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一座山、一个人(散文)

精品 【晓荷】一座山、一个人(散文)


作者:柳拂桥 秀才,185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47发表时间:2017-04-02 23:15:14


   先是听说一座山,风景绝美,还有许多人文的底蕴,于是就牵挂着,还魂牵梦萦似的,常常在早上醒来,听到鸟语花香的时候,就想到一些。
   其实也不远,一个转身就可以抵达,而我却花了将近10多年的时间,才最终走近了。抑且仅仅是因为一个朋友的到来,需要见面。
   我因此,在一个秋日的下午,辗转出现在你的面前。
   我们对于美的渴望,是一直深藏在内心的,不能忘却,可是也缺少把握的冲动,大约是因为苦于日常为稻粱谋的缘故吧。
   忽然,有了一个机缘,我就来了。
   是的,我知道,很多人早已经来到,比我果敢,也收获颇丰。
   我只是迟来的一个,对你也仅仅是有一份深藏10余年的牵挂。
   我来了才发现,我们对于身边的美好,往往因为近距离而反应迟钝,或者表现出一种反常的冷漠。舍近求远,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性的现象。
   读山犹如读史,时间的积淀,充满了岁月风尘的味道,就像我们反反复复地打开一册册线装书,左看右看,不忍释卷。还生怕遗漏了最精华的部分。
   也许就是抱着这样一种心态,我开始走进这座山,还有和山互为依存,甚而融为一体的一些人。
   这座山的名字,叫做马仁山。
   这个人,叫做俞乃平,一个地道的似乎习惯沉默的汉子。
   我去的时候,又来了多尊佛。
   佛是带了康熙大帝的手谕,坐着九九归一的天下第一香炉降临的。
   突然横亘在山与我之间。
   一瞬间,祥云笼罩了山南北,还透彻着我们的内心。
  
   从前有座山,
   山上有个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
   老和尚对小和尚说
   ……
   你一定听过这样的童谣,或者故事,在我们记忆的某个角落。
   每座山都承载着许多这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对于山,我们有过太多的憧憬和遐想。因为山,也仅仅因为他是山。而且,我们无论如何,尽管一再踮起脚尖,也不能伸手可及。
   我们只能远观,久久注视,还能常读常新。云卷云舒,花开花落……
   难道一座山,还不足够么。
   我们为什么常有失落的感觉,为什么美好的东西,都已经成为过去。这是许多人的想法。而我,就一直坚持着,一座山就足以永恒。
   我从来不站在这座山上,再去眺望另外一座山。我始终默默驻守着自己,以为那已经是世界,自己的世界,一个完整的世界。
   我们之所以贪婪,之所以时不时地不快活,就是因为我们往往漠视了已经所得,还贪婪地把手爪伸向远处。
   如果那样,有什么山不是一座空山,还有什么美景叫我们流连忘返。
   我只是悄悄地来。耳畔秋声如絮语,从山上一阵阵下来,掠过月亮湖澄碧的水面,有花草的馥郁芬芳,于是将我拥有。
   我如此这般沉醉于一座山,而这仅仅是,一定仅仅是,才打开一座山。不远处传来梵音佛鼓,还有香烟袅袅升腾,再升腾,循着一级级伸展的石阶,将我们的目光牵引着,后来渐次融入雾色山岚。山岚也和高天的流云亲吻着,难分彼此。
   秋天更加遥远而深沉了,倒映在如镜的水面,仿佛有许多个,似曾相识的景象,从我们积累的深处,涌现,再扑面而来,嗣后还向四面八方辐射开去。
   我曾闭上眼,想把眼前的带走,却反而不知如何已经来到马仁山庄的粉墙黛瓦下。而且在不自觉间,雨来了,先是淅淅沥沥地扫过曲径通幽处,而后转得急促,只是没有分量,不很重,也仅仅像恋爱中的女人温柔手臂,敲打我们,还有那个别致的地球石屋村。
   就这样,我听雨在此了。
  
   二
   对于这座山,许多人比我发现得早,也看得真切。
   我只是和暮色一道来的。因此,我常常有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觉。
   等到我想醉自己的时候,酒就来了。
   酒是一个山般沉默的汉子准备的。凡是对沉默的物事,我往往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可是,这个汉子表现得随意,就传达过来值得信任的信息。
   我想他应该喝酒的,他就在喝。
   在素昧平生的酒桌上放开自己,一定是有大智慧,要么就是心地坦荡。你要是猜想他有多么坏,那一定是枉费心机的。
   因为喝酒的人,再坏也坏不到哪儿去。
   我只是对能喝酒,却控制自己不喝,或者少喝的,抱有犹疑的眼光。
   桌子上有很多人、很多菜,可以听到各色言论,
   我却自顾自喝自己的。间隙,也打量对面山一样的汉子。他的沉默寡言,以及看上去有很多经历的表情,全部写在脸上,尤其是酒桌上的脸。
   他其实很忙。
   第一次喝酒,是因为香炉来了,还有香炉带来的宗教界、旅游界的朋友,济济一堂。
   后来,更多的人来瞻仰人字洞。
   那个人字洞就在山的旁边,据说遗址发现了前240万年的人类活动遗迹,是欧亚大陆人类始祖。
   中科院的院士,还有老外叫克拉克,浩浩荡荡的几拨人,一个熟识的念秋mm在忙前忙后地采访。
   而我,自顾自地喝酒。
   甚至以为,我想当然地以为,我可以在灯红酒绿的余光折射里直抵一个人的内心。
   像与不像,是与不是并不要紧。
   我是没有任何负担来的。
   酒散的时候,
   雨也零落了,
   人也阑珊。
   我走出屋子,外面的空气叫人清醒舒畅,深深地呼吸,嗅觉里能够感触到山野和宗教的气息。
   不远处的山峦和香炉的身影,是隐隐约约的,更深处是钟磬、木鱼声,可是无法寻觅得见。
   可以很清晰把握的,是自己的脚步,一步一步走向夜山庄深处。
   一个人,在一个屋子真好。
   可以看自己想看的书或者电视节目,甚至脱光自己,把自己埋在床头。可以由着自己性子来,大声打电话,出出粗口,而不必顾忌是否有干扰。其实,在这样一个僻静的夜晚,想有敲门声,也是思而不得的。除非,自己随身携带。
   就这样,我躺在床头,拿出随身的东西,开始阅读。我喜欢外出,更喜欢到一个地方去的时候,带上相关的资料。比如,到池州时,我就带过小杜的《樊川集》,那里面一定有些自己想知道的内容。真不行的话,还可以上网查阅。
   下面的一些,就是搜来的。阅读这个,我就算和马仁山认识了。尽管在此之前,我很清楚,南陵与繁昌,原本一家,皆汉春谷地也。
   《道光繁昌县志》卷之一<舆地志·山川>说:
   “马仁山,在县西南二十里金峨上乡,‘十景’马仁石壁即此。马仁旧名马人,高二百丈,纵横耸峭,形类人马(旧志多作异石类人马)。唐德宗时石马妖鸣,断其首以厌之,易今名。有峰六:曰韬玉,曰龙首,曰马人,曰罗汉,曰双桂,曰嫦娥。又有石庵、观音岩、双猫石、虎石。洗砚池,唐·王翀霄隐处也。近池峰名漏月,仲秋望夕,月魄与峰口对,光若悬镜,注射峰中。下如邃室,可容数人。下为莲社院,今易马仁寺。明·崔淐有<游马人山记>。”
   还有民国十三年(1924年)余谊密修《南陵县志》卷五<舆地·山川>也记载了:
   “马仁山,县西北四十五里,与铜、繁连界。诸峰有人马状,上有石室,初名马人山。唐贞元中(约791—799年)居人闻石马鸣,夷其首,改今名。按《府志》引《嘉定宣城志》,马仁山在县西北四十里。唐时王冲(他志均作“翀”)霄、陈商同隐此山。商登科仕至宰相,冲霄终隐不出。商居,后为僧舍。”
   两相对照,差池不多了。
   我是不是有这个习惯,总是把问题搞得很复杂?
   也许多年的职业训练,使得我不允许凡事有疏漏和缺憾。
   不仅如此,我还是反反复复地低头往事情深处钻。就像此刻,我一下子逆流而上千年,真是有查户口的嫌疑。
   查着查着,自己就睡着了。

共 29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是一篇游记,写出了散文的优美意境。对于山,什么有着太多的憧憬和遐想,拜读作者的文字,思绪也缓缓回到从前,“从前有座山……”仿佛又回到那童真的岁月。山,这一形象在我们脑海中是伟岸的,是高大的,作者如此沉醉于一座山,那浓烈的情感跃然纸上。作者的文字是优美的,拜读,受益匪浅!感谢作者赐稿晓荷,期待您的下次精彩作品!【编辑:小小的船】【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405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小的船        2017-04-02 23:32:30
  老师创作辛苦啦,遥祝问安!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4-03 09:00:33
  欣赏拜读老师美文佳作,问候老师,认真学习品读: 我们对于美的渴望,是一直深藏在内心的,不能忘却,可是也缺少把握的冲动,大约是因为苦于日常为稻粱谋的缘故吧。
   忽然,有了一个机缘,我就来了。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3 楼        文友:你猜        2017-04-05 17:52:18
  祝贺老师精品。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