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平民散文]汶川震动波

精品 [平民散文]汶川震动波


作者:司药 探花,22016.3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06发表时间:2008-11-04 22:17:14
摘要:我感慨、我崇敬、我仰视,我终于知道“英雄”两个字怎么写怎么译。

[平民散文]汶川震动波 •祈愿
  
   开年的雪灾、五月的地震再加上奥运圣火在外传递受阻,让中国的2008显得格外深刻。
   说实在的,公务员一千日如一日按步就班的日子,悠闲安逸得让我近乎麻木,灾难面前,国难面前,太多时候更多的也只是一份感叹和即时的关注,但这些天滚动播出的新闻中那些惨烈、绝望的图片、场景让我震撼——在某个时候,人的生命是那样脆弱,那样不堪一击;一个人,一个家,顷刻间就变成另一种状态,生离死别,天各一方!??不能听到母亲们失去孩子绝望的哭泣,不能看到孤儿们失去双亲断肠的眼泪,这样的“新闻”会随时随地穿透我的泪囊,心酸无比,心疼无比。
   没有做志愿者的机会,只能通过国家红十字热线捐款千元以示对受灾人群的安慰和遥祝:一切会好起来,灾难会过去,明天还会继续,美好还在。
   你捐的是哪门子钱,单位会强行从工资里扣的,你的钱还不知会不会变成哪些腐败分子的牙缝肉呢……不同的声音,阻止不了我的冲动。这些钱于我,不过是一件时装、一些计划外开支、一餐朋友聚会,在平常的日子里,计划外开支随意而随时,所以,这些钱影响不了我的生活质量,却极有可能,是灾区失学儿童的学费,是农家的种子、农资,关系到他们的生存,我愿意做这项计划外开支,同时,我更愿意祈祷:不幸、灾难远离我的同胞,我的中国。
  
  
   •感动着英雄的感动
  
   警察赶到现场救援,清晰地听到了不远处废墟中儿子在叫爸爸,在呼喊自己的名字……他一个激淋,想立即过去,但他发现,如果他马上过去,就要踏过面前废墟中成百孩子或活着或死亡的身体,他,驻步了。不忍心,又不甘心,他只能强压住内心的焦急,用最快的速度一边救其它孩子一边逐渐靠近自家孩子,等他救了几十个孩子终于可以拉到自己孩子的手时,孩子却永远不会再叫“爸爸”……
   这样的叙述我不愿意把它称作故事,太残忍太不近人情。这样的事,无论如何我不可能做到,但,一个普通的警察做到了。职责使然?领导命令?我想,在那一刻,没有意识外的东西可以左右一个父亲的行为,只有以心换心的为人之父的情感让他在那一刻把所有的孩子当作了自家的孩子!
   我做不到,如果是我的孩子,其它不说,单是孩子的哭声就会撕断我的神经而置其它于不顾,因为不能,所以,我感慨、我崇敬、我仰视,我终于知道“英雄”两个字怎么写怎么译。
  
  
   •回来归来我的孩子——给灾难中突然跌落的孩子们
  
   回来别走
   这样的呼唤轻轻地重重地
   一次又一次叩碎妈妈的泪腺爸爸的心
   张开的臂湾间弥满的
   还是你的乳香
   ??
   眼泪干涸痛思永远不能枯竭
   你真的走了吗
   妈妈需要你真真切切地贴在耳边
   用温热的气息告知
   ??
   你含苞如花挂满露珠
   却猝然转身如此绝然
   跌落在那么遥远那么陌生的世界
   独自走在没有妈妈爸爸相伴的路上
   ??
   血凝成泪泪凝成血
   滴滴牵动的是爸爸妈妈对你的牵挂
   孩子我的宝贝我的娇娇
   你那里可否有阳光
   孤寂的地下你是否会感觉到冷
   ??
   没有了你家的天空
   雪在飘冰山座座寒气逼人
   哽咽绵绵夜半惊醒
   天各一方的亲人魂断天涯
   ??
   弥散开的真的只是你的肉身么
   你是否顺着奶奶为你念动的超度经已找到了家
   你是否总能听到
   爸爸妈妈声声泣血的呼唤
   回来归来我的孩子
  
  
   •没有感动,活着,将是什么状态
  
   这些天“汶川强震”几乎成了所有新闻的关键词和主题内容,而地震造成的惨像让我一次次想逃离“新闻”——太惨了,惨不忍睹!忍不住泪流成河!
   而另一种景观是:忙的人围着灾区救人,闲的人则围着地震闲话——谁谁捐款了么?他为什么捐那么点?他为什么不做志愿者?他最应该去……而我只想知道,强震制造的人间惨像,你自己做了什么?太多时候,我们都不缺少站着说话而真正缺少埋头做事的人。
   而在灾难面前,如果你被事件感动了,你就会“伸手”就会有所动作。如果,一个人不再为“事”打动进而感动,甚至已忘却了感动,忘记了流泪,那么,活着,是一种什么状态?!
  
  
   •国旗降半人性倍增
  
   为普通受难国民降半旗致哀,开国以来,绝无仅有,我从中接收到的信息是:中国政府高层领导对“人性”理解的具体化。
   一个政党,懂得了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并把它化作“行为准则”融入国家治理,才是亲民政党,才具有生命力,而在此“机制”下运作的国家才会在质上接近文明。
   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静默,三分钟
  
   十四时二十八分,哀笛长鸣,世界静下来,我们,中国,为四川汶川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
   三分钟,静的是形体,却止不住脑海的翻腾。一幅幅画面重重叠叠闪在眼前:突如其来的灾难,惊恐的逃生;窄缝里被困者满怀生还渴望的眼睛;种种形式的携扶;温总理的安慰与孤儿止不住的眼泪;被压无力完整救出只能当场截肢的孩子……如此总总,最后定格在戴着口罩忙碌在灾区的服务人员。
   并没有什么瘟情,为什么这么热的天他们戴着口罩?这样的问号还未问定,立马被自己接下来的答案怔住,泪,汹涌而下:只因为,味太重——那些与废墟同在的罹难者在用他们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做最后的道别!
   三分钟,短至来不及说一句绝别的话语,三分钟,长到把这场灾难定格成亘古的静默。
  
  
   •三日谈
  
   国悼,娱乐及游戏场所停运三天,这个规定应该解读为对遇难者的尊重,是重大的国事,但对于娱乐和游戏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人们来说,第一日尚且没什么感觉,第二日就感觉少了什么,第三日便有了烦躁,以至于到了第三日凌晨零点便早有人守候在游戏界面前即时进入,启动游戏……
   对这种现象,同样感觉不对味,但,细想,也没什么可以指责。我是一个习惯把念想放在心里的人,不喜欢形式化的东西,我当然知道公众悼念需要某种形式,但我更知道怀念是一种情怀,情到,一切才会化作心底真实的情感而自然表现……
  
  
   ·范跑跑已“跑”出了人性底线
  
   人性、本能……这样的词和行为说实在的是很难理性论其是非的——人在高危瞬间,听从本能的趋从,这原本没有什么非议,老师也是人,当然也会在第一时间听从本能,但范老师跑了就跑了,事后还堂而皇之地论自己的“跑”多么在“理”就不够人性了——毕竟,你的面前是未成年人,毕竟,你还是人,还是男人。如果说,在第一时间你跑了是本能,那么,在第二时间以及以后的时间,你没有思考余地地返身参与到抢救其它生命的行动中,这也是人性,理性的人性。
   大难当头,相信也有不少的人有范跑跑同样的行为,但,相信绝大多数人事后一定是保持沉默并为自己的行为脸红心跳,像范美忠这样把自己的行为贴出来,用他自己的话讲,是坦诚面对自己,但我却认定,以他北大文科毕业生的智商早已明白,此贴一出,他定会“火”起来而成为名人,果然如他所愿,他具有了名人效应——他的名字现在已可以用搜索引擎找到,如果选择这样出名的形式,那么,算不算发国难财?
   不管你有多少理由,我都认定,范跑跑,你已跑出了人性的底线。
  
  
   •法规并不能完全替代道德
  
   教育部有条规定震后新鲜出炉:震区高考过程中,如发生比较严重的余震,监考老师不可先于学生跑出教室,否则将受到辞退等严厉处罚。
   这条规定猛一听,为孩子们感到欣慰,但,心里也怪怪地梗着一种味道——看来,强震中生死面前确有老师先于学生逃离教室。
   这种形为,严格说来,并不好过多指责什么,因为老师也是人,也有恐惧、也有逃生的本能,把这作为一条硬性规定,就感觉有些不近人情,起码违背了人之本能:我想没有哪个老师希望自己的学生出什么事,但在突发事件面前,人的大脑起码在“第一秒”是过滤不了什么过多想法的,所谓“身不由己”,如果把这条规定修为:在灾难或意外中,老师应全力抢救学生或协助学生规避危难,就人性化多了——其实,本能过后,无论是老师的职业理性还是做人理性都告诉他他应该做什么才能称其为老师、称其为人。
   正如我前面一段《感动着英雄的感动》所认识到的:英雄就是具有不同材质的特殊的人,幸运的是,在我们这个日趋物化的世界,还有这样材质的人存在,所以我感动,我尽可能善良地、本真地活着。其实真的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英雄,都有那样的神经系统在那样特殊的时刻做出超出常人的反应和行动。
   好好活着,是最低标准,也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对学生对老师对所有人,都是。
  
  
   后记:即使今天,在地震过去近三个月的日子,在整理关于汶川地震“我的所感”时还是忍不住心酸、心痛,忍不住又上线去看灾区人们的生活状况。
   还好,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还好,我们的人民并没有被灾难压垮。

共 35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五月,那场出其不意的坠落,触目惊心了美丽安静的传说。文章有对感人泣下的英雄壮举的赞叹,有对痛心疾首的伤逝的哀悼,有对虚伪的真实披露,有对正义的深情呐喊,有对关怀的真诚感恩,有对生命的深刻反思……还好,一切都还好,相信我们可歌可泣的同胞在经历这场浩劫后会更加坚强,我们一起为祖国祈祷!欢迎司药!祝好!——浅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崔烘盐        2015-09-12 18:02:55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