爱好当做一种事业去做,就更令人佩服了。这就是坚持的力量。很多人不可能去做也做不到这一点,而杨平原做到了,一种执着,一种信念,一种人生,这些都是杨平原坚持下去的原因。因为爱,所以爱,认真与执着,是杨平原坚持下来的理由。作者以细腻、真情的笔墨,抒写了杨平原坚强的人生信念。读来令人感动!去看了杨平原的文集,这些文字都是杨平原用脚步丈量着曲靖每一寸土地写出来的。行文严谨而尊重历史,很好地诠释了一种热爱,一种执着,一种追求,一份事业。正如杨平原自己说的,她业余时间过得很充实,做着她喜欢的事,每分每秒都很实在,她认为她的付出值得,很有意义。作者的文字清新、细腻,情感饱满,书写着对生活美好的向往的人,有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读过之后,虽然感到时间飞逝,但人生坚实的信念不会流逝,我们愿捧着日子继续生命坚实的脚步。文字是心灵的窗户,作者以杨平原为对象借文字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阐述生命的价值意义,富有深度,给人启示。欣赏佳作!问好作者!倾情推荐阅读。【编辑:永远红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永远红梅        2017-04-02 08:58:53
  山哥,写文真快啊!真是神速,向山哥学习!
永远红梅
回复1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7-04-02 10:01:34
  最近没有灵感,没有写了。
2 楼        文友:永远红梅        2017-04-02 09:06:13
  敬佩杨平原,执着的信念令人感动!问好杨平原!
永远红梅
回复2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7-04-02 10:02:47
  生命的价值得到最好的诠释。杨平原的爱好,作为同事,很多人是看在眼里,敬佩在心里的。
3 楼        文友:杨平原        2017-04-02 10:08:22
  哎哟,朱副,说得我不好意思。谢谢你这么夸奖,我要向你学习。正因为身边有你这样的人,我那难读的文章才被更多的人看到。再次谢谢老领导。
回复3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7-04-02 10:24:14
  平原,向你学习才对。
   惭愧得很,我读了你很多文章,很多东西,都是第一次听说,多么可贵啊!
   谢谢你让我长知识。我相信很多曲靖人,也是这种感觉。
   加油啊,期待你更多的佳作!
4 楼        文友:        2017-04-02 11:14:35
  杨平原,对于碑文、历史,热爱,执著。光彩。亮丽。
你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的万里路。
回复4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7-04-02 11:56:58
  谢谢舒的点评。
5 楼        文友:妖怪山        2017-04-02 13:59:38
  山哥写文好快哦,井喷了。
回复5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7-04-02 15:08:15
  谢谢妖啊,没有你快。
6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7-04-02 17:06:31
  杨平原,一位为了爱好而坚持不懈的奇女子。
   十几年,她的步履,她的业余时间,都倾注于冷冰冰的碑文、地名由来和当地历史人物研究中。
   这是一种热爱,一种执着,一种追求,一份事业。
   山兄要言不烦,多方取证,真实而全面地呈现了一个游走在工作与爱好之间的女子。
   笔力丰沛,内涵深刻,带给阅读者一种勃然向上的生命导标。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6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7-04-02 17:25:45
  谢谢牛牛雁,你的法眼,发现错别字,谢谢!
   写身边的人,弘扬正能量,做些有意义的事,是我的想法之一。
   期待牛牛雁佳作频现!
7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7-04-02 21:36:38
  真心敬佩这样的女子。记得曾经编辑过她的文章,有着厚重的历史感。
   山地是把快刀手,身边的人和事都能入文,给人向上的力量。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7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7-04-02 22:05:43
  我单位的职工,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女老师。把自己业余的时间全部用于曲靖市境内的有点文物性质的碑文、地名、历史人物、历史传说、老街等等研究,成绩显著,很有名气。
8 楼        文友:雪之兰        2019-02-18 19:13:57
  有如此执着的信念已经很让人感动了,何况还是对冷冰冰的碑文,还是一位女子。真是一位奇女子啊,敬佩。山老师写文真是井喷了,羡慕崇拜,点赞!问好!
回复8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9-02-18 19:24:23
  谢谢兰凤,新春快乐!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