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干点啥
,忽然想起了“巴尔扎克的最后六小时”写出了本文这个题目。
世界著名作家巴尔扎克为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奋斗了一辈子。他在临终前,躺在病床上,还惦念着那未写完的《人间喜剧》。
他向医生了解病情,希望知道上帝留给他最后的时间。医生问他:“你写完《人间喜剧》,还要多少时间?”巴尔扎克回答说:“六个月。”医生摇摇头。巴尔扎克焦急地又问:“给我六个星期行吗?”医生又摇摇头。巴尔扎克又问:“给我六天时间总可以吧?如果有六天时间,我就可以写个提纲,还可以把已经出版的五十卷校订一下!”然而,医生却要他立即动笔写遗嘱,因为上帝给巴尔扎克只留下写遗嘱用的最后六个小时了。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巴尔扎克一生中的每一个“天”,大都不仅仅是“干点啥”,而是“干些啥”,“些”比“点”要多得多。
“今天干点啥”似乎本不是一个问题。可能有的公职人员还会说,连今天干点啥尚需提醒,这不是小瞧我们么?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确实不成问题,但对某些人而言,却大有提醒之必要。
巴尔扎克的每一个“今天”大都“干些啥”,那么,如今对某些人的每一个“今天”都提出“干点啥”的要求,我觉得似乎并不过分。因为这些人当中有的口口声声称自己是公仆,看样子政治觉悟还挺高,况且,所从事的工作与巴尔扎克的事业相比,说不定容易多少倍哩。“今天干点啥”,这个要求尽管不高,但倘若要笼而统之地对“今天干点啥?”作出一刀切式的回答,则是很困难的。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工作职能,岗位不同,性质不同,责任不同,今天“干点啥”的内容,自然就不尽相同了。
不过转念一想,具体地回答今天“干点啥”,意义又似乎不是很大。因为只要有“干点啥”的思想意识,并从满负荷工作,决不浪费生命、浪费光阴的角度出发,不仅每个今天都能“干点啥”,甚至一定能够“干些啥”的。而在这一点上,“巴尔扎克的最后六小时”,是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的。